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宁国推动产业转型承接产业转移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3-08 23:01

  2009年以来,宁国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科学发展”为目标,始终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措施,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服务业比重,产业发展亮点频现,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在攀高附强、提升内涵中提升产业竞争新优势

  今年,宁国飞达集团与全球最大的电子元件制造商德国西门子元件EPCOS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爱普科斯安徽飞达电子有限公司”,携手打造中国电子元器件基地。合资公司将积极整合双方优势,拟新上无源电子元件、风力发电、动力机车电力电容等高新技术产品,在现有基础上,延伸产业、产品链,形成全球领先的经营模式,从而实现结构多元化,产品专业化,经营国际化。EPCOS飞达公司仅用四个月就超额完成了年度利润目标任务。企业负责人杨志城说:优势企业要借助外力就必须借助国际巨头、顶尖品牌,“就像靓女出嫁,要嫁就嫁世界上最优秀的。”

  近年来,伴随着泛长三角区域发展、皖江城市带开发等战略的实施,宁国意识到,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光靠内力不够,必须借助外力。为此,宁国市积极主动寻求“外力”以推动产业结构质的飞跃,“以民引外、以外引外”,引导鼓励企业瞄准世界500强、央企和民企总部经济,攀高附强、借船出海。

  与此同时,依托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宁国市积极培育新型建材、光伏、生物等新兴优势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该市与中国建材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争取中国建材集团收购或参股宁国新型建材、功能陶瓷、玻璃深加工等行业骨干企业。目前,华普建材公司已与中国建材集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共同推进新型房屋和建材产业的发展。华普(绿色生态)建材孵化基地生态建设项目被建设部“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实施专家组确立为节能建筑示范工程,成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西贝光学材料科技公司正积极与中国建材研究总院玻璃所接洽,努力引进玻璃深加工高新项目。宁国市耐火材料公司与中国建材集团瑞泰科技公司合资,引进资金4400余万元,力争建成亚洲最大的耐火新材料生产基地。目前,公司以循环经济余热发电开发为主导方向,研发出新型耐火材料——纯低温余热发电耐磨可塑捣打料,利用高新技术,万元产值能耗不到100元,是原来产品消耗量的三十分之一,企业年产值从最初的百万元,增至现在的3000万元。

  在鼓励企业上市、破解融资难中赢得发展新机遇

  宁国市委、市政府把大力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作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来抓,以“择优扶持一批,改制辅导一批,申报上市一批,做大做强一批”为指导思想,制定五项标准,把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上市重点培育对象范围。力争到2011年,上市预备企业达到30家左右,重点培育企业达到10家左右,上市企业达到5-8家。

  宁国市对于将注册地设在宁国、募集资金70%以上用于宁国发展的企业,提出了给予上市费用10%补贴,一次性奖励法人代表200万元;在符合城区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前提下,按程序出让不超过50亩的商住用地兴建证券综合楼或人才专家楼,对上市募集资金的投资计划项目建设用地,优先办理各种手续优先用地等一系列优惠条件。

  去年,江南化工成功挂牌上市,募集资金1.7亿元。中鼎公司成功地控股收购安徽飞彩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新上市公司每年实现利润上亿元。司尔特公司上市材料已上报国家证监会待批,恩龙、五星等企业上市工作正加紧推进,引进西门子、北京瑞泰等4家上市公司来宁合资合作。今年,宁国市确定15家以上企业为上市后备企业,力争新增上市企业1-2家。目前,宁国市正在积极组建金融与上市工作协调服务办公室,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把加快企业上市和做大做强上市企业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抓重点、解难点、出亮点,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广的企业正在宁国迅速成长。

  资金短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宁国市积极发挥商业银行的投入主渠道作用,出台了《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奖励办法》,成为安徽省唯一的县级金融安全区。同时,加强了与国家政策性银行的对接,在全省县市级率先实现了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合作,开展了出口型中小企业贷款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宁国已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近5亿元的项目贷款,涉及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同时,着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机制,相继成立了飞达、江南等4家小额贷款公司和2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市担保中心共为59家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82亿元。今年积极争取徽商银行宁国支行正式挂牌,引进民生、中信等股份制银行来宁开展业务,争取新建1-2家小额贷款公司和1家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银行计划年内正式挂牌。

  在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中增强企业源动力

  今年,宁国市启动建设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通过大力实施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一方面把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以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为手段,加快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