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情”赴宣城慰问演出已经圆满结束,对于“江淮情”艺术团来说,已经走过了20场演出,迎来了40万现场观众,7年间,她始终践行“三贴近”,做百姓生活与时代精神的歌唱者。
这是“江淮情”演出现场最多见到的表情,一个个表情写满了“喜欢”。大家喜欢的,是那份大气与亲切。大气,因为“江淮情”是代表着省委省政府的慰问演出;亲切,因为演的都是大伙的身边人、身边事。在“江淮情”赴宣城的这场演出中,90%的原创作品几乎全都围绕着一个关键词——宣城。《唱不够皖南山水情》、《水墨江南》、《民歌联唱》这些婉转悠扬的歌曲将徽文化核心区之一的宣城描绘得如诗如画。
宣城民歌手周善花:“一般我们平时唱这种民歌的时候都是独唱,然后像这个,这种形式对我们的民歌推广非常有帮助。”
观众:“非常好看,古色古香,非常有宣城的特色。”
文艺源于生活,文艺更需要高于生活引领生活,承载着主流文化主流价值的“江淮情”尤其如此。7年间每一场演出之前,总是组织创作人员历时三、四个月深入采风,每一件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总是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总是让观众在喜闻乐见中欢笑,欢笑阵阵中感悟,在有所感悟中体会着健康、阳光、积极、向上。20场演出中,专门为演出之地量身打造的原创节目达到220多个。
宣城观众:“节目很健康很阳光,积极向上,很有魅力。”
“江淮情”节目创作者、安徽省剧协副主席侯露:“我觉得我们很多的作者也能够从这个创作当中吸取到人民群众生活给我们提供的营养,我觉得”江淮情”在这点上是功不可没的。”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制作人 周兵:“我特别喜欢江淮情里的一句话,就是说“你的心是我永远的舞台,我的梦因你而永远精彩”,有这么多原创的节目,既乡土,又生动活泼,我想很多的老百姓特别地喜欢和期待。中国的电视荧屏应该需要更多的、更好的这样电视精品。”
7年间,像这样的情景在“江淮情”赴各地的实地排练和正式演出中十分常见,纯朴的人们总是将他们对“江淮情”的由衷喜欢与依依不舍,以这样朴实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一刻,人民的艺术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