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宣城 新的成长
王勇(宁国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
十年,在人的一生中也许是不愿称道的一段时光;十年,在历史的长河里更是不足采撷的一朵浪花。然而对于我而言,过去的十年,不仅经历了我的长生,更是切身感受到了十年新宣城的新成长。
我出生在宣城,工作在宁国,两地之间,经常往返,应该说十年中我看到宣城长得更高了,长得更快了。有一次,我到宁国市天湖办事处采访,车辆从开发区穿行,纵横交错的道路,鳞次梯比的厂房,很是让人产生一种身处迷宫的感觉,因为作为一个宣城人,印象中,这里早两年还是一片荒山野岭。原先,从宁国到宣城必须从双桥经过,可自从宛溪河大桥贯通以后,到宣城更近、更快了,也增添了一道观赏宣城日新月异变化的新风景。过去,诗仙李白曾在诗中以“双桥夹明镜”来修饰宣城,如今,若李白在世,看到宛溪河上新飞驾的一道道彩虹,定能诗兴大发,感慨不已。宣城的变化,在外地人眼里,即使一段时间没来,可谓都有大变化、新感觉,可在咱们眼中,却看在点点滴滴,甚至是小而又小。
我是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经常要和民政部门打交道,作为我们报道中重要参考物之一的城市政区图却经常让我们伤透脑筋。因为宁国这两年的快速发展,常常是一张政区图,到了年中或年尾,很多当初并未标明的都已出现在现实当中,按图索骥只能成为刻舟求剑,一厢情愿而已。拿宁国而言,十年前,城区规划面积仅有14平方公里,而到2010年已经达到了40多平方公里。城市的公园绿地,道路交通,社区服务,教育民生,无一不是透过一天一天的变化,一点一滴的小处,见证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大变化。
如果说这还是浮光掠影,看在表面的话,我印象中还有那么一个触动很深的例子,在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大约是1999年左右,我到宁国山核桃主产区南极乡采访,得益于山核桃的好市场,山区林农尝到了林业的综合效益,林农们的腰包一天天鼓了起来,听说记者前来采访,很多大户驾着新买的摩托车前来邀请我们去亲身体验一下,山里人的热情好客和对党惠农政策的感激之情,至今还历历在目。十年过去了,前不久,当我再次前往那里采访时,当年的很多人已经开上了几十万元的私家车运材料,接客户,比起十年前那更是潇洒多多……
我在采访中了解到,宁国有的村,私家车已达到100多辆,山里人的确富足了,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这不仅得益于山里人的勤劳扎实,肯干肯钻,而且得益于这几年党的好政策。可仔细一想,他们同样得益于宣城发展的大机遇、大环境和大平台。
借助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行区,借助于皖江开发的好契机,借助未来宣城发展的新机遇、新平台,我敢肯定,这一方热土沃土、这一群肯干事能干事的人民,一定能成为书写宣城未来的主人翁,也一定会成为我今后报道中最靓丽、最具有感染力的主角。因为,他们见证了这十年!他们还书写未来的十年,乃至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