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宣城偏东,宛溪河上,早在一千四百年前的隋开皇年间,始建木桥两座,上名“凤凰”,下名“济川”。均系当时的宣州刺史王选为扩筑宣城城池,将宛溪裹于城中时所建。二桥不仅为城乡的要津,尤自唐李白来宣咏有“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诗句后,“双桥”隋始建后,唐、宋相继修葺。直至明朝正统年间(约于1440年左右)宁国知府袁旭以石重建后,约有二百年未废。清康熙三年(1664)宣城知县李文敏重修两桥,均为石质五孔拱形。到清代中期,凤凰桥上建有桥棚,可供游人近观宣城城景,远眺敬亭山景。清人梅庚作有《登凤凰桥望敬亭山积雪歌》曰:
“鳌峰之北北楼东,澄潭如镜垂双虹。
李侯去后明镜改,五城十里烟雾中。
我今积雪过其上,双虹变成双白龙。
直枕陵阳郭,倒衔敬亭峰。.......”
凤凰桥在清未民初时期,由于年久失修,靠摆渡船。直到民国二十二年(1933)时任安徽省第九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宣城县县长周君南主修凤凰桥,利用清时的石桥墩,以红松木架梁并铺设桥面,桥两沿置有木栏杆,桥两端各置一木牌坊,上书“南惠桥”三字和周君南的题款年月(南寓周君南之恩,惠为周妾名中一字)更名为“南惠桥”。未满五载,毁于洪水,仅存石桥墩。从此,交通被断绝,名桥不成双。
1984年初,县人民政府决定复建凤凰桥,1985年9月,新桥宣告竣工。其结构型式为桁架拱桥,桥长60米,桥宽12米(其中车行道宽8米),桥头高程为15.94米,桥栏、桥灯配置有致,既朴又雅。并正式复名为“凤凰桥”,桥的东西两端,各嵌置一方石碑,刻有“凤凰桥”三字和宣城县人民政府置立年月。近年由于交通事业飞速发展,此桥已难以承载交通压力,宣城市人民政府决定于2006年4月炸毁原桥,重新改建。自2006年6月开工至2007年10月1日正式通车,新桥为四榀提篮系杆拱桥,跨度81米,包括引桥共270米,桥面宽为40米,桥高为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整个设计方案简洁、明快、通透、新颖、整体造型美观。方案极易进行灯光设计,在夜色下能够达到人、景物和建筑的和谐统一,是一种新型独特的桥型,桥梁景观效佳,是由南京润盛建设集团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