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菊黄蟹肥时。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进入深秋,是蟹最长肉的季节,由于蟹肉长得太快,使蟹通身发痒,只得以自己的脚摩擦身体止痒,当然,这也是蟹成熟的季节。市场里横行霸道的鲜活肥蟹,餐桌上一只只黄灿灿的熟蟹,让人们可以享受到这个季节的特殊美味。
我市河蟹年产量近万吨
宣城地处皖南山区和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域内襟山带水,青弋江、水阳江两水相依;南漪湖、太平湖、青龙湖三湖星罗棋布,有着养殖河蟹所需的良好的水域条件。宣城已经有了二十多年河蟹养殖历史,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有农民养殖河蟹。如今,全市已有河蟹养殖面积20万亩,2008年共投放幼蟹33.5万公斤,2008年全年的河蟹产量达到9403吨。
宣城市河蟹养殖主要集中在南漪湖、水阳江、郎川河等流域,以宣州区和郎溪县的产量最多。宣州区2008年的河蟹总产量达到8759吨,占全市总产量的90%以上。宣州区北部的金宝圩区、南漪湖区、水阳江流域等是河蟹的主要养殖区。狸桥、朱桥、水阳、沈村等乡镇的河蟹养殖规模较大。水阳镇纯淡水长江蟹苗培育历史悠久,产品远销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山东、浙江、新疆等地。2008年全镇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5万亩天然水域鱼蟹混养,2万亩蟹虾鳜生态养殖,3万亩幼蟹培育。全年完成水产品总量约16500万吨,其中成蟹约1875吨,幼蟹(08上半年)产量1170吨,渔业总产值达2.24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65%,全镇农民人均渔业收入达2480元。
从培育水草、放养蟹苗,到成蟹销售,每年河蟹的养殖周期大约有8个月左右。从3、4、5月份开始会有一些早熟的成蟹销售,但产量不高。以宣州区河蟹销售集中市场农贸市场为例,淡季每天的销量大约在一千多斤。但是到了中秋节前后,成蟹销售达到高峰。农贸市场这个季节每天河蟹交易量可达五六万斤。这一交易高峰期大约持续二十多天的时间,交易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
品质要求催生生态养殖
我市养殖的河蟹品种主要为中华绒螯蟹,这也是我国最负盛名的河蟹品种,因其两只大螯上有绒如毛,也被称为“老毛蟹”。依据不同的水域特点,我市各地的河蟹养殖模式也有所不同。南漪湖地区因为水域面积较大,主要以湖泊围网养为主。部分为鲢鱼混养,大多是在天然水域中放养。养殖的密度较小,水质较好,蟹的品质也较好,但单产较少。金宝圩地区主要以大水面沟汊养殖为主,主要也是天然水域放养,这种养殖方式的水域面积较小,养殖的密度要大一些。池塘养殖的模式也分布较广,专业化的程度较高,主要是喂养。由于水域面积小,养殖的密度也更大,产量也更大。
由于常年养殖河蟹对水质有影响,从而也影响河蟹的品质,蟹的规格变小,也影响产值。为了保证河蟹品质,宣城市水产部门近年来积极推广生态养殖、健康养殖的方式。其中最具典型性,也被很多养殖户采用的是一种叫做种草移螺的生态养殖方式。其主要过程是在河蟹放养前在水域中培养水草,确保蟹种下塘前已有水草长出,否则草的嫩芽被河蟹摄食,影响水草生长。水草的品种主要是伊乐草。在培育水草的同时在水域中放养一些田螺,水草和田螺不仅可以成为河蟹的天然食物,更重要的是它们还有净化水域的作用,能够起到修复生态环境的效果。
据宣城市水产局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储益新介绍,“良好的水域条件,也给养殖户们带来了更多的收益,这一技术现在已经在我市得到大面积推广,养殖户们都尝到了生态养殖的甜头。”水产技术部门也在积极推广一些新型的养殖技术,以保障品质、提高产量。同时水产部门还积极开办一些培训班,邀请专家讲课,向养殖户们传授各种养殖技术。
打造河蟹品牌是当务之急
据水产部门介绍,全市2008年9403吨的河蟹产量有80%销往外地,其中有很多被贴上名牌河蟹的品牌进行销售,其中更有一些会出口到国外。但是以宣城本地的品牌销往外地的却并不多。
宣城本地最为有名的河蟹品牌是产自宣州区水阳镇的“水阳江”牌幼蟹,年产量可达八亿只,约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宣州区水阳镇也被称为“中华蟹苗第一镇”。虽然幼蟹品牌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说起宣城的成蟹品牌宣城人自己知道的也许只有“南漪湖”牌,其他说得上口的大多是“阳澄湖”“固城湖”等外地的知名品牌。没有响亮的品牌成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