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宣城市"六公开"推进"阳光选拔"

宣城市探索用人新机制 "六公开"推进"阳光选拔"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3-09 00:09

  去年以来,宣城市探索建立以公开推荐、公开选拔、公开选调、公开选聘、公开选派、公开选岗和市直单位科长交流轮岗为主要内容的“六公开大交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新机制,大大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

  随着33名科级公务员陆续转任交流到新的工作岗位,宣城市直机关科长“轮岗”工作日前尘埃落定。作为2009年该市人事制度改革的“压轴大戏”,干部轮岗因其可能引发的“鲶鱼效应”而备受关注。

精选人才“六公开”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人事制度,是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治本之策。 ”宣城市委有关领导告诉记者。探索建立“六公开大交流”干部选任新机制,正是从实际出发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干部人事工作的难点问题和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创新举措。

  提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公开性和公信力,对于增强干部队伍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把党的干部政策交给干部群众,把选人用人的标准交给干部群众,公开推荐产生初始提名,才能做到群众公认、阳光选人。 ”2月4日上午,宣城市委组织部政策研究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选人用人,群众也有“话语权”,在宣城市轰轰烈烈开展的科长“赶考”中得以充分体现。着眼于消除科长因不作为、缓作为、乱作为造成的“中梗阻”现象,该市从2008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实施“百名科长民主考评”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前10名科长给予表彰奖励和提拔重用。2009年,经过社会各界公开测评,分别名列第一和第二名的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科长章利群和市农村公路管理局副局长钱邦青顺利晋升。

  为规范初始提名,该市通过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一人一票,民主推荐了8名县(市、区)党政正职和20名调研员初始提名人员,让公开推荐不走过场。为让更多的优秀年轻干部“找到感觉”,2009年,该市拿出10个副县级领导岗位进行“公选”,采取外聘考官、全程差额、信息公布等创新方式,让选拔过程全程公开透明。从公选出来的宣城市团市委副书记潘丽华已经在新岗位工作4个多月,她告诉记者,公开选拔让她受益很多,既感到压力,更增了动力。

人尽其才增活力

  在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宣城市认识到要争先进位,加快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勇气、本领和信心。 “人尽其才,还要人岗相适。 ”为此,该市通过公开选调市直机关工作人员、公开选聘大学生“村官”、公开选派干部到基层锻炼、军转干部公开选岗,做到干部“有为才有位”。

  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后,按照“人地相宜”、“人村对接”原则,汤恒云被公开选聘到家乡宣州区澄江办事处花园村担任支书助理,一年半来,她很快进入角色,积极协助村“两委”跑项目发展经济,投资3000多万元的社区服务中心和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中心项目预计春节之后都能动工。汤恒云是该市87名大学生“村官”之一,2008年以来,他们扎根基层,人尽其才,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一支有生力量。

  针对机关干部历练不多、实际经验不足的现状,该市建立选派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制度,让平时表现优秀、具有培养潜力、愿意锻炼提高的干部选出来、派下去,主要派到城乡基层、经济主战场和信访部门,成效明显。其中,该市选派87名干部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政建设用地征收办公室帮助工作,共招商引资3.2亿元,完成征地任务9490亩;选派196名干部定点帮扶非公企业,争取项目76个,协助融资1.3亿元。

  与此同时,为提高军转安置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充分发挥军转干部的作用,该市采用“量化计分、顺序选岗”办法,让军转干部公开选岗,先后妥善安置57名军转干部。针对一些干部多年没有“挪过窝”,经历单一,导致视野不宽、进取意识减弱等问题,该市高调启动市直单位科长“大轮岗”活动,让这些压力不大、动力不足的公务员,在新岗位再立新功。

深化改革不懈怠

  以“六公开大交流”为主要内容的“阳光选任”工作,推动“人人能干事、人人想干事、人人干成事”,有力地提升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和服务经济主战场的执行力,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初步统计,2009年该市实现生产总值432.8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居全省第6位;财政总收入60.4亿元,增长25.9%,增幅居全省第5位;固定资产投资600.8亿元,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长4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02元,增长12.6%,增幅居全省第1位;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元,增长12%,高于全省1200元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