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田野满目青翠,乡村田园交相辉映,别致农家小院掩映绿水青山中,在晨曦映照下田野乡村美如画卷;青山丘壑间金色稻田,孕育着农人的希望,一张张笑脸写满幸福,仿佛重现了张明敏那首《垅上行》场景……仲夏时节,走进宣州区的村庄与田野,映入眼帘的一幅幅美景让人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强劲“脉动”。
今年以来,宣州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工作底线,以乡村提优攻坚行动为抓手,找准路径、精准发力,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探索出一条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子,擘画了一幅“村美、业兴、民富、人和”的乡村振兴新景象。
稳政策 推进有效衔接促振兴
摘帽之后,如何让脱贫群众稳增收,过上好日子?宣州区出台《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握好脱贫攻坚“接力棒”,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制定任务清单,细化工作举措,确保60项重点任务压茬推进。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纳入监测的农户,及时安排帮扶联系人开展针对性帮扶,真正做到“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同时,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明确责任体系、资金支持、帮扶力量“三个不变”。
聚焦重点群体,在驻村帮扶上谋实策。宣州区对343名脱贫户帮扶责任人和边缘易致贫户联系人进行优化调整,全面完成2021年帮扶措施录入工作。向13个脱贫村、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及3个重点推进村,选派了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44名第八批选派帮扶干部全部到村上岗任职。印发《宣州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每月下发走访工作提示单,常态化开展帮扶干部走访联系。谋划开展“百企兴百村”活动,研究制定《全区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组织企业赴结对村实地开展帮扶。
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发展活力。深化农村产权和土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和宅基地“三权分置”,激活农村土地经营权,让闲置废弃农房和闲置宅基地发挥价值。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市场化手段盘活土地等沉睡资源,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实现村富带民富。截至目前,全区实现“三变”改革的村(社区)204个,其中13个村(社区)实现分红,分红资金达1240.6万元。
美环境 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擦亮乡村振兴底色就是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宣州区坚持以生态建设为突破口,持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农村人居环境再上新台阶,不断提升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
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谋划全区“十四五”涉农领域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6个,总投资341亿元。通过构建农村现代化水利体系、加强生态保护、完善农村交通网络、推进数字乡村信息化建设等举措,建设美丽宜居新乡村。
抓好“四好农村路”提质改造工程,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综合物流网络建设,按照客运、物流、邮政、电商等“多站合一”的模式,目前已建成农村物流服务节点177个,实现了城区至26个乡镇街道及较大社区的公交网络全覆盖,满足了农村群众对高质量农业生产、高品质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
稳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中的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坚持以“六大攻坚、三年攀高”行动为主抓手,深入开展乡村提优攻坚行动,一体推进农村“三大革命”“三大行动”,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目前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0%。
兴产业 引来乡村振兴“活水”
产业兴则农民富,农村发展产业是解决乡村振兴中“钱从哪里来”的关键。宣州区围绕产业发展,做足“农”字文章,促进农业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为实现乡村振兴引来源头“活水”。
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作为全国有名的三黄鸡繁育基地,宣州区家禽业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在“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上,重点发展禽产品熟食加工,延长产业链。加快特色水产良种繁育与推广,大力推进生态健康养殖,不断扩大淡水鱼、小龙虾初加工规模,提升蟹黄深加工水平,积极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推动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实施特色种养业产业到户项目21批次,惠及贫困户38411户次。
深入实施“五级创建工程”,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做大做强宣州农产品(食品)加工园,带动食品行业由分散式向聚集式发展。
聚焦生态畜禽、绿色水产等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一体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发展,积极培育地理标志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让农民收获更多产业增值带来的收益。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村土地集体流转,适度发展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今年1-6月,全区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农民合作社19家,家庭农场165个,上报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和省级合作社3家,宣城市金新河蟹苗种专业合作社入选国家级专业合作示范社。创新实施到村产业竞争立项,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产业政策措施由到村到户为主转为到乡到村带户为主,探索村村联动、抱团发展实践新路径。目前,全区经济强村(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达到58个,占比28.4%。
富脑袋 厚植文明为振兴“铸魂”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宣州区厚植乡村振兴精神文明新风尚,通过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服务体系,丰富农村文化业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增强乡村振兴建设的“软实力”,为乡村振兴“铸魂”。
举办“理响宣州”“新风堂”“文化下乡”等系列乡村文化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牢牢生根。创新推进艺术乡村建设试点,着力推动文化振兴提升乡村建设新品质。深谋一批“文艺+乡村旅游”“文创+休闲农业”“文艺+农村电商”等公共文化服务和产业发展项目,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新思路。
深化精神创建活动,抓好乡村德治建设,持续推进“四级月评好人”活动,用典型引路转变群众思想,引导文明、和谐、向上的乡村新风尚。该区将艺术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纳入“十四五”乡村振兴总体规划,试点乡村生态资源禀赋和文化特色,突出“一村一品、一品一韵”主题,高标准实施艺术化改造,提升乡村可观赏性。水东镇前进村、文昌镇施田村等4个村作为首批“艺术乡村”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积极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