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新智
微信版第1279期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回望我们党的历史,凡是我们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做得好,我们的革命事业就能成功、就能取得胜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历史的铁律。中国共产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其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成就的伟业都是在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下取得的。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根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只有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遇到各种风浪和挑战时,才会安如泰山,坚如磐石。
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联系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
发生在广德大地上可歌可泣的革命传奇故事,是广德党史的辉煌篇章,也是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创造人间奇迹的最好诠释。
广德暴动坚持斗争1年零7个月,是皖南地区坚持斗争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农民起义,靠的是人民的英勇牺牲。
1930年3月,王金林和邓国安从当时最为迫切的粮食问题着手,发动和组织花鼓塘一带的农民开展大规模的分粮斗争。先后在董家冲、陈塘、戈村等地分掉大地主的粮食十多万斤,并缴获了一些枪支。威震遐迩的广德暴动以分粮斗争为标志,揭开了斗争的序幕。王金林领导的皖南红军游击队也在这时成立,分粮斗争胜利后,迅速转入武装斗争。
4月,王金林率部到独树街活动,贫苦农民和纸工纷纷报名参加红军游击队,在广德西南乡和与广德毗连的郎溪县姚村地区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赤色区域面积达600多平方公里,人口有5万余人。在皖南红军独立团宣告成立的同时,广郎宣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郎溪境内隆重召开。王金林在会上作了“关于红军与劳苦群众团体应有的关系”的演说。大会选举产生了广郎宣苏维埃准备委员会。1年零7个月的革命斗争中,广德 97人壮烈牺牲,可谓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军,山山埋忠骨,岭岭铸忠魂。
1929年王金林与同乡张国泰等合影谢应凤,1906年出生于安徽省广德县凤桥乡(今柏垫镇)西坞村,1930年参加红军。不久,任宣城、郎溪、广德、宁国、浙江孝丰等地区的妇女主席。期间,积极组织妇女学习文化,动员妇女参加红军。1931年3月的一天,国民党广德县政府派出大批军队分几路围攻红军游击队。她得到消息后,当即将手中小孩交给婆母,又将红军人员名单让婆母藏起来后,冒着生命危险抄小路上山给红军报信。不幸在途中被敌人逮捕,经搜查,发现她藏于衣服内的红军袖章,便认定她是红军人员,强迫她带路找红军,她断然拒绝。为了引敌人开枪,她严词痛斥敌人。敌人朝她连开两枪。山上的红军听见枪声,得以迅速转移。而她却在敌人的枪口下壮烈牺牲,年仅25岁。
新四军在广德大地同敌人浴血奋战、屡建功勋,靠的是老百姓的衷心拥护。
1943年,新四军十六旅尾随日军,挺进广德。在广德人民的大力支援下,新四军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打击日伪军,回击国民党顽军的进攻,建立了郎广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基地。自1944年起,新四军十六旅在广北杜家坟、水东岕、韩家巷、云门寺等地办起多个小型军工厂,如兵工厂、被服厂、印钞厂、印刷厂等,部队利用兵工厂自己试制手榴弹和部分炮弹,维修枪炮。各团都有一个相当规模的被服厂,统一缝制子弹袋、军服、蚊帐等。印钞厂负责印制发行抗币。印刷厂负责印刷《火线报》《烽火台》《苏南报》等报纸和抗日宣传材料。十六旅还在砖桥组建了一所后方野战医院,从各团抽调一批医务人员,专门担任抢救医护伤员的任务。部队还动员干部战士开展生产自给活动,开荒种菜、养猪、喂鸡等,这既密切了军民关系,又改善了部队生活。
广德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新四军子弟兵,为国家为人民.参军顶光荣,抗日是英雄。”为了适应反攻阶段的需要,郎广地区出现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扩军热潮。根据地人民纷纷把自己的子弟送去参军。“抢花”是当时报名参军的一种方式,谁抢到大红花就能入伍。许多党员、贫苦农民、纸业工人和青年积极分子纷纷要求参军抗日,出现许多父为子、妻为夫抢花、兄弟争花的动人场面。在广德山北召开的征兵大会上,砖桥一个乡就扩军两个连。西湖、独山两乡有130余名党员、青年报名参军。广北地方武装很快发展到6个连。
新四军十六旅驰骋广德大地,视百姓如父母。他们在郎广地区抗日反顽,建设根据地,保护群众利益,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拥护。新四军纪律严明,爱护老百姓,经常给驻地群众挑水、砍柴、栽秧、耘草、割稻。人民群众也像对待亲人一样拥护自己的子弟兵。部队每到一处,群众就给他们送柴、送米、洗衣、洗被、护理伤病员。独山乡宁村、王村两个保的妇女,赶做了1462双布鞋送给新四军,一针一线体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山北乡溪口保和杭村乡的群众在端午节包了180多斤米的粽子,以及糯米饭、麻饼等慰劳抗日将士。1945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广德妇女将平时节省下来的6700元捐献给部队。
1944年3月29日杭村大捷中,当地群众组织了有一百多人的担架队,家家户户忙着烧茶烧水,支援参战的子弟兵;三次天目山反顽战斗期间,广德县成立支前委员会,担负繁重的支前任务。广德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十分重视支前工作,把筹粮、护粮、运粮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来抓。为保证战役的胜利进行,粟裕司令员一天一个电报,要求把粮食按时运到,不得延误。广德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许道珍,不分昼夜动员并亲自带领民工运送粮食到浙西前线,再把伤病员从前线接回来。做到部队打到哪里,粮食就送到哪里。
当时,支前运输线有3条,其中,广德就占有两条:一条从广德卢村经同溪通往孝丰前线;另一条从广德祠山岗经长兴、泗安通往天目山战区。据统计,广德共派出常备民工1881人,郎溪派出常备民工1286人,随军参加抢运粮食、弹药和护送伤员。各级领导分工负责,还组织临时民工参加支前工作。支前民工肩挑车推,跋山涉水,徒步数百里,确保了前线部队的粮草供应。广德一区杭村、松墩两个乡的纸工,主动筹款10400元,附上一封慰问信,慰劳苏浙军区第三纵队。人民群众用肩挑、车推、驴驮、船运等方法,从千里之外将大量的粮食、弹药等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前线,将伤病员送往后方医治。
广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支前工作,前方需要什么就支援什么,新四军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不惜倾家荡产,全力支援前线。有的把自己所存的银圆全部拿出来;有的自动把房子拆了,把横梁、门板送给部队做工事;有的把很少的一点点存粮,甚至是仅有的一点谷种拿来供部队食用。在前线抢救伤员时,民工们冒着敌军的枪林弹雨和敌机的轰炸扫射,快抢快运,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事迹。
广德围歼战歼灭国民党兵8万人,取得渡江战役的第二场伟大胜利,靠的是广德人民的无私奉献。
1949年,为迎接解放大军,山北区委布置每个保准备10名熟悉地形和路线的人给解放军做向导,广德人民自发为大军指路。同时派门口乡乡长郭石生率武工队到邱村活动,监视敌人,保护那一带的两座粮库。
在人民解放军围歼国民党逃敌的战斗中,广德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大力支前,做了大量工作。在广德境内活动的太滆分工委和路南分工委,早在解放军渡江之前,就根据中共皖南地委和苏浙皖边工委的指示,部署迎接大军渡江和准备接管城市等工作。他们从收音机里收听到大军渡江的消息后,群情振奋,奔走相告。24日,太滆分工委兵分三路,下山迎接解放军,接管城市。下属的山北区委及时派人去广德邱村保护和接收国民党政府的粮库,布置每个保准备十名熟悉地形和路线的人给解放军当向导。路南分工委副书记许道珍和柏垫中心区委书记史纪昌奉命接管广德。26日,史纪昌率游击队向广德城进发,第二天进城与驻广德的第九兵团供给部长取得联系。28日,许道珍进城,成立临时政权机构,组织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投入紧张的支前工作。
为了支援前线,地方与部队共同组织了广德县支前委员会,主任由第九兵团供给部长担任(兵团供给部长很快随军东去,职务先后由经过广德的军供给部长代理),副主任由许道珍和军供给部长担任,史纪昌及各师供给部长担任委员。在4月28日至5月6日的九天中,广德共接待了第二十四、第二十五、第二十七、第三十三军等九个军的部队。由于过境部队太多,支前工作十分繁忙,但大家情绪很高,废寝忘食,日夜工作,为解放军供应了大量的粮食,仅邱村一个区,就为解放军提供粮食400多万斤。其中包括国民党政府邱村粮库的粮食320余万斤,向群众借粮上百万斤,游击队征的2万余斤。城关一地也筹集了40余万斤。由于支前工作做得及时,解放军在广德歼敌和休整期间,粮食从未发生问题。广德人民对部队的大力支援,为广德围歼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4月,第三十三军通过誓节渡
广德的抗美援朝运动风起云涌,席卷全县,靠的是广德人民的全力支援。
广德县抗美援朝运动从1950年7月开始,至1953年,广大热血青年踊跃报名,要求参军参战;广德民众全力声援,广泛地开展了爱国增产竞赛、捐献飞机大炮、拥军优属等活动,以饱满的革命热情、爱国主义行动和国际主义精神谱写出一曲广德抗美援朝的动人乐章。
1950年5月23日~28日,全县人民掀起保卫和平签名运动,23423人在和平宣言上签名。5月30日,广德县成立了“广德县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7月23日,广德人民积极响应全国总工会的号召,成立了“广德县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反美运委会”的组织领导下,广德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号召,县、区、乡分别召开大会,愤怒声讨美帝侵略罪行。从7月23日至29日,全县各地连续举行反美游行示威。8月1日,县城再次举行声讨美帝侵略罪行大会,县城工人、农民、工商业者、青年学生等各界群众2000多人参加了游行示威。这充分表达了全县人民热爱和平的深切愿望和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扩张阴谋的决心。
1951年2月,抗美援朝广德分会在县城成立。在分会的领导下,广德抗美援朝声浪一浪高过一浪,4月达到高潮,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县城召开声讨美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大会,参加大会的人数达7000多人;会后,广德城乡有40余处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强烈抗议美帝侵略行径;游行队伍声势浩大,威武雄壮,展示了广德人民抗美援朝的坚强决心。参加游行的人数高达159210人次。有15万广德群众在世界和平理事会发出的《斯德哥尔摩和平宣言》上签名。县直机关、厂矿、学校、商店、企事业单位和159个乡村订立了《爱国公约》。8月15日~17日,广德军民隆重集会,热烈欢迎赴朝慰问团代表,慰问团代表胡善甫在县城和誓节区分别作了报告,广德民众聆听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及广德籍志愿军英勇善战的故事,无不为之感动,为祖国拥有这样的英雄儿女而自豪。到会军民共计13000人。
1951年,县委就关于土改期间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1000名征兵任务作出决定,号召广德青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踊跃参军。号召发出后,在这片具有革命光荣传统的热土上,旋即卷起一场参军参战热潮。广大青年更是热血沸涌,义愤填膺,纷纷前来报名,强烈要求参军参战。父母送儿上战场,妻子送夫上前线,交织起一幅幅激动心弦的壮观画面。10月25日,广德军民2000多人隆重集会,热烈庆祝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一周年。庆祝会后,本县又一次掀起参军热潮。一份份参军申请如雪片飞来,一批批青年戴上大红花,在锣鼓喧天的欢送人群中,走向朝鲜战场。至11月底,全县共有1397名青年光荣入伍,超额完成了年度征兵任务。有220人在抗美援朝运动史上放射出绚丽的光辉,永载史册。
抗美援朝老兵王培顺
1951年6月,全县开展抗美援朝捐献运动,全县人民响应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捐献飞机大炮的号召,热烈开展捐献运动。至11月28日,共捐款6.68亿元,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广德县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专门就支援抗美援朝作出相应决议,号召各界人民为捐献“广德号”战机1架做出贡献。文艺战线随即组成宣传队,编排节目,开展义演,将130万元演出费全部捐献给抗美援朝广德分会,以此表达对抗美援朝的支持。学校开展勤工捐献活动热情更高,誓节小学的师生们把挖药材、拣废品卖出的8万元钱,全部捐给抗美援朝广德分会。抗美援朝以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教育了人民,极大地鼓舞起广德人民的革命激情和劳动热情,成为恢复和发展当时国民经济、推动社会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
前方打仗,后方支援;拥军优属,情深意长。当广德一批优秀儿女奔赴朝鲜战场与敌人浴血奋战之时,中共广德县委号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制定了优抚烈军属的相关政策。每当春节期间,县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组织慰问团,对烈军属进行慰问,或到驻广部队进行慰问演出,并捐赠物品。在农忙时节,农村成立代耕组,对农村中的烈军属的田地实行代耕。当时,全县有3818户烈军属的耕地享受了代耕优抚,有1683户烈军属享受工票补贴。1951年,全县共计代耕土地13261亩。使烈军属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和鼓舞,在生活上得到补贴和优抚。当年,拥军优属活动中,给烈属发放抚恤大米75768斤,发放优待大米76068斤;发放抚恤金837.302万元;给驻广部队捐献肥猪4头,香烟45条,人民币25万元,体现了广德军民的鱼水之情。
(作者系中共广德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编、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