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七大关键词解读示范区规划

皖江城市带跻身“国家队” 七大关键词解读示范区规划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3-05 02:47

  作为我省第一个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性规划,也是全国第一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出台,对于示范区提出了什么样的目标和要求?对示范区的建设究竟有何指导作用?规划将如何进一步落实?在近日举行的一次新闻通气会上,省发改委主任沈卫国曾对规划涉及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之一:战略定位

  根据规划,安徽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其中具体包括四大战略定位,即: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围绕这一定位,规划还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提出了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一是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业基础地位稳固,非农业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三是开放合作不断加强,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市场体系、体制机制等与沿海发达地区全面对接;四是公共服务日趋完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五是人居环境更加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此外,规划还对2020年的目标进行了展望,到那时,皖江城市带将建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带。

  □关键词之二:空间格局

  在此次规划中,囊括了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的以及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 2008年,该规划区人口305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5818亿元,分别占安徽省的45%和66%。

  而根据规划从皖江城市带各市产业现状、资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考虑,提出了构建“一轴双核两翼”的产业空间格局的构想。

  其中“一轴”包括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6个沿江市,这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轴线;“两核”指合肥、芜湖,这是我省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大增长极,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两翼”包括滁州和宣城市,着力打造承接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同时,规划还从空间上对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实现产业与城镇互动发展作出了整体安排。

  近年来,皖江城市带一直是安徽开发开放的重点,软硬件条件全面改善,在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独特优势明显。与其他中西部城市相比,皖江地区区位交通条件优越。皖江城市带紧邻我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承东启西,联南接北,是泛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通往长三角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建设中的宁安城际铁路、八百里皖江黄金水道的治理、四座跨江通道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进一步改善皖江城市带的交通条件,实现与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对接。

  □关键词之三:园区建设

  园区是产业转移的有效载体,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转移模式的重要抓手。在规划中,园区建设被提升到了重要的高度。

  据悉,目前,皖江城市带拥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65个省级开发区,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园区。园区硬件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市辖开发区全部实现“七通一平”,县域开发区全部实现“五通一平”,管网配套全面改善。已出台一系列支持开发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社会管理与服务日趋完善,软环境不断优化。

  规划将通过三个途径来高水平打造承接产业转移载体,促进项目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增强产业承接能力。

  记者了解到,皖江示范区还将提升开发区发展水平,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坚实载体,将着力培育特色开发区。各开发区要依托自身优势,顺应产业转移趋势,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选准主导产业。推动关联产业和要素集聚,完善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形成特色和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承接产业转移,当然不会捡到篮子都是菜,我省还将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把好项目准入关,以科技含量、投资强度、产业效益、生态影响作为选资标准,提高入区项目档次和质量,同时积极清理技术落后、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项目。

  据悉,我省对产业规模较大、特色鲜明、投资强度高、发展空间不足的开发区,鼓励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制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报省发改委牵头审批,实施扩区扩容发展。争取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开发区等省级重点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