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汪晓海:乡村生活的路标

乡村生活的路标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12-25 00:43

  1997年,汪晓海被凫阳行政村选民选为县人大代表,2001年后又连续两届被选为宣城市人大代表。那一张张选票,是全村选民和县人大代表对他20多年担任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期间,不断引领大家奔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灿烂目标的认可。
  中央决定安徽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时,一个现象引起了上级领导关注,这就是,旌德的一个偏远小村凫阳村,响应最快,行动最早,方案最精,效果最好,使农民负担一举减轻30%以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早在全国农村税费改革之前,汪晓海就超前意识到农村税费改革势在必行,并已经向上级提出建议。他在这一历史变迁之际的料事在前,再一次印证了在这个偏远小村,他作为乡村生活路标的导向作用。
  汪晓海在壮大村集体财力方面,曾走在别人认识之前。农村的第一轮改革,曾让不少人轻视村级集体经济,在汪晓海任村主任前,凫阳是全乡的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岂止是空壳,甚至欠债2万多元,群众生活困苦。汪晓海认为,要想把一家一户的力量组织起来,走上更好的道路,村集体必须具备一定的提供公共服务的财力基础。为发展村级经济,1996年,他组织召开村两委和村民代表会议,提出贷款21万元,转买原个人承包的一块1100亩有林山场。大家对这块山林的增值潜力和市场前景顾虑重重,会上一片疑议反对声。晓海力排众议,以独有的经济眼光,胸有成竹地一一分析论证,最终说服与会代表同意买下这片山场。目前,这片山林市值已增值到200万元以上,村里为民办实事从此有了财力基础。集体林场的成功,又成为他以此为示范,带领村民致富的契机,他引导村民兴林致富,帮助农户联合承包荒山,新栽林木现都已郁郁葱葱,茁壮成长,成为村民不断累积的绿色财富。
  汪晓海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也走在别人之前。1998年,省粮食工程项目下达本县,他立即召集村两委会议讨论决定向上争取立项,同时挨家挨户上门宣传,争取村民支持,终于使这一总投资上百万元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项目落户凫阳。经过半年多紧张的修复河坝、水渠、护岸、新开机耕路,显著改善了项目区的粮食生产条件,改造低产田亩增产15%~20%,人均增收近百元。此后,晓海特别重视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养牛大户引进“中国肉牛一号”,发展优质牛养殖;多次步行几十里深入山高沟深的乌岭自然村推广新法制茶,以机械制作取代手工炒作,茶叶品质明显提高,每市斤售价200多元,比以前高出几倍,该?林名优茶产量占到70%以上;鼓励乌岭村民生产无公害木耳和香菇,一步步走上致富之路。目前,凫阳村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县66个行政村前列,早已被上级评为“小康村”。
  汪晓海在法律意识方面,同样走在别人之前。一次,因杂交稻种子发芽率低,有70多个村民去乡政府上访。晓海得知后,认为上访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当即赶到村口拦住村民,宣传法律和政策,让大家依法维权。经过耐心说服,终使激愤的人群平息止访。与此同时,他派人代表受害村民到种子部门交涉,由村里代为播秧给村民补种。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避免了一场群体上访事件,更重要的是,他也以自己领先的法律意识和文明素质,影响了村民,此后,许多村民解决问题时,开始变上访为上诉,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正当权益。
  先于别人的识见,来自于他一心为民的人大代表责任感。多年来,晓海厉行“村务公开”,村级财务收支、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救灾救济等都及时公开,从1998年起,村务公开工作就没有收到村民的任何异议。多年来,他出差从未报销过,上级来村干部多在他家用餐,他每年2000多元的工资,远不够出差和招待费,家里每年都要贴进不少钱。作为人大代表,他提出过许多议案建议,被采纳办理的,达90%以上。不少议案如省道323线路面改造、白地镇“江村”列为红色旅游景点等等,目光远远超出本选举单位范围。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