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志愿军一级英雄许家朋烈士

英雄永生——记志愿军一级英雄许家朋烈士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6-22 00:35


许家朋烈士像

祭扫许家朋烈士墓

  朝鲜停战至今整整50年,停战前夕我们部队里出了一位志愿军一级英雄、朝鲜共和国英雄,他就是出生于安徽绩溪的许家朋烈士。

  他原是一位十分内向、很不显眼的年轻战士,在他生前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直到他创造了英雄行为,人们才知道了他的名字。我也是这样的,在他牺牲以前并未直接与他接触过,甚至根本不认
识他。所以主编《英雄许家朋》一书的同志要我写对于许家朋的回忆,我想了好久也难以下笔。

  1953年朝鲜夏季战役中我们部队反击美七师踞守的石岘洞北山,占领阵地以后,从战场上第一批下来的同志,纷纷传说着攻击连队有一位“黄继光式的英雄 ”,说是就在冲锋途中敌人有一个巨大火力点的重机枪,压制和阻挡了我们,好几个突击队员和爆破手上去,都中弹伤亡了。后来却被一个小战士,也和黄继光一样地,以舍身堵枪眼的壮烈行为,扑灭了敌人的火力点,这才使我军攻击成功占领了阵地。接着关于这个英雄的传说越说越动人,例如说他在扑上敌堡以前,曾经喊口号让同志们前进,又说他曾向祖国的方向敬礼,等等。

  只是人们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就是当夜主攻北山的连队,也说不清这到底是谁。师团政治机关和军师文工团的同志,分头到参战连队、战勤分队和野战医院中到处追寻查访知道此事特别是认识这位英雄的同志,我当时是军政治部《战地报》兼职记者,也和大家一起参加了调查访问。后来才渐渐弄清楚了,这位英雄就是许家朋。第一篇关于他的报道,由团政治处和军文工团的同志写出,很快就在《战地报》一版上发表了,我则继续进行着更深入细致的探访,力求找到更多的细节,并发现这个英雄人物的突出和独特之处。

  他的壮烈行为与上甘岭英雄黄继光、苏联的马特洛索夫等都不一样,因为他的个头比较瘦小,敌人碉堡的枪眼又特别大,他从外头根本堵不住,后来他是将自己上半身钻进枪眼,直接以自己的胸口,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等于是用自己的鲜血,硬把敌人的火力浇灭的。他堵的这挺机枪也不是常见的那种,而是如高射机枪那样又粗又大的重机枪,我曾从缴获的美军武器中,找到这种型号的机枪,并且画下了它的外形和结构,揣摸出许家朋当时是怎样堵住其枪口的。从他的许多战友的口中,我逐渐了解到许家朋的特有性格及其成长历史。他平时几乎从来不声不响,也没有多少豪言壮语和引人注意的动作,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应做的各种事,是个以行动代替语言,虽年轻却早熟的战士……

  因为已有别的同志写了关于他的通讯报道,我就以诗歌形式来描述和歌颂这个不同一般的英雄人物,这首不短的叙事诗,先后以《我们的黄继光——许家朋》、《歌唱英雄许家朋》等为题,在本部队和志愿军总部的报刊上发表了,我还与邱敏同志,为此诗创作了几幅木刻、素描和水彩插图,有的也曾发表过。军文工团在为部队演出时,还把这首诗当成了一个朗诵节目,后来又有同志为全诗谱了曲,成为一首颇有分量的英雄颂歌。

  我从朝鲜回国到北京以后,虽然周围环境与自己生活全变了,却总是念念不忘老部队的英雄许家朋,就在业余时间反复构思和再三修改,写出了一篇基本纪实、又略加渲染虚构,介乎短篇小说与报告文学之间的作品,为了向许家朋家乡的人民宣扬这位英雄,我将稿子寄给了安徽省的《江淮文学》月刊,原题为《永远的生命》,编辑将“远”字改为“恒”,才使其用词含意更为准确贴切了。此稿于1957年3月在《江淮文学》上发表,1959年为纪念新中国诞生10周年出版的《安徽短篇小说选》中,也收入了《永恒的生命》,只是这一作品在刊物和书上的署名,都只有一个“洪”字,因为我想如许家朋那样,默默地做自己应做的事,不能借歌颂英雄以扬个人之名。

  在20世纪60年代,许家朋原在的步兵200团建立团史馆,我又为他们画了一幅以许家朋事迹为题材的油画,我避开过去画黄继光等的常见画法,将从外面扑上敌人雕堡枪眼,改以从碉堡内部,由敌人眼睛里看到的中国英雄战士的无畏形象,整个画面也只突出了他一个人的正面形象。这幅画当时曾在《解放军报》发表,原画则送给200团的团史馆了。也就在画这幅画的同时,我又在埋头边写边改着有许家朋形象的长篇小说《我们十八岁》。这部小说从动笔到定稿,经过了整整 30年。1985年在上海《小说界》发表,第二年又出了书,所署都为笔名“卢弘” 。

  刚刚进入新世纪,就迎来了志愿军赴朝参战50周年,我和一批志愿军老兵,自费又去了朝鲜。出国前就在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