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旌德县皖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旌德再添一处红色新地标。
旌德县红色资源丰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该县深入挖掘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围绕梅大梁革命烈士廉政教育基地创建,在中共旌德三都农民补习学校支部旧址内建成皖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通过图片、实物、场景,生动展现革命烈士们的真实动人事迹。
中共旌德三都农民补习学校旧址 戴巍 摄
纪念馆位于旌德县版书镇龙川村,总面积约200平方米,展示内容为“三都农家”“寻求真理”“支部成立”“发展党员”“一波三折”“星火燎原”“今日新农村”七个板块,全面介绍皖南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前后的情况。并按8:1比例放大仿制一尊1924年共产国际赠送给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银像。同时建设一个红色课堂并印制党课教材《第六号银像》。
皖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汪红潮 摄
据悉,建设皖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是该县充分运用旌德党史上的“五个一”红色资源优势,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六个一”重点工作(编好一本书、讲好一堂课、开发一条线、建成一个馆、修缮一个园、打造一个点)之一,是展现旌德党史丰富内涵的一个重要载体。
纪念馆内仿制的马克思银像 汪红潮 摄
建设过程中,版书镇积极同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等单位对接,收集相关历史、人物事迹资料和实物,同时广泛吸纳老党员和革命烈士后代、乡贤等意见,确保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链接:
中共旌德三都农民补习学校支部成立于1925年11月,共有党员九名,梅大栋、曹宣天为支部负责人。党支部直属中共中央局领导,是皖南最早的党组织。
1923年11月,旌德三都梅村小学教师梅大栋应中共党员李延瑞函约,并经恽代英介绍,到江西安源路矿担任职工子弟学校教师。由于工作出色,他于192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月起担任江西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秘书。
当时,曾在江西安源路矿工作的中共党员萧劲光被派到苏联东方大学和军事学院学习。学习结束后,他将共产国际于1924年10月赠送给中国共产党的一尊马克思银像带回安源路矿。此时,刘少奇担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总主任,就将这尊马克思银像交给梅大栋保管。1925年9月,安源党组织遭到反动军阀的破坏。为保存革命力量,安源党组织及时将人员疏散各地。在梅大栋离开安源之前,刘少奇郑重地嘱咐他,希望他把马克思银像保管好,安全地带回皖南,开展革命活动。
梅大栋乔装打扮,一路上机智地躲过了敌人的多次盘查,爬山越岭,日夜兼程,当年10月终于安全回到家乡。
返回旌德后,梅大栋没有辜负党组织和刘少奇的殷切期望,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创办农民夜校,宣传革命道理,培养进步青年,建立党的支部,扩大党的组织。
在家乡三都梅村,他与芜湖团地委派来协助工作的中共党员曹宣天共同创办了一所农民夜校——旌德三都农民补习学校,先后吸收40多名进步青年农民参加学习。他们以自编的《平民千字课本》教学员读书识字,同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就地取材、深入浅出地向大家宣传革命道理,以提高学员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1925年11月,遵照上级指示,梅大栋、曹宣天决定在夜校学员中发展一批进步青年入党。梅大梁、王士桢、朱观发、朱明林、朱甲、程朝干、张照谟等7名新党员站在马克思银像前,面向党旗,进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中共旌德三都农民补习学校支部正式成立。
党支部成立后,组织农民协会,打倒土豪劣伸;进城宣传,传播马列;在城里办书社,发行进步书刊;选派骨干去外地学习。随后在全县组建了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并在旌德县城开办“辅仁书店”作掩护,秘密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5月16日,终于爆发了以仕川农民自卫军为主力的攻城暴动。
中共旌德三都农民补习学校支部的诞生,如同“星火燎原”,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火照亮了皖南大地,她在旌德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汪红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