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以温暖·致未来——我们的2020
来源:宣城市广播电视台 作者: 发表时间:03-01 17:04

《以温暖·致未来——我们的2020》节目稿

(推片头:聚焦关注的话题,架起沟通的桥梁,宣城人民广播电台百姓热线每天7:20与您准时相约,本节目宣城市政府公开办与宣城电台联合主办,本节目由宣城市律师协会提供法律咨询。)

垫乐起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宣城人民广播电台综合广播百姓热线春节特别节目,我是主持人祥子。今天是2021年2月11日,也是农历除夕。在这里,我代表百姓热线栏目组祝大家春节快乐,牛年大吉。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新的一年又如期而至。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抗击疫情,成为了世界上抗击疫情最成功的国家之一;这一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消除贫困,向着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一年,是宣城撤地建市二十周年,全市人民砥砺前行,书写着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辉煌。回顾2020年,虽然有些不尽如人意,但总有些人用平凡的身影述说着不平凡的故事,在宣城这方热土上,让我们热泪盈眶。在这岁末年初的时候,回顾这些精彩故事,我们相信,有这些“闪闪发光”的人,必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温暖。

(出片花:2020凝聚每份爱,2021未来更期待,宣城电台百姓热线春节特别节目“我们的2020”讲述2020年我们身边的感动,共同——以温暖致未来。)

宁国市梅林镇沙埠村的王慎才是一名普通的退伍军人,退伍后的他从事过许多工作,现在他是宁国市中通快递一名职员,跑物流天南地北地走了不少地方,却从未想到自己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到湖北、来到武汉。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国各地启动一级响应,确诊人数不断上升。1月23号大年初一中午十二点多,王慎才接到了一通电话。

【录音】王慎才:大年初一中午十二点多,刚吃完中饭,我接到公司李总的电话,他叫我送一批口罩到武汉去。当时我也没有考虑那么多,心情是有点紧张的。但是我是一名退伍军人,我不去别人也要去的,于是我义不容辞的接下了这个任务。【录音

接到了这个任务以后,王慎才和家里人商量。形式已逐渐紧张,湖北已是疫情的重灾区,但这十万只口罩更是一线人员的防护武器。他的妻子虽然非常担忧,但仍然给予他最大的支持,让他把自己保护好。当天下午,王慎才将标志性的蓝色大货车从宁国市区开到霞溪镇去装口罩。这时候他了解到,这十万只N100口罩是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捐赠给武汉东湖区卫生健康局支援一线医护人员的。时间紧任务重,经过迅速的装箱,下午6点,王慎才和他的同伴们出发了。他们带上了仅有的几个口罩,从宁国出城上了高速,口罩是唯一的防护措施。一路奔驰跨越三省六百多公里,这是49岁的王慎才第一次来到武汉,偌大的武汉城已然像是一座空城,街面上看不见一个行人,过往的只有零零散散的货运车、警车和救护车。当时的场景,王慎才记忆犹新:

【录音王慎才:一路上我们马不停蹄的赶,大年初一路上有点下小雨小雪。到了武汉气氛还比较紧张,一个人都没有,有少数的货运汽车。我们两个驾驶员没有休息,一直到凌晨四点多钟到了武汉的高速出口,然后我们就把车开到那里卸货。【录音

顺利和工作人员将十万只口罩卸完货,圆满完成任务的王慎才和他的同事才算是松了一口气。拿着通行证,交警将他们送至高速出口,两人又开始了紧张的返程及隔离。对于这次武汉之行,王慎才表示这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更应责无旁贷、义无反顾的冲在最前方,他为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感到光荣,为能给国家尽一份力量感到荣幸。

【录音王慎才:我觉得也什么大不了的,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义不容辞的去做这些事情,国家有困难冲在第一线,若有战召必回。【录音

这就是王慎才。国难当头,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曾经作为一名军人的庄严承诺,这是一位退伍军人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时,最美的“逆行”。

歌曲《爱与希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今年夏天,受多轮强降雨影响,长江干流汇口以下水位持续上涨,多点达到历史最高水位或最大流量,数处堤埂出现渗漏或塌方险情,宣城的防汛抗洪形势严峻。宣州区养贤乡位于水阳江西侧,有1个万亩圩口、6个千亩圩口。而受长时间降雨影响,养贤乡圩口险情不断。除了紧急驰援的解放军官兵们,这里还有一支平均年龄72岁的特殊志愿服务队。村民们亲切的将他们称作:“乘风破浪的爷爷”。

7月28日上午11点,天空下着小雨,在宣州区养贤乡宝圩村南秋圩水面上,75岁的陶国森已经连续6天划着小船在洪水中前行,为抗洪抢险提供运力。

【录音陶国森:这条小船运了20袋,就是出力划就行了。【录音

由于南秋圩部分圩堤上房屋较多,圩堤较窄,交通不便,需要通过水路把沙袋运到埂上。可村里的年轻人少,也都不会划船。关键时刻,早已被转移出去的7位老人站了出来。他们划着木船运送沙土,和抢险的解放军官兵们风雨同舟,共同守护圩堤的安全。宣州区养贤乡宝圩村村民陶国森

【录音陶国森:官兵们的家不在这个地方,他们都来帮我们抗洪抢险,我们家在这里,更不能不帮忙了。【录音

沙土由三轮车运送到岸边,一个个的沙袋随即装上木船。20袋土,以每袋50斤计算的话,一条木船上就是1000斤。从岸边到各抢险点的水路平均距离是2里,单趟要划20分钟,划桨近700次。老人们就这样从晨曦到日暮,不论天晴下雨,在南秋圩水面上穿梭。宣州区养贤乡宝圩村村民陶能满说

【录音陶能满:为人民服务哦,我坚持到底。【录音

为了运输防汛沙袋,村里出动了全部的船只,但只有一艘机动船,运输力远远不够。这支由平均年龄72岁的老人组成的志愿木船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宣州区养贤乡宝圩村党委书记王万年称赞他们

【录音王万年: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爱家保圩这种保护家园的精神,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录音

老人们说,守护好圩堤就是守护好家园。关键时刻他们站了出来和部队官兵一起战洪魔是为了自己的小家,更是无私的为了大家。

(推片花)2020凝聚每份爱,2021未来更期待,宣城电台百姓热线春节特别节目“我们的2020”讲述2020年我们身边的感动,共同——以温暖致未来。

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而今年年初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脱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走好决胜脱贫的最后“一步”非常的难,在这个关键时刻,只要是扶贫干部,都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

高瑞霓,安徽省徽州学校党委书记,2017年5月她来到绩溪县伏岭镇大障村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大障村地处绩溪县伏岭镇,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全村448户965人。这里离县城35公里,大部分为盘山公路,路况较差,没有开通班车,是个典型的偏远山村。高瑞霓带领扶贫工作队驻村之后,积极推进党建引领扶贫民生工程,坚持基层党建和产业扶贫、旅游扶贫深度融合,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规划编制、石斑鱼养殖等方方面面做起,一点点改变村庄面貌。同时积极发挥旅游业的带头作用,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扶贫工作队的努力,老百姓全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大障村脱贫户汪灶陆还专门为扶贫工作队写了一首打油诗

【录音汪灶陆:咱村驻了扶贫队,帮咱致富又脱贫。廉洁奉公人人赞,问寒问暖体民情。不是亲人胜亲人,人民公仆为人民。无怨无悔无私心,成为百姓贴心人。【录音

这首打油诗平凡却不普通,彰显出了扶贫工作队浓浓的为民情怀。诗文很朴实,却道出了汪灶陆的心声,字里行间都表达出他真挚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富裕一片乡亲,安定一方百姓。为了这简单而又不简单的目标,我市的扶贫干部们奔走在扶贫路上,奋战在攻坚一线。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今有扶贫干部父亲病重而不能尽孝。高瑞霓是大障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同样也是父亲最为疼爱的小女儿。因为肩负着驻村扶贫帮困的特殊使命,她无法在老父亲病床前照顾,未能尽好做女儿的责任。

【录音高瑞霓:当时来的时候我唯一的牵挂就是我父亲,我父亲当时突发性耳聋、冠心病,正是住院刚刚结束需要恢复的时候。再大的那个(困难)还是要听组织安排,一切听组织召唤。【录音

由于村务繁忙,再加上大障村交通不便,在父亲最需要守护的时候,高瑞霓无法抽身前往,只能利用周末时间陪伴,尽力弥补。但是在驻村扶贫期间,高瑞霓父亲还是因病去世了,他连最疼爱的小女儿的最后一面也没有见上。谈起父亲的离世,高瑞霓泪流满面。

【录音高瑞霓:当时我父亲打了电话给我,当时我压根没有想到,当时我赶到太迟了冠心病去世了,这是我最遗憾的事情。我父亲一直就怕我担心,说你放心。然后我一直搞不到车,等我(从村里)出去的时候,他已经不行了。【录音

在料理完父亲的后事之后,高瑞霓又匆匆返回了扶贫岗位,继续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小家庭的牺牲换来的则是大集体成功脱贫。如今的大障村,道路变宽了,村庄变美了, 晚上变亮了。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的0增加到2019年的14.46万元。2020年产业类集体经济收入75.78万元。

历史于时序更替中前行,梦想在砥砺奋进中前进。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我们经历了许多,有欢乐,有悲伤,有感动。回首2020,我们共同经历磨难、经受考验,我们为每一次胜利欢呼,为每一处变化欣喜。总有那些感动的人,感动的事给我们力量,给我们温暖,他们播撒光辉,引领我们前行。希望在未来的路上,我们能与更多的感动和美好不期而遇!

歌曲《希望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