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红庄刘村“任重”更“道远”——宣州区孙埠刘村红色文化资源调查与思考
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发表时间:02-22 16:42

徐永剑

微信版第1275期

地处宣城东南部的孙埠镇刘村位于水阳江畔,总面积11.5平方公里,生态优良,商贸发达。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起,宣城革命在刘村的水巷、嵇村、董村、董村沟等地历经了开辟、发展、壮大的过程,孙宗溶、江干臣、向阳、彭海涛等老一辈革命指战员曾在这里战斗、生活多年。时值今日,他们留下的战斗故事和革命传统仍然在当地群众中交口传颂。(本文“宣城”指原宣城县,即现在的“宣州区”)经走访、了解和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现对该区域主要革命活动及革命遗存作初步统计和调查分析。

01

历史背景

1927年11月,宣城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宣城独立支部成立后,组织委员江干臣(孙埠江家场人)分工在宣城东乡发展党员,组织农运活动,播下了第一粒革命火种,江家场、水巷、董村等地相继有了党的活动。1928年初,省临委特派员周心抚与江干臣等在孙埠南部山区运筹谋划,在刘村隔河的劳山建立中共宣城县临时委员会,积极争取茶花岭等地活动的陈文农民自卫武装力量。庙埠暴动失败后,1931年,中共宣城县委在孙埠成立,党组织在洪林、孙埠、嵇村一带活动,逐步扩大到水东、城关、水阳、周王、溪口等地。张恺帆以及革命烈士凌霄、刘文龙等先后来孙埠参加革命工作。

抗战爆发后,1937年12月,江干臣在孙埠组织“七人七枪”抗日武装,后在投奔皖南新四军途中被国民党政府缴械。1939年初,江干臣与何立真(水巷人)到云岭新四军军部,向皖南特委反映情况,要求派人来孙埠领导抗日。1939年4月,皖南特委派来罗白桦、孙宗溶、洪琪,成立中共宣城特别支部(罗任书记)。他们以孙埠区抗日动员委员会(动委会)干事身份公开活动,陆续建立青抗会、农抗会、妇抗会等团体,积极发动群众抗日。9月,成立中共宣城县工委(罗任书记)。11月,国民党将孙埠划为“赤化区”,解散动委会并监视我党人员,阻碍群众抗日。

1940年1月,中共宣城县委在孙埠成立(孙任书记),并建立桂峰、亲睦、佳山三个区委。11月,国民党迫害郭国祥、暗杀何立真、何鸣高、王作梅等我党人员及进步人士。12月,向阳、彭海涛来孙埠工作,彭任县委书记,孙宗溶调回皖南特委。皖南事变后,县委发动群众,联络、掩护新四军失散人员,全力协助新四军北撤转移。1942年6月,彭海涛、向阳、上官绪德等在孙埠茶花岭成立宣城游击队,建立县委武装。11月,县委改组,陈洪任县委书记。1943年12月,皖南支队宣城游击大队成立,分设南山、沈村、西进区队,领导地步哨、猎户队、冬防队等群众抗日组织,打击日、伪、顽、匪势力,陆续建立乡级抗日民主政权,形成了北抵南漪湖,东至洪林、毕桥,南到水东、黄渡,西达杨柳、寒亭,涵盖宣城大部分,纵横百余里的宣东抗日根据地。1945年9月底,宣城县委集中人员从嵇村启程北撤。10月初,彭海涛、向阳等根据苏浙区党委决定,率队返回孙埠嵇村、董村等地,留守宣城继续斗争。11月,突遭国民党部队包围,队伍被打散,向阳在洪林突围时牺牲,彭海涛在孙埠被捕(后越狱脱险)。1946年10月,原宣城游击大队队员方全胜、张启龙等组织小武装,在孙埠、水东进行游击活动。1947年春节,彭海涛来宣并向他们传达郎广工委指示,恢复党组织对宣城游击斗争的领导,并确定武装力量为宣城武工队(方任队长),组织他们寻机打击佳山乡等地国民党反动势力,配合上级组织在宣郎广宁交界处开展革命活动,迎接宣城解放。

02

红色资源

孙埠革命活动始于江家场、水巷、中村、孟村、董村、姚村等地,党组织建立、发展、壮大过程中,特别支部、县工委、县委的成立,以及抗日游击大队指挥等革命活动主要集中在嵇村、董村、董村沟、姚村、邱村等地。(水巷、董村、嵇村、董村沟在现孙埠刘村内,江家场、中村、孟村以及姚村、柯村、劳山、张墅革命活动频繁地等均与刘村相邻)1、水巷宣城革命活动最早地点之一。1927年冬,江干臣来此发展党员并组建支部(杨德山等),成立农民协会。1938年冬,皖南特委派来党员董兴华,以小学教师为身份开展抗日工作。1938年下半年,江干臣发动孙埠进步大学生郭国祥、水巷乡绅陈光普(满清议员)等在孙埠成立抗日动员委员会。1939年4月后,罗白桦、孙宗溶等在水巷五显庙建立小学,由地下党员、桂峰乡长何立真负责,洪琪以及党员江兴、杨国典等先后在此任教(课本主要有新四军油印资料和国民党督学的两种),教唱革命歌曲,办妇女识字班,发展党员,宣传救国道理。5月,孙宗溶等在五显庙千人大会上作演讲,宣讲形势,号召群众团结起来,共同抗日。1940年11月,国民党108师在水巷枪杀何立真,形势紧张,孙宗溶被迫隐藏在水巷狮子山上的山洞。1942年5月,经彭海涛等警告无效后,向阳、李大成到水巷处决了叛徒何其雄。1943年11月,向阳根据水巷地下党员王先贵发现的情报(地主肖董事买大量的菜),率游击队员王平、宋云道、龚光启等7人,化装成砍柴人,从孟村奔赴施村,在肖董事家中巧妙地歼击国民党桂峰乡公所反动武装,缴枪20余支,为成立宣城游击大队创立了条件。冯文华与邻居何立真曾以做豆腐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38年8月经杨国典、江兴介绍入党,解放战争中担任宣城武工队联络员,多次传送情报。水巷曾驻有伪军一个中队,日伪往来频繁。一次,县委财经部长杜维佑因劳累过度,高烧不醒。水巷一农户冒着全家生命危险安置他养伤,并帮助其脱险。五显庙已毁,解放后建有一小学,已废弃;江玉兴同志留存有五显庙召开“农抗大会”时教唱的抗日歌词《吃菜要吃心,当兵要当新四军》一份;何立真烈士老宅已拆除,后院仍保留原貌,村边有何立真、何其杰(烈士,何立真三子,1938年参加革命,曾任中共茅东县委组织部长,1943年11月牺牲于金坛)墓及碑文;村边山上有日寇碉堡遗迹两处。2、嵇村普遍拥护革命,群众基础好。1938年5月,日寇第一次侵占孙埠后,国民党政府逃往周王山区,周边大部分群众“跑反”至此。1939年10月,孙宗溶在嵇村“山里小学”教书、隐蔽工作。在我党领导、发动下,当地群众尤其是青年农民多数参加武装斗争,逐渐成为游击斗争的后方基地。在一次敌人扫荡中,山头周姓老师即使家中烧光、抢光,也妥善保管好根据地税收钞票。游击队在“嵇村山凹”处设立根据地卫生所,所长、军医为老红军廖良白担任,向阳、上官绪德、方全胜等在峄山战斗中负伤后均转移来此救治。1945年7月,陈洪、彭海涛在嵇村接见汪伪空军飞行员黄哲夫、国民党重庆八大队轰炸员秦传家(孙埠人),听取和商议他们驾机起义有关事宜。山里小学、徐德甫烈士老宅、游击队卫生所(山凹)旧址待考。、

3、董村又称小董村,村中有通茶花岭古寨小路,革命活动开展较早。1927年冬,江干臣来此发展党员,建立党小组(熊岐山、董涛等),并成立农民协会。1942年6月,向阳、上官绪德等从此地出发到宁国港口国民党淄重营购买步枪、冲锋枪,当晚返回董村董涛家,彭海涛称“可以打游击了”,随后便在茶花岭“东侧山沟”成立了“山里游击队”,成员主要有:向阳、上官绪德、黄治华、洪德才等,成为中共宣城县委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1945年9月,县委组织武装和党政人员北撤前,在董村举行纪念黄治华、汤富林追悼会,散发“告宣城人民书”(“暂时告别家乡父老,不久就要打回来”等内容),周边及孙埠街上知名人士、统战对象纷纷参加,送来花圈,怀念英雄。10月,彭海涛、向阳率队经毕桥、洪林返回董村活动,从董村出发到鸡头岭烧毁敌人碉堡及大批弹药,后转到鸦山一带活动。董涛,1927年加入党组织,曾担任冲岭支部书记,后任根据地南山、河东税务分局长。董尔贵,1943年2月参加革命,曾任宣城游击大队东南支队长,1945年10月被国民党156团杀害在孙埠小山头。董尔贵烈士墓及老宅保存较好,董涛老宅、茶花岭山里游击队成立地点待考。4、董村沟旧称大董村、皂角冲、冲岭,地处宣城、郎溪、宁国三县交界,三面环山,地势险要,高处视野开阔,便于观察,革命基础牢固,是宣东抗日根据地的后勤保障基地和县委机关常驻地,民间有“宣城井冈山”之称。县委在堡垒户董尔早家中设兵站并保管根据地粮食等物资,陈洪、彭海涛等常在该处召集会议。1943年12月,县委在董村沟召开会议,正式成立皖南支队宣城游击大队。1944年2月,县委在董村沟召开会议决定,按游击队三个区队活动的地区成立3个区委,即南山区委(书记周集武)、西进区委(书记江汉)、沈村区委(书记黄治华)。1944年4月,吕辉率汤富林、喻家顺等来董村沟与陈洪、彭海涛会面,打通了泾宁宣地区与宣城抗日根据地的联络,并进而同苏浙军区取得联系。一次,国民党特务冒充商人来董村沟“谈判”,称准备收购粮食并到水巷开煤矿,杜维佑等予以接待并很快识别其“策反”的阴谋。1945年7月8日,余华、张西源等带一个班10多人,从董村沟出发,经广德、长兴到仰峰卡,护送黄哲夫等(有一日本俘虏)到苏浙军区,联络有关驾机起义事项,归队时接回在苏浙军区医院治疗的向阳。根据地利用从沈村、亲睦乡的缴获,由王贤良等在董村沟、移村、大塘磡开办被褥厂,加工子弹袋、便衣、被褥等,村民积极性非常高,几乎家家户户参与。1945年春,天目山战斗后,苏浙军区吃粮困难,八支队陶勇率领所部1个团,来董村沟休整就食1个多月。1948年春,国民党108师200多士兵到董村沟砍百姓毛竹,我武装人员进行劝导、驱离。该村群众为掩护革命,做出了巨大奉献和牺牲。如,在国民党52师偷袭董村沟时,税务干部黄忠连同一担税票被其掳去,后惨遭杀害;村民汪中树,在为游击队送信时被日寇射杀,1954年云岭督导区追授为革命烈士;董尔早住处及其家人多次遭国民党打砸、迫害。县委机关驻地董尔早老宅部分尚存,宅内和其他村民家中存有游击队使用的一些物品(石磨、马灯,打草鞋、装粮食等用具)。

03

有关分析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革命前辈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依靠、忠于人民群众的情怀,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革命气节,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构成了宣城革命核心红色文化和精神,不仅是红色文化资料,更是宣城人民宝贵的历史财富。保护开发好刘村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把现有的资源转换为思想教育阵地和经济产业优势,既是纪念革命前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更是打造“山水诗乡、多彩宣城”,发展红色旅游,促进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

近年来,踏游革命纪念地,寻访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普遍欢迎的生活方式。中央及国家保护开发利用革命遗址、促进农民增收、全域旅游发展、乡村振兴等政策表明,特别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深化、拓展,以及在建党100周年、抗战胜利75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的有利契机下,充分利用刘村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并与优良的自然资源结合起来,打造红色主题生态旅游区,呈现出极好的机遇。综合来看,刘村境内红色资源存在着如下特点:一是区位优势明显。紧邻苏浙沪,离宣城城区仅10公里,交通便利。二是生态环境优良。东靠茶花岭,西临水阳江。植被茂密,盛产毛竹、圆竹、皂角、茶叶、蚕桑等。三是红色资源集中。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时期,根基牢、贡献大,具有典型的革命老区特色,特别在抗日战争期间是游击斗争、革命政权活动的指挥中心和枢纽,领导活动多、革命事迹多,是宣城人民团结起来开展革命的代表和缩影,是宣城革命精神发源地、承载地。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保护革命遗址、开展革命教育、发展红色旅游等方面,刘村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是保护与开发意识和能力薄弱、基础设施投入不够、遗存规模小且失修毁损严重、有关革命事迹有待深入挖掘整理、缺乏统一规划、与周边旅游发展配合联动不足等。

04

措施建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学习借鉴周边和其他省市保护与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经验,利用宣城东部革命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用足用活乡村扶贫、乡村振兴、基层组织建设、全域旅游、“昔日根据地、今日新农村”建设等项政策,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采用争取上级支持、地方众筹、吸引社会力量、招商引资等灵活方式,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大力发展孙埠刘村红色旅游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应当多方联动,尽快尽早实施。1、提高重视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也是培育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地方党委政府要站在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高度,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纳入总体工作布局,和党建、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等一同部署考核,破除投入大、收效缓,甚至会带来负担的思想和行为。具体推进过程中,要树立主体意识,明确组织机构,协调统筹党史、档案、文化、旅游、规划等部门,定期会商、统一推进。

2、编制规划组织相关学术理论专家、党史研究学者、专业组织等通过实地调查,编制刘村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总体规划,重点明确保护开发范围、资源市场分析、发展目标定位、项目布局构想、运营管理模式、旅游商品生产销售等内容,专业策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与江家场革命烈士陵园、水阳江漂流、鸦山古道、茶花岭古寨、稽亭岭、水东老街、亲心谷、龙泉洞等周边旅游项目融合,打造红色旅游景点,争取刘村红色旅游在宣州东部大景区中的发展地位。突出特色,积极开展A级旅游景区以及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国防教育、未成年人教育、党校培训、革命影视拍摄基地等争创活动,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    3、建设项目根据规划和地方实际,统一开发,先易后繁,分步推进。整合包装刘村境内特有的红色文化和自然生态等资源,以董村沟为主,水巷、嵇村、董村为辅,串点成线,完善配套措施,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宣东抗日根据地”革命历史主题旅游园区,实现由纪念地向旅游地提升。学习借鉴苏浙沪以及井冈山等地红色旅游发展经验,坚持静态“陈列展示”与动态“亲身融入”理念并重,组织实施系列旅游项目。具体设想:水巷,以孙埠镇抗日动员委员会为主线,在水巷学校(原五显庙)设立孙埠抗日主题陈列室;修缮何立真、何其杰老宅及烈士墓,陈列展示烈士革命事迹;利用村边山头碉堡遗迹,修建有关新四军攻打日伪军场景演示景点。嵇村,利用农村文化广场,建设新四军红色文化展示墙,介绍游击队在嵇村事迹;修缮徐德甫烈士老宅,展示烈士事迹;重建宣城游击大队卫生所,陈列展示当地群众掩护、帮助游击队,军民一家亲的动人故事;修建原“山里小学”,展示孙宗溶等在孙埠传播革命的故事。董村,利用董尔贵烈士老宅,展示新四军东南支队和烈士革命事迹;在茶花岭“东侧山沟”处修建游击队塑像、游击队“草棚、锅灶”等生活场景,模拟游击队“灭鬼、打顽、铲匪”战斗场面,展示“山里游击队”艰苦生活和英勇战斗故事。董村沟,着力打造“宣东抗日革命根据地”“皖南支队宣城游击大队”“中共宣城县委机关(抗日期间)”革命旧址核心景观,修复县委机关(董尔早老宅),可设立“董村沟革命陈列馆”,展示包含中共宣城独立支部、庙埠暴动、宣南红军游击队、狸桥新四军二支队、宣城游击大队、峄山战斗、宣城解放,以及恽代英、肖楚女、祖晨、罗白桦、孙宗溶、杜维佑、彭海涛、向阳、吕辉等宣城主要革命活动及重要人物事迹。利用部分群众老宅,修复新四军被褥厂,再现当地群众支援革命,赶做服装,积极抗日生动场景。  4、宣传营销精心策划有关主题宣传活动,展示刘村红色文化形象。请进来,举办刘村红色旅游招商推介、党员团员瞻仰革命、书画艺术采风、红色旅游发展座谈、新四军研究、红色后代忆革命长辈、红庄骑行、根据地唱红歌等活动。走出去,利用主流媒体、互联网等载体,面向长三角广泛开展资源推介,开拓市场,打响品牌。发动群众和社会各界,收集整理、总结提炼刘村的革命历史物质遗存、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挖掘乡村风土人情,整合山水树木、饮食特产等资源要素,组织策划“红色刘村”系列图书、影像等资料作品,诠释刘村红色文化内涵,高品位传播刘村红色文化资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刘村革命故事虽时隔久远,但其特殊年代的红色背景,加上当地群众向往、拥护、支持革命浓厚的感情基础,有了党组织、社会各界重视和逐步实施,历史赋予孙埠刘村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个“金饭碗”一定会捧出香甜的果实。                                            

(作者系宣州区史志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