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主题
科学爱耳护耳 实现主动健康
上线时间
2023年3月3日
参加人员
杜寿琴(市残联副理事长)
袁昌莉(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
陶仁君(宣城市仁杰医院耳鼻喉科主任)
主持人:耳朵是心灵与外界沟通的纽带,这条纽带与生俱来。有效预防听力残疾,从源头上避免听力残疾的发生,对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建设健康宣城具有重要意义。今年的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耳朵,安全用耳,科学维护,今天节目中我们邀请到的是宣城市残联、市仁杰医院的人员,下面认识一下今天的嘉宾,他们分别是:
杜寿琴(市残联副理事长)
袁昌莉(市残联康复中心主任)
陶仁君(宣城市仁杰医院耳鼻喉科主任)
主持人:首先,今天是第24次全国“爱耳日”,请杜寿琴副理事长跟我们介绍一下今年爱耳日的由来和主题。
杜理: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最迅速和最重要的途径,在当代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以及近三年多来全球抗击新冠病毒的斗争中更显重要。然而,听力损失却是全球流行最广的感觉器官致残性疾病,不仅影响个人和家庭,而且成为沉重的社会负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1/5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11亿年轻人(12-35岁)因不安全地听过响的音乐而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
我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自2000年始,将每年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世界卫生组织于2015年将此提升为“世界听力日(World Hearing Day, WHD)”。今年世界听力日的主题是:人人享有耳和听力保健!让我们实现它。我国爱耳日的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主持人:今年我市“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有哪些安排。
今年,我市将围绕“科学爱耳护耳 实现主动健康”的爱耳日活动主题,全市残联系统上下联动、联合民政、卫健、教体等部门和社会组织,在全市范围共同开展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重点通过向广大市民发送爱耳护耳宣教短信、公益广告,开展公益知识讲座、听力健康义诊和助听器免费调试清洗等一系列活动进行宣传,包括我们今天这期爱耳日专题节目,我们邀请了仁杰医院的耳鼻喉科陶主任给大家开展一期听力健康知识科普,希望以爱耳日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朋友的爱耳护耳的意识,促进全民听力健康。
主持人:咱们现在听力障碍的人多不多呢?
杜理:据世卫组织《世界听力报告》称,全球约20%人口,即15亿人有听力损失,其中4.3亿人听力较好的耳朵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听力损失。到2050年,预计近25亿人患有听力损失。我国每年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聋人每年约增加3万人;就是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高达2780万之多!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有80万,老年性聋949万。
所以,贯彻落实《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和《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大力宣传听力残疾预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全面推进全年龄段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听力残疾预防;大力宣传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生命周期预防听力残疾的手段、措施,不仅仅是残联,民政、卫健等有关部门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有着尊老爱幼优良传统的个人的责任。
主持人:其实看出来听力障碍这部分人群的数量还是很庞大的,杜理,目前针对听障人群我市有没有相关的政策?
杜理:2018年底,我市出台了《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主要是对包括听障儿童在内的、肢体、智力等6类残疾儿童实行康复救助,为儿童提供1.5万元/人/年的康复训练补助。该项目也是我们困难残疾人康复工程的一个内容。我们在项目实施中坚持“应补尽补”“应助尽助”的原则,同时在补助标准和范围上逐步实现提标扩面。从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救助残疾儿童3000余人次(含残疾儿童假肢矫形器和辅助器具适配)。今年的困难残疾人康复工程已经启动,接下来我们将根据省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市的实施方案并加以贯彻落实。
主持人:刚刚杜寿琴副理事长给我们简单介绍了我们听力残疾预防的重要性、今年爱耳日活动安排和一些救助政策。接下来我们来聊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判断我有听力障碍。请陶主任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吧。
陶主任:听力障碍俗称耳聋,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人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听力障碍或下降是无意识行为,一般都是别人提醒才发现。如果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预警信号,一定要注意。
* 轻度:听谈话声有困难
* 中度:听大声说话有困难
* 重度:对着耳朵大声喊只能听到几个词
* 极重度:对着耳朵大声喊也听不到任何词
主持人:陶主任,平时会不会有些群体更容易出现听力障碍呢?
陶主任:听力障碍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对于儿童,则可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严重者可因聋致哑。有一些也是听力障碍的高风险人群,比如:* 有家族性耳聋病史者* 曾有过其他耳病史,如中耳炎、梅尼埃病* 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 有耳毒性药物应用史* 患有慢性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有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 长期精神压力过大
主持人: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听力下降的呢?
陶主任:首先,从生理结构上说,我们每个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从功能上是外耳接受声波、中耳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波、内耳将机械波转化为电信号传入大脑皮层。其次,婴幼儿如果对声音没有反应,那要首先考虑内耳,也就是机械波转化为电信号传入脑皮层通路出了问题。但是也要排除自闭症、脑瘫、智障等先天性疾病。一般听力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能够辅助确诊。学龄儿童,特别是4--10岁,夜间打呼噜,张口呼吸的小孩子,警惕腺样体肥大等导致的分泌性中耳炎,及时到耳鼻咽喉科就诊,一般预后很好。成年人的耳聋:像最常见的慢性中耳炎、急性鼓膜炎、耳屎过多等器质性疾病可以通过手术等治疗改善或治愈,也有特发性突聋耳鸣、老年性耳聋等难治性疾病。但老年性耳聋最常见的重听,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的每侧内耳的听觉毛细胞是12000根,是不可逆再生,紧随年龄衰老退化。而内耳毛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将传入声音的机械能转化为电信号,至大脑听觉皮层。
所以耳聪目明是我们每个人美好的愿望,但保护听力,要从生活点滴做起,从保护每一根听觉毛细胞做起。
主持人:我们生活中哪些行为是损坏听力的?
陶主任:导致听力损失的不只是疾病如:耵聍栓塞、外耳道炎症肿瘤、慢性中耳炎、中耳肿瘤、鼓膜外伤、听骨骨折或脱位、耳硬化、听神经疾病、药物性等主要因素,也有噪音、耳机听音乐等导致耳聋,根据权威医学期刊《刺络针》的报导,经常处在噪音充斥的环境中,听力容易受倒伤害。但是最糟糕的就是直接用耳机听音乐,长久如此,将造成无法避免的耳聋问题。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爱用耳机听音乐是最容易导致听力丧失的主因,听力损失指数约为3;如果曾经合并中耳炎(耳朵反复流脓水),听力损失指数将提升至11,也就是说耳聋的危险性将提高3倍以上。
所以保护要从日常行为的细节做起,特别是卫生习惯、作息习惯、生活方法等。
主持人:耳聋如何预防呢?
陶主任:根据听力障碍发生的病因、患病人群,可以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 如果家族中有耳聋成员,要引起重视,可进行耳聋基因诊断确诊是否为遗传性耳聋,以采取措施避免其他成员出现耳聋。
* 孕妇孕早期应加强营养、减少感染,孕期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高危孕妇还需加强自身及胎儿监测,以避免新生儿发生听力障碍。
* 积极预防和治疗中耳炎。防止污水、异物进入外耳道,不要随意掏耳,注意耳部卫生。一旦发生中耳炎,及时就医。
* 尽量远离噪声或减少噪声暴露时间,预防噪声性耳聋。
* 老年人应建立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预防老年性耳聋。
* 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预防药物性耳聋。
主持人:收音机前有一部分准爸爸准妈妈们,非常想了解宝宝的听力健康,陶主任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科普知识?
陶主任:影响新生儿听力的因素有很多,遗传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耳聋产前诊断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发生的手段之一。耳聋产前诊断是利用耳聋基因诊断技术,明确父母所携带的致聋基因以及后代患病风险,在胎儿出生之前,根据不同妊娠期实施相应胎儿组织取材,了解胎儿耳聋基因的情况,从而做出其是否为遗传性耳聋的诊断。如果一对夫妇已经生育过耳聋孩子,准备再次怀孕前一定要对已出生的孩子进行分子诊断,明确诊断后再考虑再孕问题。
目前临床工作中开展的耳聋产前诊断主要是有创产前诊断。根据孕妇来诊时孕周的不同选取不同的部位提取胎儿遗传物质。因耳聋不会危及生命,结合伦理学考虑,超过28周的孕妇不建议行耳聋产前诊断。随着技术的进步,无创产前诊断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应用到临床。
宝宝出生后72小时左右,应接受听力筛查(初筛)。初筛未通过应在42天左右复筛,复筛未通过的宝宝,月龄3个月内应转诊至听力诊断中心确诊。出生时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如黄疸、缺氧等)、初筛未通过的宝宝,月龄3个月内直接转诊至听力诊断中心确诊。
若宝宝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说明当前听觉功能正常,但不能排除迟发性听力损失的风险,因此,0~6岁的宝宝每年均应该接受儿童保健机构的听力筛查。
2013年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发布《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规定儿童在通过新生儿期听力筛查之后,在健康检查的同时也要进行耳及听力保健,其中6、12、24和36月龄为听力筛查的重点年龄。
主持人:陶主任刚刚提到了宝宝听力健康,那么我市在儿童康复训练如何申请?下面请我们市残联康复中心袁主任为我们简单介绍下。
袁:康复训练类:每年训练时间不少于10个月(每人每年补助10个月),既可以采取全日制康复训练,对于3岁以下或接受普通幼儿教育、普通小学教育的受助人可采取一对一的亲子同训、预约单训等这样的非全日制康复训练。
听力类辅助器具:听力残疾儿童适配助听器每只补助0.6万元,5年内不重复补助。医疗手术类:人工耳蜗置入,为重度听力残疾儿童,经评估符合植入电子耳蜗条件并符合我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仍需个人自付部分费用,凭医院开具的有效票据提供一次性补助。
残疾儿童监护人向残疾儿童户籍所在地(居住证发放地)县市区残联组织提出申请,也可委托他人、社会组织、社会救助经办机构等代为申请。县市区残联负责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由残疾儿童监护人根据就近就便原则选择本市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在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发生的费用,经县市区残联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核准后,与定点康复机构在救助限额标准内据实结算。
主持人:刚才袁主任提到我们这个救助制度2018年开始实施了,像这样惠民政策举措对我们残疾儿童家庭来说着实是一个福音,帮助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家庭减轻了经济和精神负担。您刚才提到的定点康复机构,那么我市哪些定点康复机构可以做听力康复训练呢?
袁:目前我省有定点康复机构257家,其中听力康复机构59家。我市定点康复机构15家,听力康复机构2家,分别是:宣城市特殊教育中心、广德市残联康复中心。家长可以自主选择在定点机构进行康复训练。
主持人:那青少年如何关注听力健康?
陶主任:目前由于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平时不健康的用耳习惯正慢慢侵蚀着青少年的听力,导致不易察觉的高频听力损失,这会对青少年的学习及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于噪声性听力损害,预防最为关键。青少年本身应该提高爱耳护耳的意识,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用耳习惯,提醒并减少噪声暴露,如尽量减少到电动游乐场、KTV的机会,减少使用耳机等。
主持人:听力障碍确诊后怎么办?
陶主任:听力障碍确诊后,首先要确定听力障碍的程度、性质、病因,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恢复听力的障碍患者,需尽快选择合适的助听设备及时进行听力障碍康复,这是实现成功康复的前提。一般认为,不能恢复的中度以上听力障碍患者应首选助听器进行听力补偿,还可借助相关的辅听设备,实现更好地聆听与交流;助听器无法获得满意的补偿效果时可考虑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听力重建,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正常参与社会的目的。
主持人:助听器是什么?选配助听器需要注意什么?
陶主任:助听器是一种精密的电声放大器,可以帮助听障患者听到原本听不到的声音,通过处理、放大声信号,使听障患者听到、听清声音。选配助听器是目前听障患者常用的康复手段之一。
使用助听器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从出生数周的婴儿到高龄老年听障人士都可使用。选配助听器需注意:
* 选配前进行全面的听力学检查,根据听力损失性质及程度选配适合的助听器;
* 在正规的听力康复机构选配助听器,不可自行购买,随意配戴,以免加重听力损失;
* 听从医嘱,定期调试助听器;
* 选配助听器后,要进行听觉语言康复训练。
主持人:人工耳蜗是什么?人工耳蜗植入有哪些注意事项?
陶主任:当听力损失程度达到重度以上、助听器补偿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植入人工耳蜗以获得听力重建。人工耳蜗是一种替代人耳功能的高科技电子装置,它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直接刺激听神经纤维,从而使人产生听觉。植入人工耳蜗需注意:
*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前需进行一系列评估,确保听障者适合植入;
* 人工耳蜗术后的康复效果受植入者年龄、听障病因、病程及术前听觉语言水平等因素影响,不同个体的效果可能差异较大。听障者及其家属应建立合理的期望值;
* 人工耳蜗开机后需定期调试,同时配合听觉语言康复训练。
主持人:为什么要重视听障儿童的家庭康复?
陶主任:目前,我国听障儿童康复主要有机构康复和家庭社区康复两种模式,人们常常把家庭康复作为机构康复的辅助和补充。事实上,随着现代听力学技术不断进步,干预时间不断提前,家庭康复越来越重要,家长是听障儿童康复的第一责任人。虽然家庭康复不是对孩子进行正式、系统的听觉言语训练,但它可以立足于日常生活,在真实、丰富的环境中积极回应孩子的交流愿望、鼓励孩子在交流中对他人言语进行模仿和练习,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主持人:成人听障者是否也需要康复训练呢?
陶主任:听力障碍隔断了听觉-言语回路,成人障碍者在正常的有声语言交流过程中由于不能获得持续的、清晰的、准确的听觉信息反馈,致使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出现了“含混不清”。久而久之听觉与言语能力出现退化,甚至影响到个人认知和社会交往质量。配戴上助听设备,只是改善其对声音的感觉阈,如要提高其对有声语言的感知水平和言语发声能力,只有通过循序、有效的听觉和语言的康复训练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