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宣城市住房及房地产业发展六十年取得显著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6-22 00:27

  宣城,一座年轻而又古老的城市;住房,一个现实而又永恒的主题。建国六十年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我市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住房条件逐年改善,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住房及房地产业成就瞩目。从1949年到2009年:城区规模由3.49k㎡到34.51k㎡,住房总量从9.53万㎡到近600万㎡,人均住房面积从3.86㎡到29.69㎡,居民住房从草房变瓦房,平房变楼房,砖木变钢混,从陋巷危房到高楼华屋,无不折射出宣城住房及房地产业厚重的建设史和发展史。

  一、住房建设的成就

  1、建设规模显著加大

  据相关史料记载,1949年宣城城关面积3.49k㎡,到1987年9k㎡,至2000年达17.1k㎡,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至2009年,城区范围已扩大到34.51k㎡,,约为1949年的10倍;1949年城区实有房屋面积约16.25万㎡,1979年124.13万㎡,2000年达492万㎡,至2008年约870万㎡,为1949年的53倍。

  2、住房条件极大改善

  建国60年来,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稳步增加,居住环境和质量逐年提升,住房条件极大改善。

  一是住房结构逐年改观。据《宣城县志》记载,建国初期,居民住房为土坯草屋居约占58%,且多散布于后街小巷;60、70年代,居民用房由草房变瓦房、楼房,由土木结构转向砖木结构、砖混结构演变;80、90年代起,规模化的住宅小区相继建成;2000年以来,住房由多层向高层发展,小高层、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08年,平房的比例仅占9%左右,住房成套率达85%以上。

  二是建设规模逐步扩大。1984年开工的首个小区即珍珠塘小区面积仅为1.03万㎡,至2000年,已建成的小区平均规模为2.4万㎡;而2001至2009年已建成或规划在建的住宅小规平均规模达7.9万㎡,其中规模最大的贝林阳江港湾项目的已达91万㎡。

  三是住房面积数倍增加。住房总面积:1949年为9.53万㎡,1985年98.4万㎡,2000年达300万㎡,2008年近600万㎡,60年增加了近60倍;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949年不足4㎡,1979不足5㎡,2000年达20.3㎡,到2008末达29.69㎡,60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增加了7倍多。

  四是,综合品质明显增强。2000年以来,住宅小区综合品质不断增强,道路、环境、绿化、景观、技防及文化娱乐等各种配套设施日益完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85%,然气普及率达85.42%,规范化、人性化、智能化的物业服务全面展开,生态、文明、现代的居住小区不断涌现,居家条件已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五是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撤地设市以后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总投资超过了前20年的总和,实现了由蹒跚起步到加速迈步的跨越。城市路网、桥梁、自来水以及污水处理、路灯等市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公共交通、天然气、垃圾处理、星级公厕等现代化的公用设施逐步到位,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居民生产、生活的环境条件显著改善。止2008年,城市主次干道的长度160余公里,公共绿地面积达1021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7㎡,分别是1987年的51倍、143倍和24倍。如今的城市,绿岛、绿地、绿荫如影随行,敬亭山、宛溪河、水阳江相映成趣,山水园林、宜居宜业的城市魅力已然显现。

  今天,我们回望宣城的住房及房地产业建设的成就,住房制度的改革和变迁是最好主线。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