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一桥一思,一步一观一景。”宛溪吟唱自然,鱼儿嬉戏水中;不是桃源,却已闻桃源的宁静,不是仙境,却已见平和的清风;溪边的女子,搅动一河溪水,那满河的笑,荡漾开去…… 好一幅写意的山水画!这是当地人描写上世纪宣城市的母亲河——宛溪河的一段文字。
然而由于屡遭污染,昔日清波粼粼的宛溪河如今已是杂草丛生,污水横流。人民痛心!人大代表揪心!更引起了宣城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在市人大的关注下,整治宛溪河,打造生态城市的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河水污染 代表忧心
宛溪河是流经宣城市区的一条主要河流,流域面积330平方公里,市区段主干河流长4.52公里,流域面积38.2平方公里,市区内部的道叉河、梅溪河、泥河均在主干河段注入宛溪河。历史上,宛溪河经济、文化地位就相当重要,它连结宣城市区,透过水阳江上接宁国,下达芜湖,古宣城也因此成为皖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早在唐代,诗人李白就留有“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名句,其中的“两水”就是城东的句溪和城中的宛溪河。而近年来,随着城区扩大,人口增加,也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宛溪河实际上成了宣城市区的排污水渠,全城的生活污水中,有许多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到里面;工业企业的污水更令河水雪上加霜,加上有些市民环保意识不强,直接向河道倾倒垃圾,上世纪90年代还能淘米、嬉戏冲凉的宛溪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臭水沟,严重影响了宣城市经济发展,破坏了宣城山水城市的形象。
宛溪河遭受污染的问题一直牵动着人大代表的心,许多代表为之而奔走呼吁,宣城市人大代表、宣城中学教师张丽就是其中一位。说起对宛溪河的数次调研,张丽记忆犹新。她向笔者讲起一件事:一位宣城市民知道她是市人大代表前来调研时,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她对母亲河的深情:“宛溪河低吟浅唱,生生不息地向东流去,她的滴水细波,都是一曲古老而怡人的歌谣。她养活了我的爷爷我的父亲,也养育了我,将来她还要养着我的儿孙。面对如此的恩情,不能轻飘飘言一声谢的,我只想变成一尾鱼儿,潜翔于你的怀抱里,这样今生今世,我们就永不分离了…… ”张丽深有感触地说,“养育我们的母亲河在‘受难’!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而无动于衷。”
在2006年2月16日召开的宣城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张丽与其他13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综合治理宛溪河的议事原案,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宛溪河的综合整治,将该项治理工程列入2006年的重点市政工程计划,尽早让河水重新变清,两岸变绿,城市变美。该议事原案提请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大会主席团审议表决时,获得了主席团的一致通过,并被列为本次大会的惟一一件议案,会后交由政府办理。
督办议案 人大关心
如何督促政府对宛溪河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理及开发?如何让城区百姓生活得更舒心?这成了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中关注的“重头戏”,也一直牵动着常委会领导的心。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方宁在“决战十一五、建设新宣城”动员大会上说,要突出山水园林城市特色,建设好鳄鱼湖风景区和敬亭山风景区,规划好水阳江滨河景区,高标准整治宛溪河,建设一批绿色走廊,形成“一山一湖一河”相连结的城市景观系统框架,提高城市品味。人代会结束后,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十分重视议案办理工作,将其列入了常委会重要议事日程。去年4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门研究决定:成立督办组,由钱培祥、李大霞、苑孝起三位常委会副主任领衔负责督办该议案,并明确市人大办公室做好督办的有关服务工作。仅过10天,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交办会,正式将这个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议案交市政府办理。
在议案的办理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督办组同样是分秒必争,他们多次深入现场跟踪问效,提出建设性意见。如针对宛溪河现已蜕化为城市排污沟、垃圾场,集污水、洪水、季节性干涸三大问题于一身,制约城市发展,影响城市品位和形象的状况,督查组指出宛溪河整治规划要努力贯彻“青山横北廊,白水绕东城”城市布局特点,实现“山环水绕林拥城”的山水园林城市特色与风貌。在督办议案中,市人大常委会还经常组织代表前往宛溪河沿岸视察,详细了解问题并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督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在接受采访时,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钱培祥说,“针对该议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开始就明确一条思路:督办到底,支持市政府把这件好事办好,向宣城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认真办理 政府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