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市劳动部门,还是在人才交流中心,我们都能够看到一张张带着焦急与期盼的年轻面孔。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们如何协调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成功就业?相关人士给出了各自的见解。
“看能否为你搭建发展的平台”
兰晓明 安徽乾正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找工作并非要专业对口”
谢金忠,宣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主任。
谢金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良多。他说,面临就业的学生,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学习成绩好,心有些高的学生。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时,短时间内不容易稳定。“我建议这类学生一定要把姿态放低,找准定位。”另一类属于学习成绩不太扎实的学生,相对于第一类学生来说,这类学生在就业时,反而容易找到工作。他们对用人单位要求不高,最大限度地迁就用人单位,可塑性很强;而处在两者中间的成绩中游的学生,成绩扎实,容易找到企业和个人的结合点,他们没有过高的期望,动手能力较强,像这样的学生也易取得成功。
“面临毕业的学生,除了找准定位外,还要注意另外一个问题。”他说,那就是不要过多考虑专业是否对口。“多数学生都持有一种‘我学了什么,将来就要找什么样的工作’的观点,其实,在其它岗位上,只要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在企业里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位置。事实证明,专业外的大学生受到的束缚少,主动创新能力强,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成果。大学生在学校时应提前给自己的就业做个计划,并根据自己的目标不断补充新的知识。”
他肯定地告诉记者,大学生的就业面很宽,如果能够找到专业一致或者符合个人发展特点的专业的工作,就应该勇敢去拼搏一番。
“自信很重要”
孙炜,宣城市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
时至2009年高校毕业生离校、走向社会就业之际,宣城市人才交流中心显得分外繁忙,6月22日早晨8点不到,该中心大门的招工信息展板处,人头攒动。
二楼办公室,孙炜接受了记者采访。他首先向记者分析了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去年未能就业的大学生以及农民工,让就业显得异常严峻。“有些本科院校毕业就业率较低,那么,大学生一定要及时更新就业理念,降低就业期望值。”
采访中,他向记者谈了市交流中心在举办人才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