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宣城高起点高规划高标准争创省级园林城市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1-01 08:45

  近年来,我市立足“完善城市功能,美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这个主题,以创建“安徽省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城区环境质量,努力打造富有文化内涵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园林城市”,取得了明显成效。

  按照《安徽省园林城市标准》要求,不断加大城市和市政设施建设力度。在2010年新建梅溪公园、实施宛溪河改造一期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入,开工建设扬子鳄湖景区、宣广高速东出入口公园、敬亭山南大门公园、泥河滨河景观带等城市环境整合和城市绿化项目,确保到2011年我市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和市政设施指标达到省级园林标准,形成组织管理到位、绿地系统布局合理、绿化成果保护得力、市政设施配套的建设格局。

  我市结合城市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按照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注重植物地域性风貌特色,高标准修订了《宣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广泛征求市民意见,经批准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通过规划实施,引导建成区内的山体林地向城市公园过渡。指导城市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的合理布局,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建立健全园林规范化制度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宣城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2011年,我市新建绿地255.92万平方米。完善城市道路绿化和街头巷尾绿化,对已建成的道路实施绿化,提高绿化品位和景观效果,新建了水阳江大道西北段、熏化路二期、双塔路等道路绿地。建设科技大厦、行政服务中心、区地税局等单位庭院绿化和盛世华庭、翡翠城、希达小区等居住小区绿化,大力开展老居住小区绿化改造、居民庭院、阳台绿化美化活动。创建园林式单位(小区),到2011年底,全市园林式单位达到40%以上,创建一批省级园林式单位。社会各界、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认建、认养城市绿地,大力提倡建设“青年林”、“三八林”、“红领巾林”、“国防林”、“纪念林”等特色主题绿地。

  多管齐下,增加城市绿量。通过规划扩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租地造绿等措施,保持城市各项园林绿化指标逐年增长。力争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0%和75%以上;市区道路绿化带面积不少于25%;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绿化绿地率达到30%以上;旧城改建项目绿地率不低于25%;新建项目绿地率不低于30%。

  突出特色,提升绿化品位。充分利用我市依山傍水特有条件,坚持“求精、求美、求特、求雅”,打造城市绿化个性品牌。认真执行《公园设计规范》,突出以植物造园为主,乔灌木花草结合的绿化理念,使绿化植物配置错落有致。在巩固现有绿化成果的基础上,抓好梅溪公园、宛溪河改造工程、扬子鳄湖景区和市民广场项目建设,使之成为城市绿化景观的亮点。

  全民参与,拓展绿色空间。以每年3月12日“植树节”为契机,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建成一批主题绿地,全方位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广泛开展群众性绿化活动,进一步搞好庭院绿化工作,积极开展绿地认养、绿地冠名、门前绿地三包等活动,大力推广城市垂直绿化、阳台绿化、临街绿化、门前花卉,构建主题型、复合型的绿地空间。继续开展绿化先进单位、园林式单位评比活动,力争全市园林式单位达40%以上。发展绿化苗圃和绿化基地建设,提高生产绿地面积和苗木自给率,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比例在2%以上。

  加强城市景观的保护和管理。坚持“重在保护、合理开发”的方针,挖掘历史文化底蕴,重点保护一批有价值的历史古迹,并利用开发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设施,使之成为城市新亮点。进一步健全古树名木保护档案,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提高古树名木的保护水平。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宣城山水、历史文化等优势,坚持“生态优先、分片拓展、绿脉相连、结构整合”的原则,搞好城市大环境绿化,建设蓝天碧水、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四季常青的生态园林城市。

  配套城市基础设施。把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增强城市的整体功能和承载水平。继续实施污水管网工程,今年基本完成市区河流截污管网工程,确保到年底达到或超过《安徽省园林城市标准》规定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水平;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运输车辆7.5标台以上;城市道路照明装置率95%以上,路灯亮灯率达98%,水质综合合格率9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0%,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道路机械化清扫率30%以上;每万人拥有水冲式公厕3座以上。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