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陈国建:返农门 做活绿色文章

返农门 做活绿色文章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12-24 22:55

  “我是农民的儿子”,绩溪县板桥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建常常这样介绍自己。
  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一幕幕,自小就激励着陈国建发奋读书。1987年他考入安徽大学生物系,世代务农的陈家出了个大学生,一时成了板桥头乡的头条新闻。全家都无比喜悦,他从此跳出了“农门”。大学毕业后,陈国建分配到绩溪县国有企业扬溪酒厂工作。然而再次回家,当他看到当地良好的山区资源和生态环境没有利用,家乡仍然贫困落后,感到一阵阵心酸,内心在苦苦思索:家人和父老乡亲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大学生,学得了许多实用知识,为什么就不能在广阔的农村天地施展才华,带领父老乡亲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呢?此时,陈国建耳边响起了恩师何家庆的教诲:“只有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带动老百姓创造更好的收益,才能体现一个知识分子的固有价值。”1998年春天,陈国建毅然决定弃工从农,当他满怀激情的把辞职信交到厂领导手中时,他的“异常”举动让厂领导大惑不解,为此,母亲几年不理睬这个好端端不捧“铁饭碗”的儿子。
  顶着来自方方面面的种种压力,陈国建怀着“绿叶对根的情意”,为寻求适宜的农业发展项目日夜奔波。徽岭山乡印下了他深深的足迹:他曾搞过栽桑蚕丰产技术试验,也推广过反季节蔬菜种植,还因地制宜地培植起优质稻种来……暑往寒来,一次次试验成功与失败的交织,最终未能实现这位大学生“共同致富”的心愿。他仍然在苦苦探索着……
  2001年,陈国建在浙江长兴考察中,无意中得知有一种叫吊瓜的植物,经济效益是传统水稻种植的八、九倍。带着无比兴奋的激情,陈国建虚心向长兴种植农民学习,分析起这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市场前景,并将吊瓜引进蜀马村,进行试种。当年,他试种吊瓜获得成功,亩产近4000元的经济收入让当地村民羡慕不已,更让陈国建坚定了做大做强“吊瓜”绿色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他东挪西借筹集了数万元,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建起了1000多亩吊瓜高效示范基地,并带动了周边乡村种植。同年,他牵头组建成立“绩溪县吊瓜种植协会”,悉心指导和培训广大种植户。现在,全县吊瓜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种植农户达2000余户,产值突破1500多万元。为了真正形成吊瓜生产的产业链,陈国建还以股份制的形式,进行吊瓜籽炒货深加工,面向全县先期提供种苗并以保底价回收的方式,增强农户种植吊瓜的积极性,在他的带动下,数百困难户“白手起家”,走上了吊瓜种植致富之路,他们亲切地把陈国建称为农民贴心的“吊瓜王”。
  “要在金土地做活绿色文章,帮助更多的人实现致富梦”,陈国建当上宣城市第二届人大代表、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后说。
  板桥头乡原有不少山核桃林,但由于管理不当,单产一直落后于宁国、临安等盛产地。陈国建看在眼里,请来专家为农户释惑解疑,对症下药,指导农户投入有机肥料进行科学管理。经过不懈努力,目前板桥头山核桃产量较以往增加了20%以上。板桥头乡有着独特气候、水源和土壤条件,生产的稻米品质一流,是绩溪县的粮都,俗称“二都米”。陈国建通过引入水稻优良品种,并发起成立了县优质稻种植协会。为优质稻种植户提供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仅绿色水稻种植一项,就使农户亩产增收100元以上。
  去年开始建设的蜀马有机庄园,集有机农产品生产、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又一亮点。庄园以省农科院、合工大、安农大、中国水稻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制定了一整套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标准,完善了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规范化管理体制。有机庄园生产的有机大米,在上海农展会上以14元一公斤的价格,开展当日便被抢购一空。
  现在“徽岭山居”牌大米、山核桃、吊瓜籽等产品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他本人也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宣城市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创业之星”,推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