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第1282期
本文选自于宣城市政协编《宣城老照片》一书。
敬亭山景
1934年7月29日,江南铁路进行试运营,特备游览专车招待芜湖与宣城的重要来宾,记者吴崧阳、李国源遂随车前往宣城游览。图为李国源在游览车上所拍敬亭山山路萦纡逶迤之情景。该图原载《旅行杂志》1934年第8卷第10期吴崧阳《皖南宣城纪游》一文中。(童达清)
敬亭山穿云亭
穿云亭位于敬亭山腰,乾隆三年(1738)由邑人詹上彩捐资创建。杨廷栋《重修敬亭诸胜迹记》:“上彩创一亭道半,得少憩,颜曰‘穿云’。俯瞰深涧,雨过瀑飞,亦入山一巨观。”其后废兴情况不详。今敬亭山管委会藏一“穿云亭”扁额,题为施闰章书,或当为后人伪造。穿云亭毁于抗日战火中。(童达清)
敬亭山下石坊
该石坊约位于今敬亭山东大门处,乃进出敬亭山的要道口。始建年代不详。正面书“相看不厌”,语出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反面书“江城如画”,亦出自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二图均选自于《旅行杂志》1934年第8卷第10号。该石坊亦毁于抗战时期。(童达清)
千秋关
照片为民国时的千秋关风景,原载1937年刊印的《宁国县志》,为县志卷首风景图,宜我轩摄。千秋岭是翻越天目山的战略要冲,形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五代十国时期,后梁乾化三年(913),吴王杨隆演派遣招讨使李涛率兵两万人进攻吴越国。吴越王钱镠令其子湖州刺史钱元瓘利用千秋岭特殊地形,以少胜多,大胜吴军。南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千秋岭为杭州西面门户,为守卫都城在此置关,故得名“千秋关”。现存有清朝重修的关门以及部分关墙和跑马槽等遗迹。(赵祖军)
凤形山
照片为民国时期的凤形山,原载1937年刊印的《宁国县志》,为县志卷首风景图,宜我轩摄。
凤形山,一名白云山。嘉靖《宁国县志》记载:“白云山,在治北五里,下有潭,清碧可爱。”唐诗人许浑曾游览此地,作有《题白云山》:“一片白云千丈峰,殿堂楼阁架虚空。山僧不语卷帘坐,遥看世间如梦中。” (赵祖军)
宣城市容一角
宣城自古为郡、州、军、府治所,是江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之一。城市繁荣,人口众多,北宋时王安国即有“观夫邑屋之众,丹漆之丽,环数万家于山水之傍”的赞叹。图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市区东南一角街景,可见鳞次栉比的房舍楼阁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派雍容详和的气象。(童达清)
山城旌德
旌德县城四面环山,二水穿城,小而秀,幽而静。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犹如一位纯朴的村姑。图一为北门老街,图二为解放街,图三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旌德县城中心张家坦广场,图四为旌德县城十景之三桥(淳源桥、架虹桥、黄济桥)锁翠。(图/江建兴,文/方光华)
民国时期的宁阳公园
照片为民国时宁国公园全景,原载1937年刊印的《宁国县志》,为县志卷首风景图,宜我轩摄。宁国民国时的宁阳公园,始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以县城东门外清代绿营操场旧址(今城东路市人民医院至烈士陵园一带)为园址,将明万历年间道士饶天煜修建的三官殿圈入公园为苗圃办事处,由时任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杨虎(字啸天,宁国杨山人)捐资4000元修建。后因经费用尽而停工。民国二十三年(1934),县长王式典捐款倡议续修完工。公园大门门额题“宁阳公园”,署名杨啸天,进大门两侧为平房,东侧是管理与服务人员的住处,西侧是厨房;中进是两层楼房,楼下大厅设有日杂小卖部,楼上设陈列室、会议室和休息室,由大厅向北百余步,为最后一进3间平房,是花师与勤杂人员住处。公园绿地面积8﹒7公顷,园中心建有荷花池,纵横人行道两旁栽有半人高的冬青树,四季花卉开遍全园。东西两侧各建有六角凉亭一座,每当春秋佳日或盛夏傍晚,前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时人曹枚为宁阳公园题联:“昔日蔓草,今日园亭,沧海桑田怀往事;江山重新,云山如画,赏心倾酒集群贤。”宁阳公园为当时宁国八景之一。(王宁生)
石佛山
石佛山,位于安徽省郎溪县姚村乡境内,素称“小九华”,为皖东南佛教名山之一。奇特的自然景观众多,山奇、水秀、石怪、林幽。山顶“风动石”高有丈余,重达百吨,心诚游人轻轻一推,便晃动不已,又称“活佛石”,为中国石景一绝。山上寺庙建筑雕梁画栋,飞檐拱壁,终日香烟缭绕,游人如织。图摄于1995年。(图/钱平虎,文/黄为民)
石柱山风景区
景区位于宁国市霞西镇石柱村境内,距宁国市城区34千米,距宁绩高速甲路出口5千米。景区规划总面积40平方千米,核心景区有10平方千米。
石柱山风景区特点是奇、险、秀,有5个核心景点。其中最奇特的景点是 “石观音”:一座70余米高的“飞来”巨型石柱屹立山顶,上细下粗,与地相接处方圆约20平方米。外形笔立巍峨,内质沉静肃穆,其神情体态酷似普度众生的南海观世音菩萨。但见她双掌合十,面西趺坐于莲花宝座。其头带的金冠、合起的掌势以及眉眼神情、衣袍褶纹无不形神皆备,惟妙惟肖。(赵祖军)
(童达清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