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硝烟散尽雄风在——记抗美援朝一等功臣唐宗定
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发表时间:06-01 15:38

作者:章晓铃

第1150期

雄赳赳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

卫祖国

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

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

打败美国野心狼

……

——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这首军歌,不但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历程的真实写照,同时也铭刻着该军第67军201师601团一营三连加强排战士、一级战斗英雄的人生轨迹。这位一级战斗英雄的名字就是——唐宗定。

70年前,他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投身到血与火的抗美援朝战场,并且在金城川栗洞南山133高地反击战中火线入党,战后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

唐宗定,1927年 8 月19日出生于宣城县水阳镇总管庙赵村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过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的中国,一贫如洗,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战争的创伤急需要医治。正在这时,朝鲜战争突然爆发。

0

1

响应号召,要求参战

朝鲜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爆发,第二天美国就干涉朝鲜内政,派兵参战,同时派军舰进入台湾海峡,侵犯我东北领空、轰炸我边界的城镇和乡村,伤害我国人民。美国还声称鸭绿江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气焰十分嚣张。

美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怒。党和政府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占朝鲜、威胁我国的实际,作出了“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决策,并积极动员,号召全民参与。此时的唐宗定刚结婚两年,生下的第一个孩子刚满周岁。

作为一名热血青年,他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军入伍,要求到朝鲜前线去为国战斗。他心想,作为新中国的青年,过去的抗日战争是为了赶走日本鬼子,今天的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赶走美国侵略者,不再让朝鲜人民遭受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犯和蹂躏,不再让美帝国主义继而入侵中国的企图得逞。当年和他一起报名参军的人,有同村的堂侄唐得元等十多人,水阳地区同年入伍、一道入朝参战的青年共有70多人,他们大都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唐宗定1951年5月初入伍,很快和其堂侄唐得元一起,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201师601团一营三连加强排(三排一班),于5月20日深夜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开赴金城川栗洞南山一带前线作战。

0

2

战前动员,坚定思想

赴朝参战前,各入朝部队都做好了战前思想动员。首先是思想教育——“三不怕”:不怕美帝原子弹,不怕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不怕美帝打到我们国内来;其次对美帝“三视”:敌视美帝、仇视美帝、蔑视美帝。让大家从最困难处着想,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牺牲,打败美帝。同时还组织他们学习毛主席的《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友谊”还是侵略》等文章,以武装战士们的思想和头脑。

毛主席指出:“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自从1840年帮助英国人进行鸦片战争起,直到被中国人民轰出中国止,应当写一本简明扼要的教科书,教育中国的青年人。美国是最早强迫中国给予治外法权的国家之一,这即是白皮书上提到的中美两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签订的1844年的《望厦条约》。”自1840年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侵略和压迫,支持蒋介石打内战,造成了中国人民对于美帝国主义的仇恨。

1950年,在刚解放的城市和我国的一些边远地区,还存在着部分国民党残余势力,他们急切盼望着美国这个后台老板能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等待着蒋介石“反攻大陆”,给他们带来反攻的机会。“三不怕”和“三视”的教育,生动、准确、及时,同仇敌忾,一点就通,使全体志愿军战士树立起了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敢于战胜美帝,要英勇杀敌,争取立功报国的思想。

0

3

冲锋陷阵,不辱使命

5月27日拂晓,67军201师组织的金城川栗洞南山战役打响, 601团一营负责主攻133高地,由三连担任主攻,加强排担任爆破突击队,率先冲锋在前,炸毁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碉堡。

在师、团、营、连密集的炮火掩护下,由64名热血战士组成的加强排,分成多个冲锋组,身背炸药包,腰挎手榴弹,手握冲锋枪,呈散兵三角队形,相互吸引敌方火力,左右迂回突击。他们一个冲锋接着一个冲锋,一排排无畏的战士,倒在敌人的炮火下。前面的倒下了,后面受伤的又爬起来,他们英勇无畏,前赴后继,连着端掉了两个碉堡。当冲击到离第三个碉堡50米远时,一个加强排已经几乎全部打光了,只剩下排长邓文朴、战士唐宗定、徐守太、陈昌余,而唐宗定的堂侄唐得元也在炸毁敌人第二个碉堡时英勇牺牲。

此时邓排长战场任命唐宗定为代理班长,指挥其他两名战士,形成突击小组,向敌方第三个碉堡匍匐运动,邓排长操起机枪作掩护。敌人的碉堡在不远处喷吐出暗红的火焰,一排排集束子弹打在他们前后左右,溅起了一股股青烟。树木被削去了枝干,草坡也被烧焦了,硬土变成了沙壤,地面滚烫如烧热的铁锅,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要冒着生命危险。此时的陈昌余因腹部中弹,被赶来的救护队员抬走。

在离敌人碉堡20米远时,冲锋路上仅剩下了三个人。邓排长又命令唐宗定去炸毁它。此时邓排长和徐守太分别用机枪和冲锋枪作火力掩护,唐宗定利用地形地貌和山坡死角作掩护,他屏气凝神,瞅准敌人机枪换取弹夹的瞬间,一个冲击跃身,滚进了敌人的掩体坑道里。他在敌人坑道里匍匐前进,手里的冲锋枪子弹已打完,手榴弹也扔光了,就在他四处张望、在敌人机枪射击的死角,寻找坑道里的遗弃枪弹时,突然敌人将一颗美制手榴弹扔到了他的脚边。他被敌人发现了!当他看到滋滋冒烟的手榴弹,随时就要爆炸,他顾不得许多了,突然跃身捡起那枚冒烟的手榴弹,对准敌人碉堡的射击孔扔了进去。手榴弹爆炸了,里面三名守敌全被炸死,而他自己也被碉堡里冲出的气浪震晕了过去。后续增援部队乘着滚滚浓烟冲上了133高地,消灭了残余的敌人,占领了敌军阵地。

经打扫战场,133高地上敌军驻守的一个连,除少数逃窜外,全部被我军歼灭,还俘虏了5名美军士兵。

0

4

火线入党,立功受奖

战场上,唐宗定用热血书写忠诚,在排长邓文朴指挥下,在川栗洞南山133高地反击战中不怕牺牲,冲锋在前,打得艰苦顽强,表现突出,在攻击战中摧毁了敌人最后的碉堡,为胜利进攻铺平了道路。剩余的三人,战后都分别立功受奖。代理班长唐宗定被授予战斗英雄一等功,加强排长邓文朴被授予战斗英雄二等功,战士徐守太被授予战斗英雄三等功。同时批准唐宗定火线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后续部队接管阵地后,排长邓文朴向连部要求补充编制,守卫阵地,继续战斗。唐宗定被敌人炮弹炸伤了屁股,削掉了碗大的一块肉,也要求轻伤不下火线,继续随排长进行战斗。团长得知情况后,坚决不同意,并在电话里命令三人立即撤下阵地,接受新的任务安排。

撤下阵地后,加强排兵员得到了及时补充,有50多名新战士进入编制。唐宗定伤口愈合后,又随补充后的加强排接受了攻打152阵地的新任务,继续进行战斗,不断向三八线以南推进。

因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密切配合,顽强战斗,英勇抗敌,最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强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击下,不得不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战争结束后,1953年10月唐宗定随部队回国,在山东某驻地负责训练新兵。由于工作突出,部队拟报送入朝有功人员进入军官学校进修。此间1954年春,唐宗定曾请假回家探亲,得知大儿子在他入朝作战期间因病夭折。1955年新添了第二个儿子,因战事结束,念家心切,于1956年8月选择复员回乡,参加地方社会主义建设。

0

5

复员回乡,建设祖国

复员回乡后,一等功臣唐宗定和烈士唐得元,受到了家乡褒奖。地方政府还为牺牲的烈士唐得元隆重召开了追悼会,对其亲属优抚照顾。还请来戏班子,在赵村组连唱了三天三夜大戏,在金宝圩四乡镇200平方公里范围内,一时传为佳话。

同年10月,组织上安排唐宗定担任所在村党支部书记。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时,又任命他为水阳公社干圩大队党总支书记(当时全圩四乡镇合并为10个村,每个村约有今天3至4个村的范围。干圩大队当时包括了小圩、盈字、赵村等村)。1959年因病调任周王铁路民工团任团长和党支部副书记。后来回村养病至今。

唐宗定老人时常感慨地向人提起:“战争留下了无数创伤,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至今我身上还留有四处炮弹残片,阴雨天气隐隐作痛,它让我时常想起战友们,在攻打133高地时,敌人的机枪扫射,成排的战友倒下的情景,比电影里看到的战斗还要惨烈……”

当人们如今问起唐宗定老人:“火线入党,立功受奖,您老当时是怎么想的呢?”唐宗定老人斩钉截铁地回答:“当时没怎么多想,大家有一个信念:要想入党,必须冲锋在前,前赴后继,不怕牺牲。因为在战场上,90%带头牺牲的都是共产党员!”接着又补充道:“入党为什么?为人民服务,多作贡献!”

诚如斯言,对于上世纪50年代那一代人,当年入党,战场上敢于拼命,工作上昼夜加班,不图别的,就是为国为民,不怕牺牲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个人利益乃至生命。

这是唐老的回答,也是千千万万抗美援朝将士的回答。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家卫国,支援了朝鲜人民,捍卫了祖国的尊严,打败了美帝强敌,得到了世界的尊重,争取了70年的和平时机,为祖国经济建设、国防发展、科技进步、富国强民,奠定了有力的社会基础。

战争年代,造就了英雄,他们不怕流血牺牲,为我们创造了和平幸福的生活环境。这些幸存下来的英雄战士、革命功臣,还有多少人能够记得他们?他们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英勇厮杀,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抵御敌人的钢铁洪流,用自己的宝贵生命践行誓言、保家卫国,作为英雄,作为那个英雄辈出时代的象征,他们的精神永远也不会过时,他们的战斗事迹将永远激励后人!

(作者系宣州区水阳镇退休干部,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