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百姓热线》
上线单位:宣城市科技局
上线人员:二级调研员李宗胜、高新科科员李毅
上线主题:创新型城市建设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主持人:今天的《百姓热线》我们请到宣城市科技局的领导来到节目中,为大家介绍我市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主持人: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首先我们邀请李调研员介绍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情况。
李宗胜:好的。下面,我首先介绍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基本情况。
2018年7月,我市启动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2019年6月,省科技厅批复同意我市建设省级创新型城市。自创建以来,在省科技厅的关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统揽,以全面深度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为主线,以提升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为重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积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经过三年建设,我市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各项指标均已达标,全市主要科技创新指标持续争先进位,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综合能力居全省第3位,创新竞争力进入全国地级市百强。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由1.65%提高到2.05%,增加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高新技术企业数210家发展到460家,年均增长29.8%;万人有效发明专利由6.7件提升到16.1件,居全省第6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47.9%提高到56.9%,居全省第3位。
主持人:创新型城市创建以来,我市科技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请介绍一下我市在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具体有哪些举措?
李宗胜:省级创新型城市获批建设以来,我市统筹全市力量高位推进,坚持“科创+产业”,奋力实施创新活市战略。主要做法可概括为:五个“强化”。
一是强化创新理念。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1号文件”——《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二是强化企业主体。在全省首创设立“企业家日”,连续3年新春第一会表彰科技创新企业,激发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规上企业中研发活动占比37.2%,较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协调落实上年度高企所得税减免4.66亿元,同比增长29.7%。
三是强化平台建设。在上海打造科创飞地,在市内建设宛陵科创城,实现“孵化在外、转化在宣”。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产业建研究院、行业建联盟、企业建中心”创新平台体系,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35个,居全省前列。
四是强化成果转化。在全省率先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建立市政府发展顾问制度,成立“宣城校地合作联盟”,持续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宣创新创业,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由“十二五”末的不到5000万元增长到65.86亿元,居全省第3位。
五是强化区域合作。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G60科创走廊建设,参与共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成为全省唯一“五个战略区块链接”全覆盖市。与沪苏浙城市深化科技合作,推进科技资源共用共享,实施长三角科技攻关项目居全省第3位。
主持人:李调研员,之前你提到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由“十二五”末的不到5000万元增长到65.86亿元,居全省第3位。请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经验做法。
李宗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市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上,着力突出“三个发挥”:
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一是明晰科技创新的工作思路。宣城撤地建市迟,大院大所资源少,基础研发能力和条件有限,落实创新驱动的着力点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出台政策支持。围绕落实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办法》、《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支持企业开展研发,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三是对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力度。
(1)设立了10亿元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基金,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带技术、带成果在宣城落户创业;(2)设立4亿元规模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设立1亿元规模的G60科创走廊产业基金,引导G60成果来宣转化;(4)设立3000万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大院大所合作,开展产学研攻关。(5)搭建了成果转化公共平台,结合G60科创走廊建设,投资5个亿在上海设立宣城(上海)科创中心;在市内依托合工大宣城校区、宣城职院,设立宛陵科创城公共研发平台,积极对接长三角科创资源,实现“孵化在外、转化在宣”。
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一是支持企业开展研发。加大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力度,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研发活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由2015年的12.6亿元提高至30.0亿元,增长2.4倍,年均增长18.9%;全市有研发活动的工业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由2015年的17.4%提升至37.2%,实现翻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535个,较2015年增长72.6%,平均每3家企业就设有一个研发机构。
二是促进企业成果转化。加强大院大所合作,实施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今年以来,与50多家高校院所对接产学研合作项目302项,实施省科技计划项目79项。博瑞特热能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公示待批),司尔特肥业、保隆科技等5家企业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公示待批);飞达电气“薄膜电容器小型化关键技术”入选省首批“揭榜挂帅”专项(全省仅9项)。实施新产品研发项目1800个,较2015年增加764个,新产品销售收入较2015年增长168.8%,年均增长21.9%。
三是推动重大成果产业化。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发展,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如,宣城先进光伏技术研究院先进硅异质结光伏技术两次刷新M6电池尺寸转换效率世界纪录,有力推动了我市新能源产业提档升级。中鼎集团在德国、美国等地,收购了14家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通过海外并购,整合全球技术资源,实现“反向投资”,已累计引进外资逾1.2亿美元,实现年产值约15亿元,在“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企业”排名榜单排名持续上升至第13位(国内第1)。
三、发挥人才创业作用
一是在招引力度上实现突破。省委省政府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团队政策颁布后,我市高度重视,积极行动,把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四新经济”的直接手段,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配套政策,并在贯彻省创新团队政策基础上实现三个突破:(1)对人才团队创业支持力度大,最高达3000万;(2)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支持,鼓励引进人才团队创新,最高支持300万;(3)不唯学历唯能力,对有核心技术并能产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按引进人才创业支持。
二是在创新工作上明确要求。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每个县市区至少要对接一家以上中科院所机构,至少要引进一家以上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并纳入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目标管理考核。
三是在招引成效上充分体现。目前,全市累计招引73家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落户宣城创业,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400余人;其中,29家团队入选省级扶持团队,居全省第3位;目前,25家团队创业企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杰蓝特新材料、浩天新能源、为臻生物等3家企业正在筹备上市。
主持人:刚刚李调研员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及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及措施。借此机会,也请您谈谈2022年我市创新发展目标及工作打算?
李宗胜:2022年,我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对标融入沪苏浙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做好三项任务,实现四大目标,落实五条举措。
一、做好三项任务:一是围绕省、市党代会精神落实,牵头抓好科技创新六个方面工作、18项重点任务,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是围绕2022年省对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学“两湖”、提标杆,确保争先进位;三是围绕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确保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二、实现四大目标:即,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6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2%以上,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三、落实五条举措:
(一)突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企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省“三比一增”重要任务。近几年我局把高企培育作为重要抓手,实施了高企培育行动,今年全市高企总数达460家,同比增长21%。12月份我们对明年拟报高企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明年全市拟报高企285家,其中新申报企业163家。明年1月份,我们将联合财税部门,开展高企培训,主要辅导企业研发费用归集、科技项目立项等。明年3月份,启动第一批高企申报工作,已联合财税部门组建高企联络员队伍,针对知识产权、研发费用等薄弱环节,“一企一策”给予帮扶。
(二)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主要是发挥好3个作用:一是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省科技厅拟批准我市设立2.6亿元省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12月16日过会同意),其中市国控集团出资8250万元;并与G60科创走廊其他八城市合作设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基金,其中市国控集团出资1亿元。我们将发挥好2支基金引导作用,撬动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二是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大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力度,通过高企培育,深化产学研合作,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研发活动,力争规工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数占比达50%【目前,37.2%】。三是科技项目攻关作用。围绕市“2+8”特色产业链,推行“揭榜挂帅”制度,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研发新工艺。
(三)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是建好3大平台:一是建设基础研究平台。支持中鼎公司申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支持先进光伏技术研究院创成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同时做好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申报培育辅导工作。二是建设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创新型企业牵头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力争规工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35%以上(目前,29.9%)。三是建设产业创新平台。支持行业领军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力争新建省级以上产业创新平台、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以上。
(四)建好宣城(上海)科创中心。一是全面加快建设。保质量、抢时间,确保2022年正式开园运营。二是出台专项政策。突出宣城(上海)科创中心的科技孵化功能,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与宛陵科创城实现双向联动,推进“孵化在外,转化在宣”。三是做好项目入驻。完善项目遴选机制,做好中鼎上海国际研发中心等高水平团队和项目入驻服务,确保入驻项目不少于5个,力争创成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五)大力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创业。一是强化认识。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创业,是省委省政府出台的集自筹资金、高端人才、核心技术、前沿产业“四位一体”的科技政策。我市科技人才匮乏,基础研究能力薄弱,科技创新的重点必须放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大力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落户创业是我市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二是严格程序。加强团队项目评估,尽可能引进好项目、好人才、好技术、好产业,力争新引进10家以上人才团队落户创业。三是优化服务。在人才大战的环境下,杭州临安青山湖科技城已出台了对单个团队最高可支持1亿元的新政,我们不拼财力拼服务,在政策上讲诚信,在服务上讲效率,在帮扶上讲真招,力求人才团队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