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青春印记--晦涩的青春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5-04 23:43

晦涩的青春 
                        书同/文
     一个心地纯洁的艺术家,一个德国人,一个孤独者,一个斗士。在他还不了解生活的少年时代,他以为不成功便是失败。而在一个成熟的人看来,能够忍受孤独,永不停歇地战斗,这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英雄气概!这英雄的气度便是:了解生活,并且热爱生活。
     这是一部伟大著作所塑造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叫约翰·克里斯朵夫。
     我第一次听见这个名字,是在刚刚考入大学的时候。不知什么缘故,在刚开始的那个学期,也就是所谓的大一上半年,我总是落落寡欢,既不与同学合群,也不和辅导员亲近。甚至当辅导员主动来谈心,也爱理不理,好像在生谁的气。一天傍晚,我照例又斜靠在操场边的水泥柱上,一边看着大家踢球一边听着广播。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书同,你在干吗?”回头一看,是辅导员查老师,脸庞瘦削,头发微卷。不知为什么,他那个样子我很不喜欢。我觉得他对有些同学过于偏爱,对我不够热情,甚至有些瞧不起我。我感觉在他面前虚荣心受到伤害。
     “你不要老是一过(个)人呆着,多和同学们一起啊!”
      懒得理他,抽身准备离开。
    “你把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借来看看,对你会有帮凑(助)的。”他的安庆口音那么重,总喜欢把一些字读成另外的字。
     我心想,你叫我读我就读啊?我偏不读!
     查老师在我们三年级的时候,考取了东北一所大学的研究生。那时我早已变得活泼开朗,打排球,演话剧,男女声二重唱,什么活动都参加,忙都忙不过来了,哪还有时间孤独!对查老师自然也早没意见了。只是为了考研究生,他这一两年也很少到寝室来,很少和同学们交流了。直到他和我们告别的时候,我才忽然想起,因为赌气,《约翰·克里斯朵夫》还一直没读呢。
      查老师读研究生去了,我们不久也毕业了,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青春的岁月就这么慢慢地慢慢地流过去流过去了。
     人的一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保尔·柯察金说:当我临终的时候,回首往事,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人生啊!可是,偏安小城,甘于平庸,一天一天美好的岁月,竟在虚无中拱手奉出了。
     后来得知, 查老师又继续读完了博士研究生,几经辗转,最后在北京一家文化机构谋到了差事,并且还当上了“头”。
      2007年冬季的某日,我逡巡在北京街头。忽然想起应该去拜望一下查老师。我想,此时此刻的查老师应该不会再劝我读《约翰·克里斯朵夫》了吧?如果不是一个孤独得要死的人,如果不是一个把生活看得太消沉的人,谁一定要读《约翰·克里斯朵夫》?
      在北四环与八达岭高速交汇的那个拐角,中国音乐学院附近的一栋宿舍,终于见到了久违的查老师。想不到他依然那么年轻,那么英俊,安庆口音倒是改了不少。嘘寒问暖后,说:“我刚来的时候,尽管年纪大,学历也不算低,可是资历浅哪,还不照样每天提前来抹桌子、烧开水?不过这个局面很快就改变了。肚子里有点真本事,总不会被埋没。”他还是喜欢说道理,不过这时的我早已能领会他的用意,再也不会与他赌气了。
     我想,命运的确是掌握在自己手上。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也许不能辩明方向,但是善于倾听,乐于接受,总会胜过自己的莽撞一百倍。青春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