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长三角“一地六县”主要负责同志联席会议在安徽广德召开。这一次,长三角“七仙女”的相聚,不仅忙于收获,更忙于播种。
在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一地六县”实现了加速发展,截至2022年底,经济总量已达5700余亿元、人均GDP近14万元。可见的变化,就是区域发展不断加速,开放空间不断拓展,互联互通不断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2023长三角“一地六县”主要负责同志联席会议在广德召开。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
这场联席会时间并不算长,但会议内容干货满满,含金量十足。
会议为下一步协同发展指明了什么方向?各地在推动毗邻地区合作上又有何进展和亮点?会上又提出了什么建议?
短短的两个半小时,来自沪苏浙皖6座县级城市的书记、县(市)长和1家农场的执行董事,一致肯定了“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取得的成效,并就深化产业融合发展、完善联合招商机制、加强人才合作交流、加大环境共保联治以及畅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共谋发展。
上海市白茅岭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柳玉标:
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寻求合作、共谋发展的良好契机,也是共筑一个梦、共走一盘棋的生动实践。
作为上海市在安徽皖南地区的“飞地”,不仅拥有绿水青山、田园林地的生态资源,更有地理相邻、人缘相亲的厚重情怀。
上海市白茅岭农场有限公司于2018年6月注册成立,由白茅岭农场和军天湖农场组成。成立以来,公司不断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产业优先、民生为先,环境当先”的要求,认真谋划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和产业培育、转型工作,围绕“两山”理论,打好山水农田湖草的生态牌。
公司坚持农业产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重点打造“生态+茶林果、生态+农旅、生态+康养”产业。同时,加强土地规划和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区域协作,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因地制宜发展旅游经济。
未来,聚焦打造上海优质食品的主要供应基地,上海超大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瞄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作示范载体的功能定位,大力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强化规划引领,完善体制机制,更好推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和社会基层治理。
同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融入和服务好区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宜兴市委副书记、市长胡小坚:
“一地六县”同属长三角腹地,是长三角之心,产业相通、地域相接、生态相近、文化相亲,具备协同共进,融合发展的先天基因。
着眼发展来看,有利于促进区域间市场共通、产业共创、资源共享,推动各兄弟县市携手并进,共赢未来。加快形成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合作示范,对于每一个县市来说,都是不容错过的绝佳机遇。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接,深化互动,推动“一地六县”合作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迈进,共建产业发展新格局,依托现有产业集群基础优势,和日益完善的交通体系,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延炼、强链和补链,全力打造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同时,建立“一地六县”创新资源共享机制,搭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平台,支持领军企业跨区域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技术协同攻关、探索科技招商、人才引进等区域化合作模式,打造更加紧密的科技创新共同体。
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不断丰富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探索建立更多的一单制结算、一卡式通行、一站式服务,推进跨区域教育合作、医联体建设,并深化市场监管一体化建设,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溧阳市委书记叶明华:
溧阳与在座兄弟县市山水相依、人文相亲、经济相融,太湖美是我们共绘的画卷、天目山是我们共享的资源、吴楚越是我们共有的基因。
近年来,溧阳积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密切合作,早在2015年就与郎溪、广德在跨省区域合作上达成共识。多年来的协作实践,让我们从苏皖合作到“一地六县”,合作边界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不断延伸。
我们聚力产业共性,基础更加坚实,共搭产业互联网平台,共筹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产业示范区、共建长三角文旅联筹和名特优产品销售联盟,实现跨区域、跨行业互联互通,促进区域农文旅融合。
“一地六县”省级毗邻公交开通运营、溧宁高速建成通车、溧郎广主城区进入1小时通勤圈,群众往来更加便利。此外,苏皖合作示范区有序推进,跨省通办助企便利服务再上新台阶。
作为长三角区域唯一包含沪苏浙皖全要素概念的功能区块,“一地六县”间的协作已经从民间自发的零散合作走向政府之间的区域协同。下一步,溧阳将围绕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品牌协同,围绕分工布局优化推进产业协同。
长兴县委副书记、县长朱伟:
“一地六县”虽然归属不同的省市管辖,但山连山、水连水,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我们过去是邻居,现在是邻居,未来也一定会是最好的邻居。
回望过去,我们紧密合作,增进了友谊,推动了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2020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浙江湖州召开以来,我们深入推进产业合作区建设,积极推动省级毗邻区协同发展,
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一地六县”产业、科创、交通、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深度协作,分别组建了数字长三角协同发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装备产业、长宜广文化旅游合作等联盟,区域之间协同协作、互通互联的发展格局正全面形成。
展望未来,我们紧密携手,加速一体化,打造共同体。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5周年,我们要强化传承、深化创新,携手加快从长三角的地理中心迈向长三角的发展中心。
产业合作是核心,期待以本次联席会为契机,与兄弟县市持续加强产业协作、科创协同,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一体化改革的探索,全方位为企业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并持续推进交通互联、生态共保、民生共享,更加紧密地打造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安吉县委副书记、县长宁云:
安吉是“两山”理论的诞生地,也是美丽乡村的发源地,还是绿色发展的先行地。
自2020年7月,“一地六县”首次联席会议在安吉召开,各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比如构建了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申嘉湖高速湖州段实现了全线通车,并成功举办长三角产业合作区“一地六县”文旅联合行动大会。
“一地六县”作为长三角的腹地,如何打造成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和重要增长极,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共同努力。
绘好一张图,即“一地六县”顶层设计图。尽快形成省级统筹、市级协调、县级操作的自上而下的运作模式,合力推动“一地六县”的高质量发展。
织密一张网,即“一地六县”交通互联网。当前,宁杭高铁二通道、长高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特别是宁杭高铁二通道项目,已经列入长三角交通建设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项目将串起“一地六县”中的“一地三县”。
建起一条链,即“一地六县”发展产业链。坚持各扬所长、优势互补、抱团发展,主动参与长三角产业发展和布局,强化优势产业的分工和协作,推进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共同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广德市委书记周其红:
“一地六县”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民间交往本来就十分密切,区域“同城化”效应不断凸显,民生合作基础坚实。
通过近年来的共同努力,“一地六县”不断从“近邻”变“队友”,从“共识”走向“共建、共享、共赢”,今天我们这块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元素兼具、长三角中心腹地的区域合作“共同体”已初步成型,做大做强“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我们建议“一地六县”以此次联席会议为契机,对标“青吴嘉”示范区,进一步建立健全常态化沟通、协调、会商等机制,共同向上争取将“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纳入国家战略规划,赢得国家层面支持。
同时,共举“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牌子,探索开展联合招商、举办联合推介活动,加强项目信息共享、线索互推,努力招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共同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一地六县”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交通互联等方面的重大项目,共同向上争取政策、要素等资源的倾斜支持。
在民生合作领域,推动生态共保、民生共享。建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建设,常态化开展跨区联合整治,共同守护好“一地六县”的好山好水;进一步健全“一地六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部门协商机制,拓展“跨省通办”服务事项,让群众生活更便利、更舒适。
郎溪县委书记嵇文:
“一地六县”区位条件优越、生态资源优良、制造特色鲜明、创新动能强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经济相通、联系紧密,具有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天然基础,也是目前三省一市“要素齐全”的唯一跨省域产业合作区。
近年来,我们坚持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学溧阳、比广德、兴郎溪,积极向近邻取真经,敢于同先进比趋势。
齐心共绘区域规划“一张图”。争取省市县联动,在发展方向、发展领域、空间布局等方面统筹协同,整体谋划布局,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携手织就互联互通“一体网”。加快推进宁杭高铁二通道、长高高速、杭合高速等重要通道建设,打造纵横交错、县县相通的高水平一体化区域交通网络。
合力奏响产业发展“协奏曲”。共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跨区域合作主导产业链,加强绿色农业、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协同,打造在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中发展区、长三角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文化旅游休闲康养基地。
共同守护绿水青山“好家园”。建立完善区域生态保护协作机制,打造“两山”理念转化样板区,让区域内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同时,联手共建体制机制“试验区”,积极探索跨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区域间政策、制度体系的无缝对接;持续增进一体同行“兄弟情”,建立县(市)、乡镇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常态化对接交流机制,不断加强各层级交流交往,增进感情、加深友谊、深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