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航拍时发现一座距离市中心约20里的小村庄,疑似有护城河包围。村名叫土城,古稀村民回忆,村子四周确实曾围有土墙。
《康熙宁国府志》记载,宣城有温城,“城东二十里,唐刺史温璋所筑,今存遗址。”土城就是温城?文物部门初步踏勘未发现古城遗址,无法判断,但发现了不少疑似商周时期的陶器碎片。已公示规划方案的道路工程将擦村而过,宣城市规划部门表示,将询问文物部门的意见。
航拍下的土城村似有护城河包围
土城是温城?
宣城市宣州区沈村镇丁店村土城组是一个看似并不起眼的小村庄。村子面积不大,全村大约三四十户人家,老318国道穿村而过、车流不息,途经的车辆快速开过这一段约200米的道路,驾驶人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个普通的村子。但近日,却有人发现了它的独特之处。
“航拍从空中看,这个村子四周都有水系,好像是它的护城河一样。”宣城市民李诚(化名)对记者说,在拍摄过程中,他从当地村民口中得知,村子里还有疑似古代遗留的土墙。李诚还告诉记者,《康熙宁国府志》中有记载,“温城,城东二十里,唐刺史温璋所筑,今存遗址。”李诚怀疑,土城村所在地就是曾经的温城。
但让李诚有些担心的是,今年5月16日,宣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上公布了《阳德路东延段(双塘—九女互通)规划优化设计方案公示》,从公布的规划图上,这一工程要经过土城村的西南边,他担心如果土城村是温城遗址所在地,上述项目会对其造成破坏。
《康熙宁国府志》中有关于温城的记载
土城曾有土墙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通过地图查询发现,土城村距离位于宣城老城中心的谢朓楼正好约20里。
6月13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来到了土城村,村民家一排排楼房看不出古城的印迹。为什么村子叫土城村?难道以前这里是一座土城?村口一位70多岁姓向的老人告诉记者,他小的时候,大约60多年前,村子四周遗留了不少土墙,几乎把村子围了一圈,但是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了。
60多岁的万明好老人告诉记者,从西边进入土城村有一座桥,现在叫破连桥,以前叫破城桥,因为有河流过,村子以前还有码头,如今都已不复存在。在土城村的东南角,有一片小树林,万明好说,这边小树林所在的几十米长的小山包就是曾经的土墙。“以前土墙中间还有壕沟,就像是打仗用的,现在都看不到了。”
在土城村,还流传有朱元璋年幼时曾在此居住的传说,村里的仙姑庙门口的一块石碑上还记载了这段故事。采访中,多位村民告诉记者,村里从未发现过疑似文物的物品。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从宣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上公布的《阳德路东延段(双塘—九女互通)规划优化设计方案公示》中看到,该工程规划的路线经过土城村最南边的部分区域。征迁工作已经开展,但工程还未开工,现场插了标注位置的旗子。
村民说这一处小山包就是曾经的土墙
温城还是破城?
那么,土城村到底是不是温城?6月14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来到宣城市方志馆,史志征集利用科三级主任科员王军查询了《康熙宁国府志》后告诉记者,卷十六古迹中记载,“温城,城东二十里,唐刺史温璋所筑,今存遗址。”从记载的内容看,温城在康熙年间就已只剩遗址。
记者查询发现,成书于南宋中期的地理总志《舆地纪胜》有记载,温城“在宣城县东二十余里。唐刺史温璋所筑。大中十二年置营于此”。“置营”应是扎营的意思,据记载,温璋当年是受命到宣城讨伐叛乱。
王军告诉记者,《康熙宁国府志》在卷四城池中还有关于温城的记载,其中表示,在宣城“东有麻姑山寨、温城(唐刺史温璋筑,有温城庙)、破城(有破城桥,后改名古城)”。根据这一记载,温城和破城应不是同一个城,那么曾有破城桥的土城村,难道会是破城?遗憾的是,在《康熙宁国府志》中并未发现更多关于破城的记载。
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在土城村发现了一些印纹硬陶器的碎片
土城有商周陶器残片
土城到底是温城还是破城?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从宣城市文物管理所了解到,土城村并不是文物保护点,也未在此发现过古城遗址,不能确定其是温城或破城遗址所在地。
6月21日上午,宣城市和宣州区两级文物部门到土城村进行了踏勘。在村民所说的疑似是古代遗留土墙的位置,工作人员表示,不能确定是人工砌筑的土墙。但在土城村南边多处,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些有纹路的陶器残片,初步判断是商周时期的印纹硬陶器的残片。由此可以判断,在商周时期这里曾有人生活,但也不能将这些与温城或破城联系起来。文物部门表示,相关部门在制定阳德路东延段(双塘—九女互通)规划时未请文物部门参与。
规划中的道路工程从土城村南边经过
6月21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了宣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工程和市政规划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阳德路东延段(双塘—九女互通)规划多年前就已制定,一直未实施,此次公示的是对原有规划进行优化调整后的方案。对于该项目经过的土城村可能是古城遗址所在地的问题,这位工作人员表示,会询问文物部门的意见。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曹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