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父亲的同事和发小——新四军老战士的故事
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发表时间:05-18 09:57

王明发

微信版第1337期

父亲在世时多次给我讲到:他年轻时有一位同事,还有一位发小,都是新四军老战士,希望我把他们参加革命后的一些事情走访梳理出来,也是对杨滩这块红色土地上的子孙们一个交代,一种“铁军”红色精神的传承。很愧疚的是我没有完成父亲交给我的这项重要任务,在职时忙忙碌碌没有抽出时间开展这项工作。如今想起来这件事情是如此重要,但英雄们已远走,父亲的这同事、发小已过世多年。为了弥补遗憾,本文仅从父亲在世时的讲述中,来缅怀这些先辈。

父亲的同事赵开国

我父亲刘启华是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上世纪初中期曾长期担任广德县杨滩公社党委委员、琳塘大队党总支书记,在这段时间内他和赵开国长期共事,当年赵开国担任琳塘大队党总支委员。

赵开国同志是我们杨滩公社琳塘大队七塔生产队人,他和他家属原来都是公职人员,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为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退职回到老家七塔生产队做农民。听我父亲讲,赵开国参加苏浙皖边区新四军游击队时年级很小,在新四军里做卫生员,还经历过一场重要的战斗,即宁国地村突围战。

当时赵开国本来和他的首长及部分战友已冲出国民党63师的包围圈,进入到相对安全的一个山岭上,但他发现突围中药箱搞丢了,又返回战场寻找药箱,结果不幸被俘,后被国民党军队押送到杭州关押,遭受了种种酷刑的折磨。在坚定的信仰支撑下,他始终没有出卖组织的一个人,后经组织营救,当时国民党认为此人年级太小,也没有什么可榨取的价值,就将他释放了。

解放后,赵开国重新回到革命队伍,并被组织委派到一个金融部门信用社担任负责人,离职回乡后又被组织安排到基层党组织琳塘大队担任党总支委员。在琳塘大队工作期间,他政治立场坚定,工作兢兢业业,一直保持着新四军老战士的本色,为解放后当地恢复生产、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当赵开国和我父亲他们“这一班人”呕心沥血为琳塘大队的发展、群众的福祉大干一场的时候,“文革”再次改变了赵开国的命运,一些“文革干将”向上级组织反映赵开国是变节分子,在被国民党俘获后曾经叛变自首。我父亲曾经对我说;当年我作为“当权派”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面对上级专案组对赵开国专案的调查工作,从党实事求是的原则上,也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当时我父亲和琳塘大队的另一位同事受县委专案组的委托,还专程到杭州市政府找到赵开国当新四军时期的首长王双庆(杭州市政府的一个局级领导),调查当年赵开国被俘事件真相。王双庆不但热情接待了来自老区的基层干部,并以党性担保,实事求是地提供了赵开国无变节行为的文字依据。

因为特殊年代的大环境气候,尽管赵开国原来的首长给他提供了铁的证明,他是清白的,但后来他的这个案子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才被组织彻底平凡。赵开国同志在遭受不白之冤的环境里,从不抱怨,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新四军老战士,始终保持了坚定的政治信仰,相信历史终究会还他以清白。在平反后,赵开国同志虽然年事已高,仍主动积极参加组织生活,为当地发展进步群众福祉建言献策,保持了“铁军”战士的光荣传统,他虽然过世多年,他留给当地的红色“铁军”精神在老区将代代相传。

父亲的发小吴承贵

吴承贵,广德市杨滩镇白马村人,已过世的新四军老战士,是我父亲住地隔壁村的发小,儿时最亲密的伙伴之一。

吴承贵大我父亲两岁,我父亲叫我喊他大伯。我父亲和吴承贵解放前儿童时代都在一起玩耍,一起在白马老街读了两年的私塾,因为两家都是非常穷困,同时辍学,12岁时就在那时的穷乡僻壤流浪。

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初期,现在的杨滩镇的五合村、白马村、燎琳村是新四军苏浙皖边区覆盖范围,这片面积不大的区域是著名的红色根据地,广德南乡境内有新四军部分领导钱敏、许道珍、张思齐、彭海涛、李轩等长期在这一区域活动。吴承贵因无钱读书,和我父亲一样少年时代就开始和大人一起做山活,在根据地的深山密林里经常会遇到新四军武工队、以及新四军民运工作人员,他们在很小的年龄,就接受到新四军为穷人打天下的革命道理。

进白马老街有个进口叫“卡子坑”,这是直通新四军根据地核心区域五合的必经之处,东西两边是森林茂密的高山,山下是桐河源头。吴承贵八九岁就在“卡子坑”为新四军游击队放哨,因为小孩不会引起国民党县大队和乡公所中队的注意,所以吴承贵为游击队做了很多大人不容易做的工作。后来在十四五岁正式加入到苏浙皖边区新四军警卫连,由于吴承贵聪明机智,体质也好,在新四军队伍里成长进步很快,从战士到班长到排长,三年时间不到。

听我父亲讲,有一次我父亲在五合大山里头打碳篓子偶遇吴承贵,他还向我父亲行了持枪礼,还向我父亲宣传了跟着新四军当兵,有饭吃没有人敢欺负等通俗的革命道理。遗憾的是我父亲是独子,上面有四个老人,去参加新四军,家里老老小小无法生存,所以没有和吴承贵他们一起上山打游击。

解放后,吴承贵被组织委派到外地当领导,也是因为家庭负担重和没有多少文化,上世纪六十年代离职回乡当农民。因为吴承贵大伯和我父亲是儿时的朋友,关系如亲兄弟,吴承贵家属我喊她刘妈,刘妈和我妈妈关系非同一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起在裁缝社做裁缝。我在青少年时代经常到吴伯刘妈家,吴承贵给我的印象至今难以忘记。他非常精明能干,虽然从一个军人回乡后成为一个纯粹的农民,可他还就不是一般的农民,计划经济时代很早就开始做点生意补贴家用,而刘妈是裁缝,也能在给村邻做衣服过程中挣到一些钱,所以他们家在那个时代就成为了富裕户。改革开放后吴承贵还在我们家乡办起了第一家私营造纸厂,在他的身上总是闪耀着新四军不畏艰难、一往无前的勇气。

挖掘传承广德南乡红色历史

我家乡杨滩新四军老战士赵开国、吴承贵等革命前辈相继过世,和他们同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同志在世的已经很稀少,对广德南乡新四军战史及人物资料的挖掘整理刻不容缓。广德南乡杨滩、四合、柏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十分重要核心的敌后根据地,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尚不为人知,必须抢救性开展调查普查,把这些工作作为广德党史重要的组成部分来做,不仅是告慰新四军英烈的在天之灵,更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赓续广德红色基因的现实需要。

开展红色历史研究,要紧贴资政育人的需要,要紧贴新时代党的建设需要,要紧贴老区发展振兴的需要,因此,建议当下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杨滩镇为核心,涵盖四合、柏垫开展昔日新四军根据地党的建设、战史、英烈史、主要领导生平事迹等资料征集活动,编撰广德市新四军英烈录。

二、在杨滩镇五合村吴村昔日根据地核心区域筹建新四军红色教育纪念馆(新时代干部实训基地)。

三是加强和原苏浙皖边区司令部覆盖的比邻地区宁国、安吉、长兴、宜兴有关新四军历史研究方面的交流、共同做强“铁军”文化,开展新四军历史实物征集活动,打造一流的红色教育观光旅游目的地,助力老区党的建设和乡村振兴。

(作者系广德市四合乡退休干部)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