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的城池,经历代修葺整治,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范围,据宋《嘉定志》载“吴赤乌二年(239) 敕诸郡治其城廓,江南之郡有城始此。”经考,宣城城垣的修筑,有三次大筑,七次修整。第一次大筑为:晋咸和初(326)内史桓彝所筑子城,总长约七里左右。第二次大筑为隋开皇中刺史选别筑罗城,总长30里。第三次大筑为五代乾德初,南唐刺史林仁肇,在隋城范围内,又修了新城,总长九里十二步,高二丈五、厚三丈。并将城池规划为鳌龟形状,这就是后人所谓“宣城是个乌龟池”传说的由来。共设城门五座,均为双城门。分别为东曰阳德门、偏东曰泰和门、南曰熏化门,西曰宝城门、北曰拱极门。直到1937年为了抗日,动员全县群众,分两次拆除城墙和城门楼。现存水门两处(龙首塔西首和槐树巷54号处),另有两处被毁(江滨路中段和一人巷楼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