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生死战友情——新四军老战士周群和严成志的故事
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发表时间:02-09 11:27

唐新智

第1083期

在广德市新杭镇路东村石房自然村外一处小山坡上,有一处广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严成志烈士墓,墓碑的正面刻有“严成志烈士之墓”几个大字,纪念碑的背面刻有碑文: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国民党军队不顾民族大义,对牛头山抗日军民发动军事进攻,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四十六团奉命阻击,经过三昼夜激战,彻底打垮了来犯之敌。牛头山一战,我部严成志营长等十二名同志壮烈牺牲。解放后,我曾多次前来祭奠英烈,缅怀战友,切盼能将就地安葬的先烈归葬一处。感谢政协广德县委员会、新杭镇人民政府委员会、路东村民委员会的支持,组织力量,划地建墓,使我死难先烈得以相聚,安息九泉。并在墓地植树四十六棵,借以纪念四十六团牛头山胜利之役。今特立碑以记。原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四十六团老战士周群敬立

公元二〇〇四年十二月

严成志烈士墓碑文

人物关系

周群是谁?严成志是谁?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2021年11月20日,我们来到江苏宜兴,采访了周群的大女儿周慧女士。

周群,原名周绍云,高小文化,男,1922年11月出生于江苏宜兴太华乡村,当地学校地下党员范丕显和罗建国引领他走上革命道路。1942年起,他帮助新四军代购军需药品,1943年秋参加新四军,分配在16旅46团3营,教导员严成志为其改名周群,其意必须扎根群众、关心群众、永远不脱离群众;同时有利于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在烽火岁月里,经历了奇袭韶巷第一仗、内横渡山岭战斗、摧毁牛皮墩敌巢、周城战役。后辗转苏浙皖三省,参加了安徽牛头山战斗、浙西天目山三次反顽自卫战役、解放溧阳县城之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北撤过江踏上新征途,泰兴战役首战告捷,分界战斗全歼顽敌,一战涟水挫败顽敌,二战涟水克“王牌军”,围攻孟良崮活捉张灵甫,攻战南麻夺临朐,营盘集之战前后,“三查三整”扬军威,渡江南下解放上海。

解放后,转业回到宜兴,历任区长、副县长、政协副主席等职,2011年去世。

严成志,江西新奉人。因家庭贫穷13岁就随父耕田,1937年19岁时,湘鄂赣红军进入他的家乡,他毅然参加了红军。他工作积极,学习努力,不到三个月就升任班长。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更加努力,遂由班长提升为排长、连长、政治教导员,1943年升任营教导员。1944年部队改编,任新四军16旅46团一营副营长。八年的军人生涯,培养了他优秀的革命军人品质,冲锋陷阵,身先士卒,深得部队领导信任和战士的爱戴。1944年12月2日,在牛头山反顽战斗中壮烈牺牲。

战友情深

1943年秋,周群在16旅46团3营任文书。严成志比周群大15岁。工作中,他们是亲密的好战友,好兄弟。当时部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缺吃少穿,冬天,广德山区格外寒冷,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严成志把自己的棉衣披在周群身上说,你身体单薄,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周群见营长身上只穿了件单衣,怎么也不肯收下棉衣,在严营长反复劝说下,周群才穿上了棉衣。为解决困难,部队在新杭海眼办起来了棉被厂。当时有32台脚踏缝纫机和60多名工人,主要缝制棉被、军装和子弹袋,这才解决燃眉之急。

1944年春节前,他们一同外出执行任务,周群冻得发抖,脚被冻伤,严成志用自己的胸膛帮他暖脚。一次在完成了阻击任务撤退时,周群打摆子发高烧,当时情况危急,前后左右都有敌军尾随合围。面对严峻的战事,周群把手榴弹留在了身边,和其他伤病员一起准备一旦遇到敌人就拉响手榴弹同归于尽。

那是永远令人铭刻在心的动人场面,严成志下命令“一定要全部带上伤员撤离”!为了伤员的撤退,严成志命令部队丢下了背包和生活物品,为抢救伤员轻装上阵抬、背着所有的伤员突出合围圈。战友们丢弃了背包和生活用品抬着伤病员,冒着无情的枪炮,用他们的生命来换取伤员的生命,轮流背着、抬着伤病员,靠着两条腿突出了敌人的合围圈。将所有的伤病员都转移到了后方医院。

从1943年秋参加新四军,到1944年12月2日严成志在牛头山战役中牺牲, 在新四军16旅46团和严成志共同战斗的一年多里,每天都在行军打仗,战斗一结束又是行军。印象中天天都在行军打仗,战斗中经常有战友牺牲、负伤,时常都发现身边少了老的战友又来了新的战友。作为一个战士,在残酷的战争岁月中,可以这么来形容,“今天不知自己的明天,早上不知下午是否还活着”。那时的战友们只有一个信念——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周群用对祖国、对党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念,接受了生与死考验,在战火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新四军16旅的活动半径是苏、浙、皖边地区,这一区域长期处在日伪、国民党忠义救国军、新四军的三方力量交错状态,斗争形势及其错综复杂。国民党第三战区驻扎在浙西皖南山区;新四军以茅山为根据地四处游击;日伪军则占据在中心城镇。国民党第三战区的部队为了保存实力,见到敌伪就逃,但对新四军,对苏南抗日根据地却不断发起挑衅进攻制造摩擦,破坏国共合作。新四军16旅就是在腹背受敌,面对日伪军、顽军,在夹缝中坚持着苏南的抗日战争。1943年9月,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利下,在东南战场发动了浙赣线战役,企图打通浙赣线铁路。日军以两万余兵力对苏、浙、皖边区发动进攻,在扫荡中摧毁了皖南国民党空军机场,打通了国民党军队的防区宣城、长兴公路,控制了太湖,巩固其宁、沪、杭三角地区。新四军16旅为了打破日伪军的企图,主动出击尾追敌寇南进,攻克了泗安镇,全歼伪军二个营,摧毁敌堡22座。1943年10月中旬,新四军解放了高淳东坝,进入郎广地区,纵深攻击至长兴北部山区槐花墈、温塘村,粉碎了日伪的“扫荡”。经过了3个月的连续作战,16旅收复了宣长公路以北的广大农村,开辟了郎溪、广德、长兴新区,并创建了抗日根据地。

11月,又南进郎广敌后,参加了砖桥、北山芥地区围歼敌寇的战斗,歼敌千余人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并解放了宜长公路以北的郎广地区广大的村镇。1944年1月,16旅旅部、苏南行署等机关从两溧地区南迁至郎广地区。1944年3月29日,16旅主动出击围歼了广德门口塘据点前来扫荡的日军南浦旅团小林中队的百余日军和300余伪军,还缴获了一门九二步兵炮。接着,一刻不停地攻打了沿线的日伪据点,解放了大片的敌占区。杭村大捷后,在老百姓中流传着一首赞美新四军的民谣:“杭村一仗打得好,军民抗战逞英豪,鬼子丧命又丢炮,日寇从此威风扫。”1944年7、8月,在长兴、宜兴间的30公里战线上对日军发起了“长兴、泗安战役”,拔除了13个伪军据点,收复国土400平方公里,解放了6万人口,受到了新四军首长的通电嘉奖。1944年9月27日,遵照党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作出了“向东南发展的战略决策”,新四军一师主力南下与16旅汇合,并成立了苏浙军区。16旅改称为第一纵队,奉命向浙西敌后挺进,彻底粉碎日伪军的“扫荡”。新四军在敌后艰难、顽强地抗击着日寇敌伪,解放了一片又一片敌战区,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那炮火连天战争年代,新四军战士们流行着几首歌谣:千重山万重山,家乡就在山中间,东村伙伴去砍柴,西村伙伴去烧炭,山乡儿女千百万,祖宗世代都靠山。南山有虎大家赶,北山有狼大家打。(南山指国民党军;北山指日伪敌寇)要是敌人来强占,要是敌人来烧杀,你战南山岗,我抢北山岭。四面八方到处打抢,要敌人死在山乡间,要敌人死在山乡间。还有一首:“金银花心里想,大宝是我的郎。替人家当长工,一辈子受苦,倒不如去当新四军,保家为国为人民。我有心劝他去当新四军,不知他怎么样,他若是能听奴的话,我就一定要等着他。还有一首令16旅自豪的战歌叫《我们是王必成的投弹手》:“我们是王必成的投弹手,手榴弹百发百中投出去…….”

1944年12月1日,国民党第三战区调集6个团的兵力由62师师长刘勋浩指挥,分三路侵入新四军广德东北牛头山阵地,企图围歼新四军主力。2至4日,新四军16旅46团、48团、独立二团被迫自卫反击。严副营长率部扼守牛头山阵地,以两个连兵力抗击顽军一团之众。顽军向严部阵地猛扑,在严副营长指挥下,迅即歼灭其前锋部队。顽军再驱所部,借火力掩护强攻,严副营长跃出阵地前沿,高呼:“同志们,上刺刀,准备手榴弹,把敌人歼灭在我阵地前沿!”百多颗手榴弹应声而出,敌军纷纷倒下。我军乘胜反冲锋,严副营长奋不顾身,冲锋在前,不幸被流弹击中。顽军随后又纠集残部第三次来犯,从三面直扑我军阵地边缘。严副营长虽负重伤,神志依然清醒,高呼:“同志们,冲啊,坚决粉碎反动派的进攻!”在严副营长勇敢与忠忱的激励下,全体战士不顾一切,发扬英勇顽强的集体英雄主义精神,终将反共顽军击溃,牛头山阵地始终巍然屹立。战斗胜利结束时,严副营长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光荣牺牲了。在这次牛头山、长兴青岘岭反顽战斗中,新四军将士激战三昼夜,毙敌600余人,俘虏200余人,将顽军击退至广泗公路以南,进一步巩固了郎(溪)广(德)抗日根据地。

永远铭记

新中国成立后,周群多次到江西寻访严成志亲属未果。他又多次带着大女儿周慧和大女婿丁国芳到严成志牺牲地祭奠英烈,缅怀战友,期盼能将就地安葬的先烈归葬一处。1996年4月,在广德县政协、新杭镇人民政府、路东村民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划地建墓,使严成志及同时牺牲的六名无名烈士相聚,安息九泉。2005年3月,周群同志捐资,由新杭镇民政办公室负责对烈士墓进行整修,并修建了通往烈士墓的台阶。

2008年10月被中共广德县委命名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1年11月,周群去世后,祭奠英烈的接力棒传到周慧的手上,他们每年都到广德吊唁,为烈士扫墓,还组织宜兴公益组织到广德开展吊唁活动,在两地产生较大影响。

(作者系中共广德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编、广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