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的小店、流动的摊贩、扎眼的包装组成的食品售卖,在市区中小学、幼儿园周边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那些看似可口的食品,精美的包装背后是否可以放心使用?偶有发生的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事件,让家长、老师、社会对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一直非常关注。本报记者近日兵分几路,分别走访了市区几所学校的周边食品摊点以及一些小食品批发市场,直击市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现状。
幼儿园门口流动食品摊生意红火
一放学 ,孩子们就拥到小卖部买零食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西林新村的市二幼。在一条通向校门口长几十米的小巷里,左边是一排卖小吃的流动食品摊,一位卖锅贴饺的小贩不顾往来行人,正扫着那漆黑的积水。越往里走,流动食品摊点也就越来越多。在二幼门口,一种皮薄肉红的西瓜引起记者的注意,摊主将一块切好的西瓜用薄膜包裹了起来,放在外面展示,玻璃柜下则摆放着一碗碗呈小块形状的西瓜。记者仔细观察了半天,其中有碗西瓜上面竟然有一根头发。据摊主介绍,这种名叫“早春红”、约莫两个拳头大小的西瓜来自外地。
临近中午放学时分,学校门口陆续来了一些家长,“我的孩子上中班,学校里有托班、小班、中班和大班。最大的孩子才7岁,他们上学或放学,家长都会来接送的。”一位刘姓家长告诉记者,她很重视孩子饮食卫生,也从不给零用钱给孩子,“毕竟孩子还小,他哪能分辨出啥东西能吃,啥东西不能吃啊!”
在这条很窄的巷子里,除了二幼外,还有一所学校———三小。记者随即来到三小旁边的文具店里,只见店外食品柜上放着很多袋装食品,品种丰富,有辣条、果冻、锅巴等,其中一些包装袋的生产日期很模糊。
校门口的麻辣粉丝也卖得红火
一位骑着摩托车的老人家正准备接孙女回家,这个小姑娘想吃袋装的辣条,老人家呵斥道:“这个不卫生,想吃让你妈妈去超市买!”只见小姑娘不情愿地嘟着嘴巴上车离去。
在一家流动摊点前,记者看到,摊主正在给几名学生做麻辣粉丝。她用一双筷子在一个大铁桶里捞海带,接着把海带捞到已经放好了的粉丝上,然后倒点辣油,一碗粉丝就做成了,一个小学生接过来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处于市中心地带的一幼,平时来往车辆多,人流量大,交通秩序问题是这里最为突出的问题。在临近学校放学的时候,更显得尤为突出,学校门口被挤得水泄不通。每逢放学前后,城管执法人员就在这里维持秩序,记者发现,之前学校门口一些流动小摊贩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整治,经营小摊点生意的人不见踪影,只是偶尔有几位挑着担子卖水果的农民。
小学门口 “店内卖文具,店外卖食品”
记者前往宣城市四小采访的时候,学校还没有放学,只有一些家长在门口等待接学生放学,学校门口的商铺里也很安静,每家店铺都收拾得干净整洁,但店内空间很小,柜台上摆着各种各样的玩具,柜台下用箱子装载着各种各样的零食。
类似这样的水果摊,校园门口随处可见
临近放学的时候,每户商铺的老板都会搬出摆在柜台下面的食品箱,在店铺外搭个台,就将食品摆放在上面,这种“店内卖文具,店外卖食品”已经成了四小旁边每家商店的经营模式。商品多以一元钱左右的居多,虽然价格便宜,但花样却很多,水果糖、饮料、果冻……样样都有,尤其是辣条更是深受学生的喜欢。食品架上堆得很满,摆放很零乱,由于放在柜台下面的缘故,有些上面已经沾了些许灰尘。记者仔细查看,发现所有商品中都详细标明了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的厂址以及QS标志等等,有些商品虽然就只卖五毛钱,但上面还有明星代言人。虽然商品的生产厂家尽量把自己的产品做到尽善尽美,但许多商品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