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大雷
第955期
“茂林”这个地名,听起来就很有生意盎然之感。在皖南泾川濂溪(东溪)冲击平原上,有一处“三星拱月”所在,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气候宜人,景色秀美,魁峰塔影,俨然地标。这就是江南名镇“大大茂林村”。在凤村、南容、铜山三大村落拱卫辐射下,街头越发显得热闹繁荣。
皖南茂林,千年古镇。遐迩闻名,堪比县城。
环茂皆山。东南商贸古道,远达歙黟;西北水陆并进,直通宣宁。徽风和畅,皖韵流芳。过去大宗货物进出主要走水路——流经境内的青弋江——在离集镇八九里开外的溪口村上下。
山环水绕的茂林,形式封闭但神通广大。既有曲径通幽的桃源风情,又是自古转运苏浙赣的商贸集散地。
茂林全景(吴报芳摄)
境内万户在籍,人气蒸腾。资源富庶,地利人和。商贾众多,店铺林立。加之明清科举兴盛,仕宦京外,人脉绵延,生意盎然。至民国时期,整个茂林集镇,就拥有金银器、铜器、锡器、木器、竹器、漆器、染坊、酱坊、糖坊、砻坊、粉坊、糕饼坊、豆腐坊、茶行、茧行、布店、药店、香店、伞店、花炮店、灯笼店、寿材店、扎匠店、欢团店、黄烟店、裁缝店、棉匠店、剃头店、胭脂店、山货店、杂货店、窑货店、旧货店、白铁店、铁匠店、茶馆饭店等几十家店坊堂号。还有浴池、照相、镶牙、雕刻、装裱、钟表等行业。同时还有多家工商产业在外埠发展,成为一代翘楚。
1930年代,我的父亲便在茂林有名的老字号“庆诚(又作‘庆成’)”杂货店“学乖”帮工,做“半作”,当“朝奉”,站店。父亲少年艰苦。好在读了两年私塾。出门学乖那年尚未弱冠。据说店主庠生吴报全当年草创江山时曾投入一千块大洋的厚本。“庆诚”杂货店位于十字街口,市口好,门面大,生意广。与上街头的“华盛”杂货店和下街头的“祥顺”杂货店一样,“庆诚”杂货店的门楼上也安了一只高音喇叭,连接着掌柜那台宝贝疙瘩似的半导体收音机。平日里播放时事新闻,还有京戏。传播外界消息,积攒生意人气。使古镇街头显得既古朴又时尚。
1945 年,日本鬼子投降,中国抗战胜利。通讯便捷消息灵通的茂林古镇占得先机,与县城同步先听为快。从上街头到下街头,几大店家都是将收音机里的这一天大好消息第一时间现场直播,通过高音喇叭传扬开去的。
店面洒金门联颜筋柳骨,藏头别具店家特色:“杂品纷陈,任挑选这样那样;货源足备,决不会买空卖空。”门额上的店牌出自书家高手,做工上乘,繁体书法生出儒雅之气。开间里两尺多宽的门板就有头十块。进门厅堂边上一张红漆条台,摆放着三五把陶制“缸打壶”和十几二十只茶碗,旁置水缸、瓭子、脸盆、毛巾,那是用来招待远道顾客的。曲尺形的栗壳色柜台足有两丈来长,两尺多宽。台面油光发亮。两头摆放着石膏盘秤、算盘、抹布,一叠厚厚的包装纸,冬天还放有“手炉火”。柜台头顶悬着一组绕满细纸绳的“辘轳线圈”,那是小包装的专用绳。
柜台里面的货架上排满了日用杂货,高低轻重,排列有致。分门别类,琳琅满目。柜台出口处的四方门柱上靠外的两面是木雕的“店训”:一面是“货真价实”,一面是“童叟无欺”。行书竖排石青色,厚重大气,富态饱满。厅堂角上置一架立式“自鸣钟”,罗马数字,古朴洋气。“滴答,滴答”,鸣声悠扬。
店里照明很少用蜡烛,大多点“洋油”。那油灯有壁灯、台灯、吊灯、马灯、汽灯。结构不同,形状各异,用途一样但各有分工:灶间用壁灯,柜台用台灯,厅堂用吊灯,出门用马灯,过年或办大事用汽灯。
整个店家建筑结构是茂林商家典型的“前店后坊”式。前店面街,后坊临河。手工糕饼作坊和灶间的两厢是“宿舍区”。作坊里有库房、步碓、案板、框套、刀具、炒锅、蒸锅等,师傅头子有四五个。平时专门生产各式时新糕点,年边另外加工蜡烛。灶间烧水做饭,冬日里火盆熊熊。炉膛全天候火红,据说那炖肉罐从来就没断过汤水。
前街自然热闹。贩夫走卒者,提笼架鸟者,卿卿我我者,穿金戴银者,八字方步者,小脚碎步者,优哉游哉者,行色匆匆者,熙熙攘攘,满目琳琅。吆喝叫卖,人声鼎沸。
那后门口呢,东溪河碧波荡漾,浮光跃金。后门口放着“激水龙”——茂林民间消防器材—一种能压出水柱的手压式高大水桶 ,装满水,定期换,有备无患。好在一直备而未用。前店后坊还各有一人专司照看门户火烛。每日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转得最勤,睡得最迟。
茂林晨曦(尹建生摄)
平日里“朝五晚九”,开业大吉。伙计们一日三餐“流水席”,柜不离人。
父亲到店家学乖当徒,天不亮早起八件事:搓煝子、洗烟管;擦灯罩、揩算盘;理货架、抹柜台;倒夜壶、扫厅堂。这是分派的日常功课。干不好卷铺盖走人。这前三件可是技术活,搓煝子最难。“煝子”是方言,就是用草纸(俗称“三六表”“表芯纸”)搓成的细长条纸卷,旧时抽黄烟用来点燃烟丝。水烟管要拆洗,洗旱烟管要用粗铁丝做的“通条”。擦灯罩子,先是一手满握住灯罩小头,防漏气,用嘴对另一头哈气,待灯罩内壁雾化后,再一手握住一头,一手用软纸团伸进内壁轻轻摩擦,拭去油烟灰尘。必要时得用一只筷子代替手指。内壁擦净后,外面就好擦了。整个过程双手配合最是要拿捏得当。
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得发扬“协作精神”,看事行事。协助别人搬运货物,劈柴烧水,夏天装水缸,冬天起火盆。还有就是轮班每日开大门。那大门可不是双开门,更不是现时的卷闸门,而是由十多块一两寸厚一两尺宽的门板用时组拼而成的。得每天早起一块一块地下,晚上一块一块地上。上面门枋头有木槽,下面门槛处有石槽,在适当位置留有槽口,便于上下门板。上好后门板两头就卡在槽中,一块捱一块地拼起来,然后上闩加扣落锁,万无一失。这上下门板既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很有窍门。上门板时先在槽口处将板的上头送入木槽,再从槽口处将板的下头送入石槽。下门板时先将门板匀力托移至槽口,再拉上头,
一移一拉,都要掌握好分寸。稍微用力不均就会卡住不动。大冬天都会把人弄得头上直冒汗。
一年学乖,做粗活,叫“伙计”;两年“半作”,打下手,叫“帮工”;三年头上可升任“朝奉”,也称“店员”,有资格站店做买卖了。这站店也不是快活事。
站店站店,以站为主,很少屁股落板凳。称货算账包装,半点呆板不得。过去没有塑料袋一说,顾客自个儿带来篮子提箩布袋什么的,这其中手裁草纸将散称糕点打成“礼包”,也是店员一大功夫。
顾客一进门,店员笑脸相迎,按需荐货。待顾客选中后,边称货边算账边寒暄边包装。货称好,账算清。收钱找零,手脚麻利。礼包棱角分明,到家不散。这是“基本功”,也是“绝活”。别忘了顾客出门时还要笑脸礼送。
父亲念过私塾,识字识算。头脑灵活,做事得体。人小意,肯吃苦。反应快,称货准,算账清,礼包紧。关键是待人以诚,忠心耿耿。三年头上,掌柜的不但遇大宗生意让他在“雅座”开单结算,每年还派他到芜湖裕溪口、南京新街口一带进货。
这杂货生意一年到头都很忙。除日常杂货外,还兼营蚕茧,香油,桐油等。
虽说“庆诚”在周边乡下开了好几个分号,但旺季生意大头还是在街上。除端午中秋过年一年三节外,春秋蚕茧开秤,二月里春关,四月里茶季,八月里秋收这几个节点更是不亦乐乎。柜台上七八个站店的每日里忙得不可开交。
茂林人家过去平日里很少吃到鱼。每年按惯例十一月二十四“落星潭”开河,才形成季节性年关鱼市。落星潭离茂林十多里,是青弋江流经安吴一带形成的一片深水域,鱼类资源丰富。这茂林鱼市一开张,全镇百姓涌入街区,买鱼带办一部分年货,市面上日渐显得热闹起来,店家自然是大好利市,分外忙碌。
年关大市。店里除囤足库存,保障杂货供应外,还在门口搭板竖架,展位摆摊。悬挂大红灯笼,洒金春联,香烟广告,排放财神贴、老黄历、小人书、玩具、年画、红纸、鞭炮、塔香、蜡烛、锡箔、草纸,花花绿绿,喜庆吉祥,整个就是一处“年俗文化大市场”。掌柜为渲染大年氛围,招徕顾客,除放喇叭外,还专请来一名丝竹高手在门口演奏二胡,悠扬甜美的黄梅古韵引得过往行人纷纷驻足倾听,选购货物。一天下来,这店家硬是赚得个人气腾腾,盆满钵满。
那掌柜平日里长袍马褂瓜皮帽,早茶生姜开路油货打点糕饼伺候,成天价一手端着珵亮的水烟管,一手点着长长的煝子,装烟丝,吹煝子,点着火,“呼噜噜 —— 呼噜噜 —— ”,吞云吐雾,一副休闲的样子在店堂内外转悠,一双狡黠的眼光透过老花镜四下里扫描,总给店人一种莫测感。有时还躺在那不知哪朝哪代传下来的翘凳上,眯着眼,和着“半导体”里的京剧哼上一段,手指还在扶手上轻轻敲着节拍,微微摇头晃脑,有板有眼,整个出神入化。可一旦忙活起来,他老先生也能放得下架子,抬得起手脚。摘下帽子眼镜,放下烟管煝子,
该出手时就出手,精神抖擞,笑逐颜开,里外打点,左右招呼。脸上春风满面,心底喜气荡漾。
“自古生意三分利”。薄利多销善于经营的“庆诚”杂货店,年份一长,好不滋润!这掌柜的既有赚钱算计,又有菩萨心肠。他善待员工,与他们同锅吃饭,肉罐不断汤,餐桌不断荤。寒冬腊月打夜作(加夜班),夜宵自然不在话下。他还统一买单,晚饭后让伙计们轮流去澡堂子泡他一番,身子骨暖和了,站起店来精神抖擞。
谁家员工家里有什么为难着急之事,你只要言语一声,掌柜的二话不说,立马准你的假,同时吩咐柜上,支一笔钱让你带着:“回去把事办好再来,钱不够我给你想办法。”倘是员工家里婚丧嫁娶什么的,掌柜的照例是要随礼一份的。
遇到这样的掌柜,谁个不愿意忠心耿耿,为他卖力效劳呢。店家善待顾客,特别是山里斫柴烧炭的穷朋友。热天到店里,冷水凉茶绿豆粥;冬天到店里,烤火取暖生姜汤;天雨借伞,日暮留宿。平时可现可赊,端午中秋过年三结账。如有不便,还可腾后。码单照开货照办。甚至还方便顾客,拆借银两,别店购物。
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你让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店家与顾客也是你来我往,你诚我信,你好我也好。
山里的乡亲们特别是家住濂坑一带的太湖桐城“客边人”,总是天不亮相约挑炭出来,日影西斜打道回府,扁担头上挂着半片猪头和油盐家用。他们中几乎每人都得到过“庆诚”杂货店的恩惠。难怪他们回到自己的竹篱茅舍,亮着松明子靠着火塘就着卤猪头渳着老酒时,笑谈间总是念叨着店家的好来:你店家今天“雪中送炭”,赶明儿我也雪中送炭。
货单
掌柜的除秉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为商美德外,还乐善好施,回报社会。在地方倡修东溪大堤疏通河道修桥补路事业中,带头捐献银两。还隔三差五派遣我父亲他们前往远处凉亭,那里原先就置放了数只灯笼几盒洋火和若干蜡烛。此去是再添蜡烛。你道这是作甚,方便夜行人啊!那夜行之人倒也规矩,用过即还。他还为囊中羞涩的外地过往商客免费提供一宿两餐。
乞丐上门,照例施舍;人有急难,出手大方。过去有些贫寒人家生了孩子养不活,将婴儿包裹好放在竹篮里,偷偷放到庆诚店家门口。掌柜的知道后就设法找人领养,并送大洋两块,“万字糕”一条。以后还要派人去探望,如有困难再给予帮助。
经商美德,善结人缘,和气生财。当年茂林商界,行善积德之店何止一家!
“长工短工,腊月二十四散工。”每年腊月二十四晚上,掌柜总是整上烧髈粉渣十二碗,招待全店员工。这可是茂林饮食文化里的正式宴席,很是客气隆重。席间,主人自然热情有加尽表谢意。不表。
晚上,掌柜根据平日里对员工的观察“考核”,分发红包,个别谈话。若掌柜对你说一声“跟(今)年还要辛苦你再忙几天,门(明)年我啦还一堆宜地寻哈饭宜吃吃(意为共同赚钱)。”那就是告诉你明年还“续聘”你,好好干吧。倘若只有前半句“年里还要辛苦你再帮几天忙啊”而没有后半句,那就意味着来年没戏,年底卷铺盖走人。不过一般情况下,后者很少。真要辞退,那“红包”可是厚得多,最起码能管住你回家后小半年的“过渡期”。
“庆诚”杂货店的员工队伍相对稳定,员工炒老板鱿鱼的几乎没有。只有我父亲是个例外。他年年腊月二十四夜里听到的总是老板的“两句话”,皆大欢喜。就在有年掌柜打算让我父亲“管事(经理,二掌柜,账房先生)”呢,日本鬼子打到了泾县城一带。后来父亲因受新四军民运工作队和山里地下党影响,做了许多暗通“四老板(当地老百姓对新四军的昵称,也是暗语)”的事,传递情报啦,资助财物啦,掌柜心里也像明镜似的。再后来风声太紧,怕连累大家,也为了自身安全,我父亲才与掌柜依依惜别,掌柜自然厚礼有加。你道这是谁炒谁?
多亏“四老板”云岭前线坐镇抗敌,茂林免遭日寇践踏,生意还能做下去。
茂林算是幸运的。
(作者系泾县茂林中学退休教师,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