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兵
微信版第1314期
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葆华是李大钊的长子,从小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熏陶。李宏塔是李大钊之孙、李葆华之子,是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典范。2021年6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总书记亲自为他戴上了“七一勋章”。让旌德人民引以为豪的是,李大钊祖孙三代都与旌德有着红色情缘。
李大钊与旌德的红色情缘
1924年,李大钊作为中共首席代表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就在这一年,一尊马克思银像从莫斯科被带到了安源路矿。据皖南革命先驱梅大栋的妻子、马克思银像的守护者朱少白回忆,这尊马克思银像是在共产国际的会议上,共产国际赠送给中国共产党的。
1925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运动遭反动军阀镇压后,时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秘书的中共党员梅大栋,携带这尊马克思银像历经千难万险,辗转回到家乡旌德。他学习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经验,结合旌德的实际情况创办了农民夜校,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旌德成立了皖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旌德三都农民补习夜校支部(即中共旌德三都农民补习学校支部),直接隶属中共中央局,点燃了皖南革命的星火。
1927年5月16日,在旌德党组织的领导下,爆发了旌德农民暴动,比八一南昌起义还要早两个半月,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实际参加暴动的是旌德的仕川农民自卫军,暴动曾被称为仕川农民暴动。
李大钊代表中国共产党接受共产国际赠送的这尊马克思银像,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象征,见证了旌德早期共产党人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的建党精神,是旌德早期共产党人的信仰之光。
这尊马克思银像目前珍藏在旌德县档案馆,为国家一级文物,是全国唯一一尊马克思银像。
以这段历史为背景进行艺术加工,中共宣城市委宣传部、中共旌德县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了院线电影《六号银像》,讲述了旌德梅家三代以坚定的信仰和热血生命守护住珍贵的马克思银像的故事。
李葆华与旌德的红色情缘
1997年是仕川农民暴动70周年。这年4月,时任中国革命老区促进会名誉会长的李葆华,为正在筹建的“仕川农民暴动纪念碑”题写了碑名,为“仕川农民暴动旧址”题写了旧址名。
仕川农民暴动旧址建于清代后期,为仕川下门喻氏支祠,系砖木结构四合院,面阔12m,进深20m,总面积240㎡,建筑面积200㎡,正屋高约7.5m,两进五开间,每进进深2间,两旁有回廊,中间有天井。1989年5月13日公布为旌德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宏塔与旌德的红色情缘
1997年5月16日,时任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的李宏塔等到旌德参加了仕川农民暴动七十周年纪念大会,并专程去仕川乡(今为俞村镇仕川村)慰问了老区人民。李宏塔等在仕川召开了座谈会,参观了仕川农民暴动旧址。后经旌德县民政局行文上报,安徽省民政厅拨款2万元修建纪念碑。
2003年9月,仕川乡撤乡前夕,已经担任省民政厅厅长的李宏塔再次到仕川乡视察,检查仕川农民暴动纪念碑建设工作。2007年5月,在仕川农民暴动八十周年之际,仕川农民暴动纪念碑在俞村乡(今为俞村镇)仕川村村口落成。纪念碑砖石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260平方米,建筑面积9平方米,大理石砌成的台阶共五级。整个碑高8米,碑座呈正方体,镌刻有“旌德仕川农民暴动简介”,碑身正面为李葆华题写的“仕川农民暴动纪念碑”九个大字,现被列为旌德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电影《六号银像》即将公映前夕,2023年3月22日至23日,李宏塔第三次来到旌德,先后瞻仰了马克思银像和仕川农民暴动纪念碑、仕川农民暴动旧址等红色纪念设施,并为旌德题写了“旌旗飘扬、忠诚厚德”八个大字,并表示愿意参加电影《六号银像》首映式。
李大钊祖孙三代,都与旌德有着红色情缘,这是旌德的至高荣誉。
(作者系宣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旌德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