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东圣母堂速写(奚本金)
宁东禅寺
在唐玄宗时名为‘水月庵’,此建筑为清代所筑,由宁国府辖六县筹资修建,当地人称‘三官殿’,原是道观,后道佛合一,整体建筑设计合理,集采光、排水、通风等,充分体现了“天人相应,天地交感’的思想和徽派建筑的原理。1982年由九华山转赠韩国居士所献的石质十八罗汉的雕像皆与国内常见的有所不同。2013年明玉肉身第二次发现被安奉在此寺,这是佛门中的一大喜事。
圣母教堂
此天主教堂是华东第二圣母教堂,仅次于上海佘山圣母堂,是同治八年(1869)法国传教士金式玉来宣城水东徐村购地建堂,为满足教友的信仰生活,同治十年到此购地建堂,后被焚。此堂是光绪六年落成,建筑风格系欧洲哥特式建筑,近年来在王、谢二位修女的努力下,不仅满足了众信教群众的信仰生活,朝觐圣母、沐浴圣母之泽润。新近发现古碑一方,先于教堂而立,乃镇堂之宝。
大夫第
此建筑现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典型的徽派建筑。大夫第乃朝廷要员私宅,表明身份,标榜家庭显赫。官至四品,掌管着城南一带的盐务。当时水东商贸繁荣的横街,建此房既便于盐业管理,又是一处修身养性的好地方。这位官员后来年岁渐高,心存落叶归根、衣锦还乡之念。于是将“大夫第”卖给梅氏富商,而后成为梅家祠堂。现用作展示宣城和水东文化之所。
十八踏
古建筑学家在选址时,充分考虑了地理、水文等自然因素,因此,古人在横街、当铺街和正街的交界处,用当地青石砌筑台阶,便于通行,故得名“十八踏",由于此处建筑独特,曾吸引众多影视界来此取景拍摄和绘画。 相传乾隆微服私访,来到此处赐名为“十八踏御井"。井边立母狮两只,常年守护者水东的福气、财气和旺气。
五道泉井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东的人大都是喝着这里的泉井水长大的。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这五道泉井就是老街居民的生产、生活水源,而且冬暖夏凉,味清冽甘甜。
龙泉洞
此洞属石灰岩溶洞,形成于三百万年以前,洞体坚实牢固,结构完好,据地质专家推测,可抗震12级,洞内常温18度,分三个层次、七个大厅。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发人遐想。洞内宋、明文人墨客留诗文27处。清后期因战乱、瘟疫致使当地人口流失殆尽,被埋没二百余年,1978年因本地大旱,找水源时被发现,1987年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宋代山庄
1984年,经省考古专家认定,小胡村是一座千年古建筑。胡氏在唐宋时是名门望族,宋靖康元年,金人进犯中原,绍兴时主战派虞允文钦奉朝命,渡淮临采石抗金,一时缺粮遭困。此时湖州骆驼桥富户胡千二献粮一批,亲押运至采石大败金兵。胡千二因献粮有功被赦封为世袭知县,一到经通灵峰北的鸡冠山,见此地山水秀丽,土质肥沃,遂命长子胡继唐代以袭职宁国知县,自己携其家人于鸡冠山麓,筑室而居,营造房屋,开荒垦粮,雇佣山民,始建村落。村内明清建筑多处,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三道桥和宋代花戏楼古建。
榧里宗村
宗村位于宣、郎、广、宁四县交界处,是宋代名将宗泽后裔集居地,香榧树漫山遍野,故有“榧里宗村"之称。村为众山环抱,鸦山古道(九曲岭)始于此村,古刹法云禅寺坐落麻姑山(龙池山)莲花之巅,这里红豆杉、银杏比比皆是。近年来,宗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创建了美丽乡村,各项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鸦山古道
此古道坐落于鸦山,又叫丫山或雅山。横跨宣城宗村、梅村至郎溪姚村、永丰境内。此山是宣城与郎溪之界山,海拔446米,登顶可眺望宣城、郎溪、广德。主峰东侧有一山口,古名唐貌岭,今即鸦山岭,是古代郎溪通往宣城、宁国、泾县及徽州的主要通道。今登山石级仍然完好。在郎溪境内除有鸦山古街存在,还有四座古桥、三处仙人钓台可览。贡茶瑞草魁原产地。
狮山石林
水东镇前进上何村古村落,被群山环抱,唯狮子山雄居其南,有头、身、尾之说。满山系优质石灰岩架构,裸露其上,山体植被丰富,达500亩之谱,其石形千姿百态,令人遐想,树穿石,树抱石,石抱树,堪称奇观,更有仙人洞相随其旁,此乃石林奇观大集,故名狮山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