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为编制《佛教大典》,不畏炎热,来到宁国市方塘乡高峰山下的桃花园村,顺着寺院刚建好的水泥路约行里许,只见众山环抱的一片开拓地的中央,一座9.9米高的汉白玉观音雕像,矗立在其中,右有十余间塑质板房,供该寺僧众、居士和香客来访者使用,左有24间宾馆式的双层寮房,正在进行装饰阶段,不久就投入接待使用,另外,牌坊、山门、龙王殿、念佛堂正在建设之中,这就是白云禅寺的下院外貌。我径直来到板房处,经打听,住持出门已多日,刚好才回来,经引见在板房内见到了该寺寂应法师,俗名:洛珍。身材不高,脸色稍黑,目光炯炯,中年模样,有种藏人悍厚特殊风貌。当我说明来意,并要求上高峰的请求,他说,待我把事办好,晚上回来再谈,便叫人把我住宿安排好,随即驾车离去。事后有来寺帮忙几年的胡继顺老居士领我到该寺参观,沿途行在寺院专修的水泥路上,总长有1500米,为了避免山洪的冲击,特开山挖河,引水注入用水泥筑成防护墙的河道,其工程之艰难、耗资之巨,可想而知。当来到开山而建具藏传佛教规格的八幢灵塔时,甚为惊叹,而此时三座小巧玲珑、飞檐翘角、黄色琉璃盖顶的寺庙便显现眼前,它们依次是天王殿、玉佛殿和大雄宝殿。其玉佛殿是2000年8月16日,经四处化缘,多方筹措,不辞劳苦,日夜实干,在短短三个月内、经诸多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一座砖木结构、雄伟壮观的玉佛宝殿拔地而起,耗资12万余元人民币,于当年腊月初八;由江苏宜兴市南岳寺方丈宏仁老法师及众善男信女捐赠的,汉白玉佛像正式登座高峰下院玉佛宝殿。
2009年2月18日,在住持寂应法师和九华山后山九子岩“华严禅寺”方丈海成老法师及宁国市政府及土地、水利、宗教等局领导,乡党委、 乡长、村负责人,以及山西太原市、江苏张家港市、宣城市等地众居士及当地信众千余人参加玉佛殿后面的大雄宝殿的奠基仪式,时隔半年,一座钢混结构、雄伟庄严的大雄宝殿耸立在高峰宝地上。又如2009年7月28日,按规划排列在最前面的“天王殿”已破土动工在建,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三座玲珑庄严的宝殿。
是夜突降暴雨,而且寂应师回来很晚,为了不打扰法师,我没有主动找他,而法师还来关照我,使我十分感动,法师的为人谦和,诚恳、令人敬佩。
次日清晨,虽没有朝霞映照,但整个寺院浸沉在云雾飘渺之间,远近山峰时隐时现,寺中的露天观音像,真如腾云驾雾,来到人间,普渡众生。
早餐后,寂应法师已为我上山准备好了一切,首先选派法师的两个徒弟白马多吉和王勇为我背包和携带上山所需的水果、点心及饮水,并找来了该地自然村三组组长程端胜同志为我们作响导,另有远道而来的香客也加入了我们的行列,同时,还亲自为我们一行备了竹制简易拐杖,后在途中确实起了很大作用。
大约七时许,我们出发了,经过三座大殿旁,进入上高峰的地段,沿着清代雍正六年(1728)修建上山的崎岖道路,逶延曲折,一会儿靠陡峭的山崖走,一会儿在谷底溪流间穿行,整个道路有浓密的树荫,将酷暑时的太阳遮档无余,再加上脚下流淌的山泉,显得一片阴凉。不久到了一块巨大的崖石下,靠了很多的树棍,说是撑腰石,只是靠上一根小树棍,扛起树就不腰痛,久而久之,这里的小树棍,都难以数清了,到底有多少根,谁也不知道,也就成了独特的风景。它的对面是一块巨大的岩石,而岩面十分平整,足有20米高,50米长,如果刻上字,如“高峰仙境”岂不是高峰山的最好的宣传牌所在吗?向前行我们爬上一天然洞穴,不知谁在这里供上文殊菩萨佛像,香炉里青烟缭绕,故此洞名为“文殊洞”,大约有16平方米的面积,洞的前上方不时有泉水滴淌,酷似水帘洞,真是一处修身养性好地方。这里的瀑布很多,最有名的数“滚头潭”的飞瀑泉,大有“银河落九天”之势。
随后我们来到名为“望峰台”的地言,在此透出密林空隙可望到高耸的山峰,矗立在眼前、巍巍壮观。此处是约有百余平方米的整块大岩石所构成,山泉靠一旁流淌,可容数十人在此纳凉休息,而这团队的领导席位早已安排好,是一天然十分光滑的石靠椅,大自然早就安放在恰当的地方,只有领导坐上就可向这个团队发话,你说奇不奇。
再往上走便到称五猖洞的山洞。此洞有150平方米左右,洞内岩缝里渗出的黄泥,据说是一种治病的土方子,可能这黄泥里含有某种元素,对人体某种疾病有疗效。当我们走在林阴拐弯深处,有感一股凉风扑面而来,好像是立式空调。但比空调的风大得多,足有20余米的射程,据说一年四季均有风吹出,而是夏凉、冬暖、春秋和风不同而已。于是我建议在此,因地制宜做一亭子好让人在此享受免费空调,并取名为“灵风”,亭为“灵风亭”可否?因这的确是一种灵气所制,有这么大的风量,可见其山里的空洞也很大,有种天然气之原理,可就是不能点燃,否则就成了天然气的燃点。
再往上攀登,走上了林荫山间崎岖小道,放眼望去,高峰山全为绿色植被覆盖,唯有此处是寸草不长,树木全无,足有三里多长,半里宽,一片灰白带棱角的乱石块地带,称之为“石海”。传说在宋代建隆年间,高峰灵岩寺曾住两位得道神僧,师兄吾明,师弟吾彻。一天,两师兄比试神通,吾明说:“师弟,明天凌晨,你到杭州去买豆腐,我在地里种苋菜,看谁的菜先下锅,谁就成道,一言为定。”子夜三更,两师兄同时起床,师兄就整地播下种子种菜,师弟提着篮子去杭州买豆腐。于五更天亮时分,当吾彻提一篮子豆腐赶到寺庙时,只见师兄已经将苋菜洗净下锅先炒。此时吾彻一气之下,将一篮子豆腐倒在寺前山下,奇之怪也,那一篮子豆腐就咕咕咚咚滚下山足有三四里之远,顷刻之间,那片山坡上,草木全枯,竟出现豆腐模样大小不等的石块,故此,就形成今日到高峰铁瓦寺必经之路的“豆腐台”。盛豆腐的簸箕一气扔到山那边,成了簸箕山,一直叫到现在。若说上述传说是神话,请君不妨亲自到高峰山豆腐台赏识它的原姿原貌。
当我们一行在“豆腐台”中行走时,不觉来到“十里亭”遗址处,现正准备恢复,所需建材已运到位了,不久一座新的“十里亭”即可为过往行人小憩避雨了。再往前走的地方,路旁一片约半平方米大的、十几公分厚,椭园形的与其它石块颜色相同石片,同行袁月萍姑娘,用石一敲,竟然发出金属的声响,好像是在敲馨,说是通知高峰山铁瓦寺的僧人,我们快到了,故这片石头我取名为“梵音石”。
时至晌午时分,自古以来都说是十五里崎岖艰难的山路,总算走完了,已到达高峰山之巅,海拔1153米处,此时虽是盛夏,但一点也不感觉得热。而我们所带的食品和饮用水,也都全部吃光、喝完。
高峰山上的白云禅寺(又名铁瓦寺)的住持僧释宗祥法师(俗汪孟祥)热情地在简陋的斋舍里接待我们一行,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多个户外驴友所留下的登山队旗,此山真是这些人的乐园、健身场所。此时法师为我们沏上高峰山清明前采摘的尖茶,泡在碗里,一股清香扑鼻,色绿而味甘醇。正如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老曾诗云:“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曾多次将此诗写成条幅赠人或贺会,以启发人们去继承和体会“茶禅一味”的旨趣。茶具有清火、解毒、抗癌、消炎、止喝、利尿等功能,口感清新芳香,提神醒脑。而不兴奋,茶叶中的茶多酚还具有很强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所以茶被称为长寿饮品。
中午用过素斋后,我直奔铁瓦寺原址,原名狮子口,约有200平方米大,不仅发现了几块铁瓦,还抄录了清代光绪二十五年四月初八吉日,所立“佛殿碑记”一方,该碑高115CM,宽60CM,厚8CM,靠在原址洞前,碑的背面还有捐田、山场的记载。
下午白云禅寺上院住持宗祥法师向我讲叙此寺的来历和故事。
唐时贞观初年,至今近1400年历史。隋朝末年,皇帝杨广昏庸无道,当时有位守关大将名叫扶风,膝下有一独生女儿,名唤莺红,正值芳龄,已许配当地一青年,不料厄运降临,被昏王选美纳入名录,莺红性情刚烈,宁折不弯,拒从入宫,而悬梁自尽。扶风之妻思女成疾,不久便辞人世。先失爱女后失妻,扶风痛苦至极,仰天叹道:“昏君无道,害我妻女毁我家,保你何用?”当夜便脱下将服,离开军营,开始了四海为家,隐居深山的生活。一天,扶风来到宁国高峰山狮子洞前,夕阳西下,正想找一席夜间栖身之地。忽然他眼前一亮,只见洞内往外冒出一缕缕似绫罗绸缎般的白烟,但见那白烟飘入空中,便形成一道道雪彩缤纷的白云。任凭风吹而不散,在暮色中格显美丽。扶风急忙进洞一探,洞内仙气怡人。当晚,扶风就在洞中安宿。时至夜半子时,他似睡非睡,突然洞内金光闪闪,只见观音菩萨乘坐莲花从洞外飘然而至,说:“扶风,这狮子洞汇聚天地之灵气,饱吸万物之精华。白云飘洞五百年才出现一次,你今有幸目睹奇观,你的佛缘非浅,何不在此创建道场,修身养性,早成正果。”扶风醒来,体味梦境,茅塞顿开,深知乃菩萨前来点化于他,从此,扶风妙祖就是居高峰山狮子洞,过着以野菜野果充饥,与众鸟合唱,同百兽苦乐,开始了修身养性的生活。
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座皇位,广施德政,力行仁道,感动上苍保佑。天下清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唐皇为报苍天好生之恩德,极力弘扬佛法,广建寺庙。当年正在高峰山修道的开山祖师扶风闻讯大喜,当即下山四乡化缘。在当地广大善男信女的全力支持下,扶风妙祖在高峰狮子口岩洞前建成一座别具特色的寺庙,取名灵岩寺,并在寺前同时栽了棵罗汉松,据说是印度进贡的,世界上只有三棵半,此树据其一。今日所见这半死半活的苍老姿态的罗汉松,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山上建起林场办公地,因木工不慎,将这一株千年古树烧着了火,经众人奋力扑救,免于一死,经过三十余年的休养生机,才成这个样子。
元朝末年,朱元璋起兵造返,率军作战路经宁国高峰山,曾有僧历的朱元璋,对寺庙有特殊感情,许愿说:“高峰山诸位神灵,若能保佑我打胜仗,得天下,立新政,我朱元璋一定替天行道,为民造福。重建庙宇,弘扬佛法。”于1356年朱元障部下将领徐达、常遇春在宁国战获全胜,一举歼灭元军精锐部队,“长枪军”在高峰山下话捉元军主帅朱亮祖。朱元璋接到捷报即说:“神明显灵,天助我也。”于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王朝。太祖朱元璋信守诺言,敕准重新修建高峰山所有寺庙。因朱元璋得知当年狮子洞飘出白云,出现奇观,所以加封更名为“高峰白云禅寺”。
时至明朝穆宗隆庆 戊 辰年,(1568)遇百年大旱。旌德程财主率众并带祭品到高峰山求雨,路遇一妖人,自称有呼风唤雨之功力。实践结果,施妖术求雨未成,反起一股妖风将白云禅寺屋瓦全部掀翻,程财主见状惊恐万分,速请寺内长老施魔法力镇住妖人。并沐浴更衣前往龙潭焚香祈祷,求龙天普降甘霖,以救苍生,半个时辰后,风云际会,电闪雷鸣。顿时大雨倾盆,沟全满,久旱降甘霖,禾苗得润,枯木回春,万民受益。程财主当即许下大愿,将高峰山全寺殿堂换盖铁瓦。故才有高峰铁瓦寺之来由,现寺内仍保存了几块铁瓦。
话说民国初年,宣城地方剧团一位著名演员,他看破红尘,自知俗缘已尽,来到宁国高峰白云禅寺剃度出家,从此他精进修道,弘法利生,对前来朝山拜佛的各路香客慈容相迎,平易近人。被世人尊称“三宝”和尚。他身为白云禅寺住持,虽接受十方供养,但他时时省吃俭用,处处惜施积德,生活非常简朴,从来不乱花寺庙的每分功德钱。他的一件袈裟伴陪一生,穿破就补,补了再穿,上面补丁摞补丁,到他临终时,徒弟们将那件袈娑过磅一称,足足18斤。三宝和尚他深研佛法,参禅悟道,一身正气,刚正无私,还练就一身好功夫,平时里真人不露相,一旦遇到善与恶,正与邪发生较量时,他就会大显身手,令邪恶闻风丧胆,不寒而栗。
有一年在一个夏天的下午,三宝和尚正在参禅打坐,从白云禅寺的后山来了一帮十几个人的土匪,准备到寺庙抢劫。三宝和尚立即下坐一看,知其来者不善。便迎上前去,将其引入大殿安坐,并吩吩弟子,用糕饼糖食款待“客人”。一时间,一张檀木方桌上摆满了糕饼糖食,并沏满了十几碗滚热茶水。和尚说:“大殿里闷热,我们还是在外面坐着喝茶吧!”这时,只见三宝和尚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夹住一百多斤重并且放满滚茶和糖食的檀木方桌,从后堂端到殿门外,平平稳稳的放在地上,碗里茶丝毫不荡。这帮土匪对和尚这一硬功的演示只有所见,尚未醒悟。和尚观其之间还在互递眼色,歹意犹存,便向“客人”们说:“你们在此慢用,我去打点一下。”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和尚一个 鹞 子翻身,便飞身腾空到离庙门十多米远又十多米高的千年罗汉松顶盘树枝上盘腿而坐。此时那帮土匪亲眼看见三宝和尚那硬、轻功夫的展示,顿感和尚非同小可,今日遇见世外高人,才如梦初醒,个个惊得目瞪口呆,望而生畏,便不约而同地逃下山去。从此,白云禅寺周边四处的邪恶不法分子再也不敢上山为非作歹了。
在高峰白云禅寺大雄宝殿门前有一眼一米五左右口径的水谭,此潭不但深有百丈,而且有龙内潜。千百年来周边农民总会来此求雨,皆有求必应,非常灵验。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白云禅寺住持三宝和尚带领三名大力和尚和百丈麻绳,到此水潭边,三宝和尚将绳子的一头系紧自己的腰部,另一头由三名大力和尚掌握,一把一把的将三宝和尚放于潭中,百丈麻绳放完了,三宝和尚便踩在一个柔软的物体上,稍停片刻,三宝和尚即感柔软物体轻轻地浮动,缓缓的将和尚托顶出水面,此物又慢慢潜于水中,和尚上来后,向三位大力和尚祥述其中真情,方知此潭不但有百丈之深,而且有龙潜在,故此被人们称之为“龙潭”。
说来也怪,自三宝和尚在龙潭探秘后,不知何年何月,龙潭消失至今,再也无人见过龙潭真相。现只能见到三宝和尚坟墓在其山上。
时至1944年8月,国民党军第52师一支部队为围剿新四军游击队,来到高峰山,疑此寺庙是游击队居所,但空手无获,便气急败坏的下令,命全体士兵,连夜找来柴草堆放寺庙四周,次日天亮将高峰山所有寺庙全部烧毁。全寺所有佛像及佛教器皿用具一起化为灰烬,仅留存一大口铁钟和石头香炉,于1958年大炼钢铁被砸碎投入火炉,至此,高峰山又经历一次毁灭性败朝乱军的洗劫践踏。几十年中,凡登高峰山观此宝地变废墟之惨景,皆感心寒。但忆起历史见证,千年践证已定律,万法皆空,因果不虚。这批国民党军就在烧毁寺庙的当日下午,参加毁寺的全体官兵,腿脚全部浮肿,疼痛难忍,无法行军作战,被游击队全部歼灭,唯有一士兵,因睡中得梦,事先逃离,避开毁寺之恶行,免难并享高寿90有余,于1975年辞世并得善终。
时隔40余年后,于1986年,宣城市退休干部徐作权同志,宣州区五星人,为寻一山灵水秀,百草皆药的幽静之地养身疗体,修心炼性,便来到高峰山狮子洞前,塔起临时茅棚,常年定居。并自资修建一座简易佛殿,请来三尊佛像供奉,以便让各路香客游人上山敬香拜佛,此座佛殿虽用木板、竹片、塑料布临时搭建,它和钢混结构的大雄宝殿无与伦比。但作为年过花甲的徐老,能从高峰山下,陡步15华里羊肠山路,将所有材料挑上山,建佛殿。这种功德更是一般人无与伦比的。佛殿虽简陋,但它为高峰白云禅寺再度崛起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做了良好的开端。于1996年,由于多方缘源助合,在释心峰法师和徐老的主持下,有当地广大善男信女的捐资献物,投工投劳,一座土木结构的高峰白云禅寺大佛殿在原庙基上拔地建起,供奉三尊大佛及诸菩萨像。从此,高峰白云禅寺声名重振,播及十方。
1998年10月28日,有江苏宜兴市南岳方丈宏仁老法师及该佛教协会领导率众百余人,并带捐献价值近二十万元的佛像、铜钟、鼓、磬等佛教器皿用具及生活用品、被褥等,来高峰山白云禅寺朝山拜佛。次日清晨,老法师领众一行为佛像举行开光典礼仪式。
次年老法师亲自选地,指点须建下院,并捐赠玉佛一尊,就是你们上来时所见到的玉佛殿的始由。
时隔8年,有当今一代苦行僧,童年出家,毕业于四川五明佛学院的寂应法师,近年来,踏寻神州多处名山庙宇,皆感与愿不遂。于2008年5月,由宁国市邱艳华居士陪同来高峰一观,即感此处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环境幽静。确实是个修心养性之如意宝地。当即发大誓愿说:“这地方太好了,好的不得了。我这一生哪儿也不去,就在这里了生脱死,往生净土。”
由于山巅至今没有通电,为节省燃蜡,宗祥法师代领众居士提前上每日必修的晚课,他们那虔诚之举,实在令人感动,他们没有欲望的膨胀,没有名利的诱惑,西方净土世界就是他的理想,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慈祥和关爱。
是夜无语。凌晨又响起了钟声,那轻重缓急的钟声划破了沉寂高峰山的黎明时空,随后又响起了鼓点声,继而又听到了出家人的诵经,这是他们一天早课开始了,真是:“听晨钟暮鼓宣佛号,参金身玉面沫香云。“
待后我们一行,在高峰山之巅,有幸观赏到了绚丽的日出,天色由黑慢慢染成深红,一轮太阳喷薄而出,那金色的阳光顿时洒满山谷,一幅幅不断变幻美丽的日出图,即刻展现在世人眼前,令人欢呼鹊跃。不一会,那太阳被乌云遮盖,又下起了小雨,高峰山的气候真是变化莫测。随后从山脚下又泛起了朵朵白云,飘来飘去,一下子把整个的山谷填满,真是:“神奇秀丽高峰山,幽谷涧深古道弯。石海馨音传妙处。登巅只见白云翻。”
到下山的时候,云雾又缭绕开来,在我们脚下盘旋,在我们身边轻舞,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