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 加速转型 奋力开创宣城跨越崛起新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宣城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2011年9月7日)
高 登 榜
过去五年的工作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加速跨越崛起不动摇。“十一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处于全省前列,生产总值从243亿元增加到526亿元,连跨3个百亿关,人均生产总值迈上了3000美元的标志性平台;财政收入从21亿元增加到85亿元,翻了两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32亿元增加到730亿元,增长4.5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41元,接近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51元,翻了一番。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农业产业化水平居全省前列,服务业提速提效。市本级发展加快,国投宣城电厂、宣城海螺水泥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力度加大,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光电等主导产业,实力逐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特色园区和产业集群快速壮大,在全省综合考评和分类考核中处于领先水平;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大,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整体环境质量良好,是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最优的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投融资和林业、文化、卫生等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承载平台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突破,一批关系全局的重大工程和项目相继开工或竣工,公路、水运交通建设五年投资60多亿元,是“十五”的近两倍,合福铁路宣城段开工建设,水利、电力、通信等建设持续增强。中心城市建设加快,五年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建城区面积扩大到43平方公里,建成一批城市主干道、广场和绿化、亮化工程,实施敬亭山改造、宛溪河综合整治,启动扬子鳄湖景区建设,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不懈怠。2007年以来,各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50多亿元,受益城乡居民260多万人。积极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电、计生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人大、政协职能不断强化,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和新闻舆论工作有效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依法治市工作和“平安宣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安全感位居全省前列。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效,形成四级群众工作网络。双拥、国防动员、老干部和民族宗教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优化政治生态、抓好党的建设不放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主题活动扎实开展,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加强,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确立“干部从干事中来、到干事中去”的用人导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逐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评体系基本建立。县乡党委换届圆满完成,干部教育培训和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基层党建创新不断深入,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认真开展查治“六症”、民主考评百名科长、网络政民互动、千名干部下基层等活动,干部作风明显改进,机关效能得到提高。党风党纪教育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权力运行制度逐步规范,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得到查处,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
五年来,县市区和市直多项工作在全国、全省获得先进、受到表彰。圆满完成奥运火炬在宣传递任务,成功举办“欢乐中国行”和“江淮情”在宣演出活动,精心组织“文房四宝之乡”文化旅游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宣纸、宣笔、徽墨制作技艺和皖南花鼓戏列入世界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扩大了宣城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涌现出宁国“8·17”英雄群体和全国道德模范王直等一批先进典型,民主考评百名科长、网络政民互动、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等做法和经验,被《人民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宣传报道,在省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基本原则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加速转型为主线,以跨越崛起、富民强市为目标,以建设皖江示范区先行区为抓手,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奋战“十二五”,着力建设创新宣城、文化宣城、秀美宣城、和谐宣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基础。
奋斗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经济总量翻番,城乡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