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陈思祥:带领村民去致富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1-10 00:41

颁奖词
   抗洪抢险的日日夜夜,你带领群众筑起不垮的堤坝;蜿蜒曲折的村道上,留下了你为乡亲们日夜操劳的身影。你奉献给村民的是真情、真心;百姓向你敞开的是真心、真情!你把党的关怀、政府的温暖,带到山乡角落;擎起共和国大厦的正是千千万万个陈思祥一样的普通共产党员!

陈思祥:带领村民去致富

   有这样一位村支书,在抗洪抢险六十个日日夜夜里,他在现场做起了石匠、搬运工。农村殡葬制度改革初期,他扛尸体、跑殡仪馆,为此他每年个人花费两千多元抚慰亡者家属。工作用手机,每年话费竟要两三千元,可他只同意象征性地报销300元。新农村建设中,他在“茶文章”、“竹文化”、“菌文章”中做起了“农家乐”庭院旅游经济。他带领全村人民以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迅速富裕起来,使人均收入达到了5000元。这位村支书就是宣州区溪口镇金龙村的党支部书记陈思祥。


   2008年金秋的一天,我们慕名沿着蜿蜒的水泥路面,踏着山边深秋的红叶、徐徐行驶在前往金龙村陈思祥家中的路上。陈思祥告诉我们,三十六年前的1972年,他从老家巢湖外出学手艺到了现在的金龙村。当时,他只有18岁,后来招亲成了家,从此,他便成了金龙村的地道村民。上世纪90年代初,陈思祥当选为村委会干部。
    其实早在人民公社时期的1975年,陈思祥就经过民主评选当选了当时叫做生产队的队委会干部。三十多年的最基层村干部工作经验,陈思祥的所思、所想和付诸行动的实际做法赢得了村民们的爱戴。熟悉山区情况的人都知道,每年一到汛期和多雨天气,山洪暴发冲毁村民的农田、住宅、道路的事时有发生。正因为每年都要经历这样的险情,陈思祥下决心要降服洪魔。他组织党员干部多方筹资7万多元,奋战了6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将村里的险坝圩堤全都浇上了水泥混凝土护坡,解决了村里的防洪问题。
    2002年,国家提倡在农村实行火葬制。根据宣州区殡葬改革管理办法,金龙村被溪口镇列为“人死火化一刀切”的推进村。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使这一做法在老百姓心目中难以接受和推广,更使老陈的工作难以开展。2003年2月,一场瑞雪降临在了美丽的金龙村,预示着来年的好收成。可恰在此时,村里戴家的老人病逝了。按照规定老人必须火化,可老戴的家人坚决不同意。陈思祥多次上门做工作不起作用,就这样,尸体停在家里一个多星期开始腐烂发臭,尸水外溢。老戴家人将棺椁运到山上准备下葬,可山下火葬场的殡葬车还在焦急地等待陈思祥的答复。当时,戴家的子女撒手不管了,怎么办?陈思祥二话没说,背着高度腐烂的尸体就奔向了殡仪车。
    这件事给了陈思祥很多启发,他深深感到群众工作无大小,殡葬工作难度大,一是村民传统观念重,二是自己的工作没做到家。从此,每逢村里的老人生病、过寿辰等等,他都要上门去看望,并送去慰问品和礼金。每年仅这项开支就达到两千多元,而这些钱全是他自己掏腰包。
    陈思祥常说,千好万好不如为农民增加收入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始后,他带领村里的干部主动筹措资金29万元,建成了村村通的水泥道路。为了发展村级经济,带领全村农民致富奔小康,陈思祥主动放弃了个别污染大的外资投资建厂的合作意向,转而做起了以“茶文化”、“竹文章”、“菌文章”等没有污染的生态农业加工。利用村里空气新鲜、风景如画这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近年来,村二委班子决定开发生态旅游“农家乐”,以帮助村民尽快富裕起来。


    在村支书陈思祥的带领下,2007年,金龙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5000元,村民、集体都富裕了,而陈思祥本人在工作中却非常节俭,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陈思祥是宣城市第二届人大代表、二次党代会代表。工作中,他形成的习惯是调查走访、认真倾听民众的呼声和要求,因此他在群众中深受人们的欢迎和爱戴。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