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是我市发展进程中十分关键的时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都前所未有。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
一
正确认识市情,形成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共识,是我们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发展思路、开创发展新局面的前提和基础。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具有宣城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发展不足、发展不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发展势头良好,但经济欠发达的现状尚未改变。经济连续五年保持高速增长。2003年—2008年,GDP由205.3亿元增加到411.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31亿元增加到123.5亿元,财政收入由12.4亿元增加到48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总量在全省的位次不断前移。特别是去年,在应对危机中抢抓机遇,在克服困难中加快发展,整体经济呈现逆势上扬的态势。纵向比,进步十分明显。但横向比,差距依然很大。2008年,我市人均GDP15953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3%,工业化率35.4%,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2.5%。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抵不上长三角发达地区的一个中等县。
区位优越,但参与泛长三角分工与合作水平不高。我市是安徽唯一与苏浙两省交界的市,在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三小时交通圈内。近年来,我们坚持东向发展不动摇,与长三角的经济融合不断加深。目前,省外投资80%以上来自长三角,农产品的主要市场在长三角,劳务输出的70%以上在长三角,为长三角大工业配套的工业有了较快发展,外来的游客80%以上来自长三角。但无论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还是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都与长三角发达地区有着明显的差距。实现与长三角观念、体制、效能和基础设施的全面对接,实现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任重道远。
生态环境优良,但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很大。境内到处是绿水青山,林木绿化率达到57.6%,湿地总面积超过5万公顷。一年中2级以上空气质量超过350天,饮用水资源全部达到国家2级水标准。生态环境是宣城的一大优势。一方面说明我们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我市工业发展不足,对大自然索取、污染不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加速工业化进程的时期,环境保护的任务会越来越重。现有的产业层次还比较低,资源型产业和传统工业所占比重大,新兴产业发育不足,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面临着保增长与抓转型、扩总量与调结构的双重考验。
统筹发展力度不断加大,但发展仍然不够协调。近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兼顾抓发展,县域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一直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市级经济发展也明显加快,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够协调和全面。市区带动能力较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事业仍然欠账较多,2008年与2000年相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25:1扩大到2.31:1,县市区人均GDP最高与最低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重大进展,但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仍然不高。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精心组织实施民生工程,着力构建和谐宣城,城乡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要看到,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还不少,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仍有相当数量,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还不是很高。
上述情况表明,我市已经迈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征程,但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对宣城而言,不发展最不科学,慢发展也不科学,发展必须科学,发展也必须跨越。全市上下必须始终牢记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推动科学发展,更加坚定地推进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