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绩溪县缫丝业奠基人——胡炼九(上)
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发表时间:01-27 17:57

程庸祺

第1081期

绩溪县城曾有过一座拥有上千名员工、闻名于省内外的缫丝厂,该厂不仅是绩溪县内茧丝绸的龙头企业,也是我省丝绸行业的骨干企业。据有关资料记载:至1996年,建厂四十年时间,累计创汇9000万美元,实现利税5744万元,被人誉为蚕乡的一朵奇葩。在省同行业创最佳经济效益竞赛中,连续十三次夺魁,三次荣获安徽省人民政府嘉奖令,名列全省同行业之榜首,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五位,经济效益居全国第四位,并被推选为全国缫丝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其成绩可谓灿烂辉煌。

但鲜有人知道,乡贤胡炼九先生,是这成绩斐然、闻名遐迩的绩溪县缫丝厂的奠基人。

胡炼九(1891—1978),绩溪县龙川人。青年时代外出经商,直到抗日战争中期才返回家乡。

1941年,由于时局变化,绩溪县内已有的岭北、孔灵、前川三个丝厂相继关闭,只剩下一个仁里丝厂还在生产。胡炼九先生了解到全县范围内积压大量本地和从浙江收购来的干茧,靠一家丝厂,可能要好几年也无法缫完,况且仁里丝厂既无储茧仓库,又缺防护设施,所有干茧都堆放在一座破旧祠堂里,任其虫蛀、鼠咬与霉变。于是萌生了在家乡办缫丝厂的想法。

他将这个想法与往来密切并积极资助过的皖南游击队领导人胡明、唐辉等同志作了汇报,获得了他们的热情赞许与支持。随后他多次亲赴仁里丝厂作调查研究。不久,他在该厂扬返车间发现一位名叫张和尚的技术工人,此人懂得前缫、后缫技术,又善经营,于是他请求张师傅为自己建缫丝厂助一臂之力,张师傅爽快答应了。

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时逢战乱,缫丝机以及配套设备无法前往上海和无锡釆购。“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这一大难题,两人绞尽脑汁,最终决定自力更生,土法上马。他们利用绩溪山区丰富的木材资源,以木代铁,用坚实的木材制造缫丝机、扬返车,然后再用铜皮、铁皮、柴油桶等材料改制成缫丝机上诸如添绪器、索绪器之类的配件。张师傅又步行至歙县深渡乘坐木船,经新安江到富春江,由梅城绕道去东阳,聘请13名曾在上海铁厂制造过繅丝机的能工巧匠前来帮忙。

在这13名技术工中,有位叫吴德福的,手艺尤为高超,又肯刻苦钻研技术。他与同事们一道,仿照仁里丝厂的机器,自绘图纸,自描蓝图,用很短的时间,以木材制造成功了一台中国独一无二的木质缫丝机样品,征得胡炼九同意后,进行初试,结果令人满意。紧接着马不停蹄,他又一鼓作气制造了25台。缫丝机上的鼓轮也是用木材制成,一些小零件还是用毛竹制成的。

1941年冬天,胡炼九在家乡龙川成功创建了龙川缫丝厂,招收女工进厂做工。1942年春,与复兴公司皖南分公司正式签订合同,接受代缫业务。然而开工不久,困难接踵而至,首先是繅丝女工不足,第一批在本村招了十几名,第二批又在邻村招了十几名,仍然不能満足生产需要。胡炼九先生毅然动员两个女儿进厂缫丝,他们全家缫丝一时成了乡间美谈。但好景不长,正当龙川缫丝厂刚红火之时,日本侵略者断绝了原料茧运输,1944年11月,胡鍊九苦心经营的龙川缫丝厂被迫关闭,第一次创业就这样成了泡影。

1949年4月30日,绩溪县解放,胡炼九先生也盼来了埋藏心底的恢复缫丝生产的希望曙光。当年8月,他特地写信给省委领导唐辉同志,表示要再建缫丝厂,请他大力支持与帮助。很快地在9月16日就收到了唐辉同志热情洋溢的复函,表示极力支持,信中写道:“盼先生能致力于振兴实业,恢复丝厂,扩大规模,并尽力支援前线,以迅速解放西南、两广及台湾而共同努力,以建设民主富强繁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4年1月,身为县人大代表的胡炼九先生,出席县第一届第二次人民代表大会,他在会上以提案形式,建议筹建新丝厂:“根据我县具体情况,在蚕茧产区就地设厂,缫制生丝,已经具有客观条件。”并表示将自己在本村曾开设丝厂时留下的尚能使用的26台立缫机、36台复摇车以及各种设备,无偿地捐献给国家。这份提案逐级上报后,受到省人民政府的重视, 1955年3月,经省工业厅核准,同意绩溪县以公私合营形式设立缫丝厂,并拨款15000元作为筹建经费。后经徽州地委统战部、徽州地区工业委员会、绩溪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于1955年5月25日成立“公私合营绩溪县丝厂建厂委员会”。县委下达正式文件,确定了以县委书记梁考常为主任的绩溪丝厂建委会组成名单,胡炼九为建厂委员会副主任。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6月11日,忽然接到徽州地委统战部徐部长通知:“中央电省,因苏浙丝厂原料尚感不足,绩溪丝厂暂缓筹备。”胡炼九先生闻讯后有如晴天霹雳,万分焦急,当晚召集建委会全体成员商讨解决办法,次日以书面形式向国家计划委员会委员胡明同志陈述自己的意见:

在今年(1955年)秋茧中,由省拨干茧20000斤,即可缫至明年与春茧接缫。况且,绩溪可以利用原有设备,又有一批技术熟练的缫丝女工,可缫制外销丝。就地加工,可以减少原料流转费用,降低生丝成本,为国家积累资金,实属利国利民。

国家计委接到信后,立即进行研究,并于6月17日向安徽省人民政府、徽州地区行署及绩溪县人民政府作出如下指示:“绩溪丝规模甚小,所耗原料不多,对提高农民培桑养蚕积极性,能起到一定作用,准予开设。”

胡炼九先生接到国家计委批复后,欣喜若狂,更加坚定了办丝厂的信心。他立即派专人去浙江东阳聘请原在龙川丝厂木制缫丝机的创造者——吴德福师傅来绩溪共建新丝厂。吴师傅愉快地接受了邀请来到绩溪,日夜赶修缫丝机,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修复木制立缫丝机9台、复摇机12台,并创造性地把一台立缫机由原来的20绪,改制成30绪,提高了功效,而且每台造价才218元,大幅度地降低了成本。随着立缫、复摇车的修理完毕,整个筹备工作于次年1月12日基本就绪。

兴建中的缫丝厂(1958年摄)

根据建厂委员会的决定,1956年1月20日(农历1955年12月8日)上午八时,在位于城内东街破旧的黄氏祠堂(临时厂址)开始试缫,开出缫丝机5台,参加试缫职工22人。这是一个关键时刻,参加试缫的每一个人,心情既激动又紧张,个个全神贯注地进行操作。经过四天的反复试缫,终于在23日圆满完成试缫计划。在整个试缫过程中,胡炼九先生更为操心,他不断总结失败教训,吸取职工智慧,群策群力,最终获得成功。当天,他写下了一篇日记,人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创业的艰辛:

腊八试缫,没有得到纤度规律。1月21日,整天反复试缫,仍旧不能掌握纤度。晚上开会讨论,筠倩提出建议:开始用8粒新茧,缫出2000回(即每分钟车速)添上一个中层茧,再缫抽2000回,添上一粒新茧,掐去一个薄皮,先添后掐,反复试样工作,再“定粒配茧”。芸娟同意这样做。

紧接着,于26日扬返车试车成功;丝绞也打得很好,并把丝绞样品分别寄给了中国丝绸公司安徽省办事处、安徽省工业厅、上海生丝检验局以及徽州行署工业科等有关部门。

(作者系绩溪县教师进修学校退休教师)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