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水道纵横,在皖南到皖中有条重要的支流叫做水阳江。在公路运输相当不发达但物资流动相当繁荣的明清时期,这条水路是其流域内的特产进入长江的重要通道,然后转往江浙或者接驳运河运往北方。
水东老街
古代先民选择聚居地的时候,为了农业和运输的需要,多在水系密集之处,或者说临水的区域更容易发展起来,比如水阳江三个源头汇集处成了宁国县,然后流向西北并在百里后折向正北,这个巨大的拐弯之处就是宣纸的故乡宣州。宁国和宣州的中间,水阳江东岸的一个初建于隋唐的普通村落变成了一个重要的集镇码头,它有个朴实的名字叫做“水东”。
宁东禅寺
如今,历史的印痕还留在水东的明清老街上,虽然有些模糊。老街两旁的店铺还能依稀辨得旧时候的招牌,但大多早已人去楼空,少数住人的老屋也早已不再从事以往的营生。如同诸多曾经繁荣一时的中国水埠商镇,如今除了少数巨资打造而完全商业化的以外,多已成为昨日黄花,水东的老街甚至被当地人遗忘。
天主教堂
新的镇中心已经转移到公路穿过的地方,当地和外来的资金已经开始注入,但主要用于宁东禅寺和天主教堂的修复,老街和古民居还几乎保持原貌。希望商业化的大潮不会过早地把水东变得世俗,希望那里的人们一直如同今天随时为游人引路、让茶。
水东在明清时期一直是重要的水埠码头,还是清末天主教在皖南传播的基地。同治六年,法国传教士金式玉(Joseph Seekinger)来到天主教皖南前势力中心的婺源县东门镇,试图恢复当地的教堂、教会和传教活动,但这里因太平天国战火遭到严重破坏。金式玉因而转往宁国的水东镇,把水东作为皖南的传教中心。
这位就是金式玉
同治十二年,金式玉在水东镇建起宁国府天主教总铎特区,建造了相当规模的教堂。这位金式玉传教士自一八六一年来华,把毕生时间献给了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事业,直到一八九零年在中国去世。如今,在新修复的水东教堂后面,有一尊身着清朝官服的洋人坐像,看介绍就是这位金式玉。那些有理想并付诸毕生努力的人,都是值得人们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