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网讯 近年来,宣城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着力建设具有皖南自然风貌和文化特色的新乡村。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实施村村通公路、通公交、通宽带、通广播电视、通自来水等工程,推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增长20%以上,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00元。
2011年,宣城市新农村建设共投入资金约2.82亿元,其中省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2380万元,市级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县市区财政补助2454万元,部门帮扶资金1249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16亿元,村企共建筹措资金2459万元,社会捐助资金3045万元,农民自筹资金4970万元。新农村共实施建设项目355个,其中用于农村生产项目的有53个;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有102个;用于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有136个;用于农村社会事业项目的有64个。新农村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改变了我市农村环境面貌。
农村经济发展得到大提高
一年来,宣城市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24家,其中省级以上72家,国家级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61个,成员64834人,带动农户27.8万户,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10个。全市农产品三品认证127个,农产品注册商标147个。宁国市万福村积极推动无公害西瓜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泾县月亮湾村利用深山资源,做大做强林产业和乡村旅游、农家乐产业。
中心村、小城镇建设得到大发展
宣城市将新农村建设同“土地整治”、“宅基地置换”和“空心村整治”等项目相结合,积极推广中心村、小城镇建设。郎溪县“十二五”期间将中心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重点,积极协调国土、城建等相关部门,促进有条件的中心村建设。目前我市中心村建设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批如郎溪县官桥村、新发村、大梁村,宁国市凤形山村,泾县琴溪村,广德县九龙村,宣州区小胡村、富山村为代表的新型农村社区。这些新型农村社区还完善了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医疗卫生、文化、商贸等基础设施,出现了很多村民就地创业、就业的好势头。
文化特色村建设展示大成果
2011年,按照高起点、高定位、高品位的要求,依托宣城市优秀的农村生态山水、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和人文历史等资源,继续加大文化特色村建设打造力度。如绩溪县仁里、上庄、宅坦等村,通过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修缮古徽州古建筑,改善了旅游环境,突显了徽文化特色,挖掘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国内外高校学者来此研究徽文化。泾县查济村积极推动文化兴村战略,成立“农民书画陈列馆”,举办了农民书画邀请展,“画家村”效应初步显现。依托旅游资源,积极发展农家乐。2011年旅游业为查济村民入均收人增加1100元。泾县赤滩村新建的“文房四宝”演示厅,展观了传统文房四宝制作工艺。旌德县加大特色村庄文化保护和建设力度,2011年投入230多万元将玉屏古桥和燕水河道进行了维修和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