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质监局服务“示范区”建设十大措施
一是完善帮扶手段,优化转移项目承接服务。实施超前服务、分类指导、全程跟踪,积极帮助转移企业申报各类生产许可。
二是深化质量兴市活动,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全市各县(市、区)全面深入开展质量兴县(市、区)活动。2010年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名牌14个。
三是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争取在产业转移龙头企业设立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2010年力争主导或参与制定6项以上省级地方标准。
四是夯实技术基础,提高产业转移集约化水平。对涉及节能减排要求的产品严把生产许可关,指导“示范区”重点企业建立内部节能降耗标准体系,建立高耗能特种设备全过程节能监管体系。
五是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每半年对区域总体质量状况进行一次分析研究。2010年争创1-2个省级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启动宣城市市长质量奖评选活动。
六是加快质检能力建设,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全力建设好安徽省电机及其零配件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泾县)、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郎溪检测中心、安徽省耐磨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宁国)、安徽省不锈钢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绩溪)4个省级质检中心。积极筹建文房四宝、禽类制品国家级质检中心。
七是强力推进科技兴检,建立创新引导机制。全面深化全市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联盟改革,由松散型联盟向紧密型联盟过渡。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以市质监所和市计量所为龙头,围绕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需要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和成果应用。
八是拓展质监合作互认,提升“示范区”经济外向度。争取与周边省市乃至长三角地区质监部门签订质监合作互认协议。加强与产业转出地质监部门合作,为转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九是坚持服务、监管并重,确保产品(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两大安全”平稳有序。开展风险监测活动,提高应对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完善市县乡三特种设备安全信息网络。
十是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为承接产业转移企业和创新重点企业建立办事“绿色通道”。在开发区和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设立行政派出机构和质检分支机构、派驻服务代表。
据悉,市质监部门已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全面落实分工,积极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