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对接先行一步。率先探索符合承接产业转移要求的土地、财政、人才、金融等政策体系和行政管理、经济体制改革等科学之策。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市乡两级财政分配机制,建立功能区利益补偿机制,将财政投入重点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倾斜。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金融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农村信用联社股份制改造农村合作银行,壮大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和积极发展区域性、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积极创办村镇银行。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体制。
产业对接先行一步。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武汉苏商工业园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总投资53亿元“生命科学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投资建设协议正式签订,积极与国内外投资主体合作在宁国建设各类产业转移特色园区,与绩溪、旌德共同打造“宁绩旌‘绿三角’经济协作区”,探索在市外设立区域合作开发区。同时,大力推进企业“二次创业”,引导企业加快兼并重组和上市步伐,支持骨干企业上市融资、与国内外同行业龙头企业嫁接重组,走出一条转型升级、资本运作、迅速扩张、做大做强,具有宁国特色的企业“二次创业”发展之路。
目前,市耐磨铸件、汽车橡胶密封件、灯具电容器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1%、30%和80%,80%,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耐磨铸件、电子电器等三大产业集群,为将这些产业优势与长三角对接,我市组建六大产业招商团和产业发展办公室,既抓产业项目的引进,又抓产业发展的扶持,按照“特色产业集群,研发、经营的总部之地”的产业定位,围绕“主攻二产、加快三产、提升一产”,壮大“老三篇”,发展“新三篇”。做强做大汽车零部件、耐磨铸件、电器元件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以健康休闲为主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职能型、区域性总部经济和创意产业、物流配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环境建设先行一步。一方面,以弘扬“宁国精神”、构建企业家社会为重点优化软环境。强力推进以“两集中、三到位”为核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心组织开展民主考评市直单位百名科长、民主考评公共服务单位、民主考评基层站所长活动,研究制定《关于推进企业“二次创业”的意见》,着力把宁国建成服务意识最强、办事效率最高、审批环节最少、审批流程最优的最佳投资地。另一方面,硬化硬环境。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全力推进宣城至宁国、宁国至绩溪高速公路建设,力争宁国至千秋关高速公路开工,启动扬绩高速宁国至广德段的项目前期工作,争取申嘉湖高速宁国至安吉段列入省“十二五”规划,全力构建无缝对接长三角的快速通道,增强产业和资本的可进入性。积极配合皖赣铁路新双线建设,争取实施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城区段西迁取直工程,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行区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