刚刚结束的2024年暑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消费市场持续升温,特别是旅游市场十分火爆。9月20日,《长三角消保委联盟2024年暑期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发布。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暑假期间(7月1日—8月31日),长三角消费领域舆情信息共计19176927条,其中消费维权类舆情信息2843417条,占舆情总量的14.83%。长三角消保委联盟通过大数据对暑期长三角地区消费舆情进行了分析。消费维权舆情主要聚焦旅游消费、出行住宿、文娱演出、教育培训、家电维修以及未成年人消费领域等。
研学游质价不符引热议
暑假期间,研学旅行热度居高不下,但是费用高、质价不符、体验感差等问题引发舆论热议。“月入1万不够研学7天”等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社交平台热搜,研学游和非研学游内容景点差别不大,但价格差异明显,且不少“研学游”实际变成打卡“观光游”,行程缩水严重、安全保障不足以及住宿和用餐标准降级等问题遭到消费者的吐槽。7月1日—8月31日,长三角地区旅游消费维权舆情信息共132689条,关注焦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就是研学旅行问题。
舆情案例:有网友投诉称,2024年7月份报名了科技馆研学团,在工作人员的美好描述下,果断交了研学费用14698元,8月13日至8月18日完成了旅行,高品质的研学内容变得很粗糙,入住的酒店与当时承诺的相差甚远,房间中出现了虫子,卫生状况堪忧,没有合同和发票。
老年低价游乱象屡禁不止
不合理低价游暗藏欺诈、虚假宣传、强制消费等陷阱,表面上是15元老年旅游团、65元草原深度游、100多元免费养生游等价格低到离谱的旅游产品,实际上安排指定场所购买高价产品、诱导投资理财、购买所谓的艺术品收藏等,令老年消费者防不胜防。
舆情案例:一网友发文称,家里即将八旬的爷爷参加一旅行社组织的低价旅游活动(几十元一日游,还送几十个咸鸭蛋),在旅行过程中被人带入购物店购入高价净水器3台,每台1500元,共计金额4500元。
免费景区“黄牛票”亟待整治
“黄牛”高价倒卖免费门票、“门票+导览”等组合票带来一系列消费纠纷。一些免费景区如博物院、科技馆等在暑期人流量巨大,常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给了“黄牛”可乘之机,不少“黄牛”以代预约的方式,高价倒卖免费门票。你抢不到我能抢、博物馆0元票被“黄牛”刷票倒卖等话题受到舆论广泛关注。此外,还有门票涨价、景区“票中票”、热门景点物价贵、旅游不文明行为等也引发讨论。
舆情案例:7月31日,有网友发布视频吐槽称一博物馆免费门票难预约,黄牛在门口售票,100元涨到120元,甚至有卖150元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回应称有派人巡查,一旦发现会报警。
机票、酒店问题集中
暑假期间,出行住宿消费增长,消费者在选择酒店时更加注重品质以及个性化需求,因此,出行住宿既是消费热点也是纠纷热点。舆情监测发现,2024年7月1日—8月31日,长三角地区出行住宿消费维权舆情信息共计159998条,8月19日是舆情高峰,为4260条。
舆情主要关注两个方面内容:一是酒店纠纷较多。酒店住宿宣传房型、环境与实际不符,商家不予全额退款以及代订酒店藏风险。入住前临时加价、央视曝光低价代订酒店骗局等话题频现,酒店代订背后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低价骗局等问题引发消费者担忧,此外,还有预订酒店遭遇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二是机票被换票、退费收取手续费等问题遭吐槽。有消费者遇到机票被“退高买低”的情形,偷偷将消费者的高价机票更换成低价机票,涉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私自变更退改消费者所购买机票。
舆情案例:一网友发文称,8月10日在网站找到一个账号提供代订,下单新加坡思佳丽酒店2晚8月16日至8月18日共1600元订单,结果8月16日凌晨卖家发消息说订不了,被取消订单。于是和他沟通换其他家的酒店,但由于是凌晨,和卖家交涉到一半她开始拒接消息,后卖家已经不回消息,订单在8月16日0点自动确认收货。
教育培训顽疾难除
暑假期间,教育培训相关的消费维权舆情信息共计114181条,舆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培机构停止营业、闭店跑路。加之职业闭店人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消费者的维权难度。二是办卡容易退费难问题引担忧。三是线上教育或课程乱象频现。在线课程质量差、广告虚假宣传、实际课程与宣传不符、“套娃式”诱导买课等问题也引发热议。
舆情案例:一网友发文称,2024年5月26日向某教培机构提交退款申请,费用18000元。其工作人员告知退款将于申请提交后45个工作日退回。但现在已经超过了这个时限,至今未退回。交涉期间百般推脱,2024年8月27日忽然收到门店关闭通知。
家电维修乱象突出
今年暑期,全国各地高温持续。长三角地区开启“蒸暑模式”,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每逢炎炎夏日,空调、冰箱等“清凉”家电报修量明显增加。然而,家电维修行业乱象颇多,一些消费者遭遇“黑维修”,不仅家电没修好,还蒙受经济损失,影响消费体验。一是收费规则不透明,乱收费多收费现象较普遍。二是虚假维修现象突出,“小病大修”“无病乱修”。三是使用劣质配件或不规范的维修操作,维修质量难以保证。另外,当前很多消费者会通过生活类APP获取家电维修相关信息,这些APP也成为“黑家电”乱象集中地。舆情监测发现,2024年7月1日—8月31日,长三角地区家电维修消费维权舆情信息共计11809条,8月29日是舆情高峰,峰值1403条。
舆情案例:上海消保委暗访结果显示,第一家维修人员谎称主板损坏、缺少制冷剂,通过捣鼓内机、虚假加液的方式进行维修,收取了680元。然而,经专家事后鉴定,所谓的加液反而放掉了部分空调制冷剂。第二家维修人员同样谎称主板损坏,收费547元。第三家维修人员则谎称空调传感器损坏并更换了传感器,实际上是剪断了传感器连线并用包布重新包扎,收费400元。同时,暗访结果也显示,通过百度地图找到的两家维修商中,有一家也存在虚假报价、虚假维修以及虚构故障等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该维修人员通过虚接压力表压力管连接头,谎称空调缺液,随后在支开暗访人员后声称加了9个压力氟利昂,收费600元。
消保建议:优化服务供给,补齐行业发展短板
结合舆情热点问题,长三角消保委联盟提出建议:聚焦未成年消费需求,优化服务供给。天价研学团、网游诱导充值、卡牌盲盒等事件的话题度居高不下,虽然经营者短期可以谋取利益,但是长此以往不仅侵害未成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会影响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建议不断提升研学游质量,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不断加强行业监管。
企业要补齐行业发展短板,提升消费体验。建议针对“银发族”低价游乱象,从源头着手对旅行社旅游产品的日常监管、广告宣传的引导“把关”、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针对退票难问题,在完善退票规则及制度上“下功夫”,构建合理的规则体系,制定相关服务合同示范文本。针对培训机构跑路问题,要做好预付式消费的风险评估,积极防范职业闭店人可能带来的消费损害。(金磊)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