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达清
微信版第1456期
作为晚明时期重要的文献学家,梅鼎祚一生勤于纂述,其作品繁多,使人眼花缭乱。笔者在编纂《梅鼎祚年谱长编》的过程中,细为爬梳,基本厘清了其一生的创作活动和著述成果,本文即以其著述为中心,撮列如下,以见其用力之勤勉,成果之斐然。
隆庆六年(1572) 辑《宛雅》八卷成
先是,元朝汪泽民等辑有《宛陵群英集》,明朝中叶该书即已失传,梅鼎祚有慨于宣城文献之佚,决定编写一部乡邦诗歌总集。经过近十年的搜集考订,于隆庆六年(1572)编定成书,由其父梅守德定名为《宛雅》。原刻本序后署“万历纪元前一岁壬申长至日,汝南梅鼎祚禹金撰”,目录署 “里人甘木生鼎祚”。该书凡八卷,收录自唐迄明正德年间共九十二位宣城诗人的诗歌,计唐二人,宋九人,元五十九人,明洪武至正德二十一人,诗凡六百四十六首。前有梅鼎祚自序曰:“兹余方束发,恕录广征,杀青略就。”束发,十五岁,此时鼎祚已有其志,至本年已历十春秋,可见《宛雅》搜罗资料时间之长。
约万历元年(1573) 校刊李先芳《高斋集》
李先芳嘉靖四十四年(1565)曾任宁国府同知,其离任后将在宣城所作诗结集为《高斋集》,寄送梅鼎祚代为校订,由沈懋学手书,宣城知县姜奇方捐金刊刻。鼎祚还代其父为《高斋集》作序,见《鹿裘石室集》文集卷二,康熙《濮州志》卷六收录此序,题作“濮阳李少府<高斋集>题词”。
约万历二年(1574) 刊刻《黄檗禅师心要》《原教论》
嘉靖四十四年(1565),宁国府知府罗汝芳因丁忧离任,将《黄檗禅师心要》一书赠梅守德,本年鼎祚遂与刊行。太仆寺少卿陆光祖又惠寄沈士荣的《原教论》,二书遂同时刊印。事见梅鼎祚《刻黄檗禅师心要序》,《鹿裘石诗室集》文集卷一。查《神宗实录》卷二十七、卷三十六,陆光祖万历二年七月至万历三年三月任太仆寺少卿,可见是二书当刊印于本年或明年初。
万历二年(1574) 编《宣乘翼》八卷成
宣城县因为与宁国府同治,故自古至明,无专志。“《宣乘翼》者,翼宣乘者也。翼之者何?郡乘简而邑阙也。”(梅守德《宣乘翼序》,万历《宁国府志》卷十二)梅鼎祚遂“引诸载籍而渔猎之,上自代史,下暨稗志,次以成编。”专门为纂修《宣城县志》积累资料,随有《宣乘翼》之编。该书成于本年闰十二月,鼎祚自有序,见《鹿裘石室集》文集卷一。此书今未见,亦未见各家著录,当已佚。
万历三年(1575) 刊刻《游白岳诗》
本年二月,梅鼎祚侍父游白岳(齐云山),归后由邑友沈懋学为之校订缮录。梅守德《书儿鼎祚游白岳诗》款“万历乙亥夏日”(《无文漫草》卷十三),沈懋学《游白岳诗引》后署“万历乙亥夏日”(《鹿裘石室集》卷首),可见该集刊刻于本年夏。秋歙县王寅已将是书示诸邑人(《游白岳诗引》,《鹿裘石室集》卷首)。明年鼎祚亦曾将此集寄浙江海宁陈与郊、广东顺德欧大任。这是已知梅鼎祚的第一本诗集。
万历四年(1576) 与修《宁国府志》
本年初,宁国府知府陈俊重修府志,聘梅守德为主修,宣城贡安国、沈懋学、梅鼎祚,泾县张泰来等均与其事。是年鼎祚年仅二十八,因为其诗文主张复古,在修志时不免沿袭其一贯的风格,因此其父曾中肯地批评他:“郡公昨面吾,语汝志文字须明白条畅,令人易晓,不必太事奇古。此语汝所不欲闻,然以见主修者之意耳。其沿革互异,从史为长。”(梅守德《与儿鼎祚书》,《无文漫草》卷十四)万历府志仅数月即已纂成二十卷,较嘉靖府志内容大为增益。鼎祚分纂何卷,今已不可详考。
万历四年(1576) 编定《鷇音》
《鷇音》,是书当早已亡佚,故内容不详。“鷇音“”一词,见《庄子·齐物论》,成玄英疏云:“鸟子欲出卵中而鸣,谓之鷇音。”本年,汤显祖、蹇达、龙宗武、歙县汪道会、谢陛、程本中等纷纷社集宣城,《鷇音》或当为此而集也。盖书曾请汤显祖、欧大任为作序,约成书于本年冬或明春。
万历四年(1576) 编选《唐二家诗钞》十二卷
此为李白、杜甫诗歌选集。书成后,有鼎祚本年作《唐二家诗钞小叙》。其最早刊刻当在万历六年,今山东图书馆及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本,卷首有《李杜诗钞总评》,末镌“万历六年戊寅秋直隶宁国府行梓”牌记,可证。其后多有翻刻,卷数各异。嘉庆《宁国府志》卷二十四著录为十卷,不知何所出,抑或“十”为“十二”之脱耶?
万历五年(1577) 编刻《黄白纪游》诗集
本年二月,梅鼎祚游黄山、齐云山,过歙县,谒汪道昆为《宁国府志》请序,归后辑有诗集《黄白纪游》。四月,寄书歙县训导、钱塘田艺蘅,请其为《黄白纪游》作序。五月十九日,歙县吴守淮至宣城,亦为其《黄白纪游》作序(《鹿裘石室集》卷首)。
万历五年(1577) 为父编《赠处集》
《赠处集》是梅守德一生友人的赠言集。梅守德在《赠处集引》中说:“德东西游走,散逸颇多,箧笥所存,仅余若许,儿子鼎祚虑且益散,裒而录之,锓附家乘,余因许可,刻成则系之斯言,其谨藏之,非曰概以示人也。”(《无文漫草》卷十四)然而今《文峰梅氏宗谱》中未见斯集,可知其早已亡佚了。
万历五年(1577)底 为父编选《沧州近稿》《无文漫草》
本年十一月九日,鼎祚之父梅守德病逝,丧事之余,鼎祚开始为其父编选其休致后遗集《沧州近稿》与《无文漫草》。唐汝迪《沧州近稿序》后署“万历戊寅十月朔日”,徽宁池太兵备道冯叔吉为《沧洲近稿》作序亦在万历六年,可知其竣刻于万历六年底。该二书今国家图书馆均藏有残本。
万历六年(1578) 编选诗集《与玄草》八卷
“与玄者,本扬家童乌事。”(《与玄草自序》,《鹿裘石室集》文集卷四)鼎祚以西汉扬雄父子自喻,该集收近两年诗作,以寄托对父亲的濡沫之情。梅守箕《校次与玄草题辞》: “是草为丁丑而前,皆及其先太中之存,多庭间唱和,而以‘与玄’名草云。”其自序后款“万历戊寅二月既望,汝南梅鼎祚书于鹿裘石室”,可知编成于今年二月。而其目录前刻有“宣州司理闽黄师颜、宣城令豫章詹事讲同刊”,黄师颜八年始任宁国府推官,则《与玄草》当刊刻于万历八年或九年。
万历六年(1578) 开始编纂《八代诗乘》
《八代诗乘》为汉魏六朝的诗歌总集,仿冯惟讷《诗纪》体例而编。其中《汉魏诗乘》收汉、魏诗各十卷附吴诗一卷,刻于万历十一年(1583),其自序款:“万历癸未七月既望,千秋乡人梅鼎祚书于玄白堂。”万历三十一年(1603),史起钦任宁国府知府,极力赞成此事,遂续有《六朝诗乘》之选,收晋诗六卷,宋诗四卷,齐诗三卷,梁诗六卷,陈诗二卷,北朝诗三卷,隋二卷,无名氏附录一卷,完成刊刻于万历三十四年,自序款:“万历丙午春二月朔,江东梅鼎祚撰。”
万历七年(1579) 校刻《谢宣城集》
是刻乃应宁国府推官史元熙之请。今国家图书馆藏本有梅鼎祚序,后款“万历己卯皋月”,皋月,即五月,可见鼎祚之编竣在本年五月。史元熙亦作有《小叙》,后署“万历己卯夏六月书于郡署之吏隐斋”,则全书当于本年底完刻。
万历八年(1580) 编刻诗集《予宁草》
予宁,即服丧。《予宁草》收鼎祚万历六年至八年为父守丧期间所作诗歌,其初成于万历六年,其后续有增补,本年二月鼎祚终丧,三月遂编定是集。其《予宁草序》后款:“岁庚辰修寎月朔,千秋乡人梅鼎祚书于玄白堂。”修寎月,即三月。夏,鼎祚曾以《予宁草》稿本寄欧大任(《欧虞部集》西署集卷六),万历十一年七月,鼎祚至南京访欧大任于青溪,请其为《予宁草》作序,序后款“万历癸未秋八月朔”,则《予宁草》刻定于十一年底或十二年初。
万历九年(1581) 编刻《南游集》
万历七年,梅鼎祚赴南京乡试,其间与刘绍恤、沈应文、顾大典、周光镐、郭子章、吴同春、任山甫、释洪恩等有广泛交游,“盖南来眺三山,登双阙,顾瞻旧宫,引睇陵寝,探六代遗事于墟落棒莽间,定交诸名人作者,投契彼心,一时都人士翕然倾焉。”(周光镐《南游集叙》,《鹿裘石室集》卷首)归后结集为《南游集》。是集本年夏由南吏部验封司郎中周光镐捐资刊刻。
万历九年(1581) 编定诗集《庚辛草》
庚辛,即庚辰、辛巳,此集收鼎祚万历八年、九年所作诗,其编定于本年八月(《庚辛草自序》,《鹿裘石室集》卷首),由沈懋学为其校订,并作序,序后署“万历辛巳蜡月望日” (《鹿裘石室集》卷首),梅守箕亦曾为《庚辛草》作序,序后款“万历癸未中秋月哉生明”( 《居诸二集》卷十),则其刊刻当在万历十一年或稍后。
万历十年壬午(1582) 选辑《缘督集》
《缘督集》为南宋江西文学家曾丰的诗文集,宣城知县詹事讲妻曾氏,故请鼎祚为其选辑重刻。是书凡十二卷,今存,鼎祚曾代詹事讲作《选刻<缘督集>引》,见《鹿裘石室集》文集卷十八,然不存今刻本,不知何故。书后尚有万锜后跋,署“皇明万历癸未四月既望,宣城后学万锜顿首撰”,知此书刻成于万历十一年也。
万历十一年(1583) 编定《梅禹金诗草》
《梅禹金诗草》是梅鼎祚前此所作各诗集的选定本,其所作文原亦应汇入此书,但因故为果,因此仅名为“诗草”( 《与汤义仍》,《鹿裘石室集》书牍卷二)。该集凡二十卷,有“万历岁癸未冬十月朔日”刘绍恤序(《梅禹金诗草》卷首。《鹿裘石室集》卷首录此序作“与玄草序”,误,盖其序含“与玄”“予宁”“庚辛”三草,非仅为“与玄”而发也)。此集国内罕见,日本内阁文库藏有万历十一年鹿裘石室刊本。
万历十二年(1584) 作《昆仑奴》杂剧
《昆仑奴》杂剧全称《昆仑奴剑侠成仙》,今国图存万历四十三年(1615)王骥德、徐渭校订,山阴刘云龙刻本。刻本后有鼎祚“题后”,款“江左小谢书于太一生封鹤台”。小谢,当为歙县谢陛。又一后跋,已残,不知撰人。其自序创作缘起云: “惟时上巳修禊于宛,酒间戏衍其传为乐府,以佐觞政。”(《<昆仑奴>传奇引》,《鹿裘石室集》文集卷十八)杂剧卷首录此文题曰“《昆仑奴》传奇自题”,后款“万历甲辰三月六日,书于邻冢轩竹下”,可知《昆仑奴》作于本年春。邻冢轩,天逸阁内亭轩名。
万历十三年(1585) 作《玉合记》传奇
梅守箕《玉合记序》:“至金元之际,三叹而有余音,遂为《昆仑奴》杂剧与是役也。”(《居诸二集》卷十)《玉合记》创作年代不详,由梅守箕此序可知,其与《昆仑奴》杂剧同时作或稍后,至本年已定稿。今年八月,鼎祚访汤显祖于南京,请其为序(《玉合记题词》,《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三)。十五年(1587),屠隆亦有序(《章台柳玉合记叙》,《栖真馆集》卷十一)。后鼎祚变卖妾氏首饰加以刊刻(《鹿裘石室集》书牍卷五《与汤义仍太常》:“《玉合》刻竣,乃费我姬人金步摇耳。吴越之间,盛行乐部,正缘大序关之以卖珠饰犊也。”)。
万历十五年(1587) 为屠隆校订《广桑子》
《广桑子》,屠隆作于去年。今年十月,屠隆至宣城吊沈懋学葬,嘱托鼎祚为之校订。梅鼎祚《与宁国令君》:“长卿《广桑子》多在左右,临歧再四属我为订,幸即见示。且知公必有定品,并以教我。”(《鹿裘石室集》书牍卷二)宁国令君,指宁国知县水卿谟,屠隆同乡。《广桑子》为调和三教而作,今未见其传,鼎祚具体校订情况不得而知也。
约万历十五年(1587) 校刻江淹《江光禄集》
今玄白堂刻本《江光禄集》十卷,集遗一卷。卷端题“明宣城梅鼎祚禹金校”“从弟蕃祚子马阅”。玄白堂为鼎祚书斋名。是刻依宋本而又有补遗一卷,增补《遂古篇》《咏美人春游》《征怨》三篇,则不限于宋本也。《江光禄集》具体刊刻年代不详,万历二十六年(1598)胡之骥校注《梁江文通集》十卷,即以玄白堂本为底本,则《江光禄集》之刻必在此之前。
万历十六年(1588) 编集《古乐苑》
万历十一年,吕胤昌任宁国府推官,与梅鼎祚交情甚笃,鉴于郭茂倩《乐府诗集》之失,而嘱鼎祚编集《古乐苑》。汤宾尹《鹿裘石室集序》:“宓牺氏以降,抵于六朝,辑其音律可被管弦者,为《古乐苑》。”《古乐苑》凡五十二卷,另有首一卷,目录二卷,衍录四卷,卷帙浩繁,随编随刻,长达数年之久。万历十九年(1591)歙县汪道昆为之作序,当在其年刻竣。
万历十七年(1589) 纂辑《周少隐存集》
南宋宣城周紫芝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词》等,然经宋末战乱,元代《太仓稊米集》已罕见,故汪泽民辑《宛陵群英集》,仅收周紫芝诗一首。明初修《永乐大典》,曾收入《太仓稊米集》,其后不见传本。梅鼎祚自是无缘得见。万历十六年,鼎祚至南京,于书坊得见《竹坡老人词》,归后益搜各典籍中周紫芝佚作,于今年六月编成《周少隐存集》,明年春三月竣刻。
万历十七年(1589) 辑刻《履斋遗稿》
吴潜作为南宋末重要的政治家、文学家,其生前所作甚夥,然至明代,其作亦散失殆尽。去年鼎祚在南京得其《履斋词》,归后遂搜罗群籍,编为《履斋遗稿》四卷,凡诗一卷、诗余一卷、杂文二卷。该书辑成后,交给吴氏裔孙吴伯敬,由伯敬刊刻行世,后收入《四库全书》。“潜原集既佚,则收拾放失以存梗概,鼎祚亦不为无功矣。”(《四库全书》提要)
万历二十一年(1593) 编纂《历代诗汇》
本年约四月,福建莆田人方承郁赴歙县知县任,道过宣城,二人“促膝论心”,一拍即合,方承郁遂请鼎祚编纂《历代诗汇》一书。本年秋,鼎祚已拟定大纲,并拟请歙县谢陛、谢彦章共襄此业,至二十四年八月,已完成七大册,将近全书的三分之一。二十五年春,完成九册,得全书之半。然而此时方承郁“宦清绝异,既乏刻赀,而又不欲烦二三部士”( 《答方伯文》,《鹿裘石室集》书牍卷十一),无钱刊刻,鼎祚被迫忍痛中止。《历代诗汇》遂成烂尾工程。
万历二十一年(1593) 编纂《书记洞诠》
《书记洞诠》初编于何时,不可详考。本年秋,梅鼎祚寄书苏州刘凤,请其为《书记洞诠》作序,并欲于明年春至苏州刘凤处搜书,可见此时《书记洞诠》已经在编。二十三年约十月,鼎祚寄书汤显祖,曰:“弟数年来撰集《书记洞诠》,凡百十四卷,顷方卒业。”(《答汤义仍》,《鹿裘石室集》书牍卷九),亦欲请汤显祖为序,此时《书记洞诠》已基本成书。二十四年春,《书记洞诠》一一六卷全部编成,并于二十五年五月至二十七年陆续开雕。今北京大学图书馆、苏州图书馆均有藏本,其《凡例》后署:“万历岁丙申春玄白堂识。”需要说明的是,《明史》卷九十九《艺文四》著录该书为一百二十卷,实因总目载有补遗四卷,然此补遗并未完成或刊刻,故其实际卷数应为一一六卷。四库本即此。
万历二十三年(1595) 校刻《说郛》
《说郛》是元末明初陶宗仪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初刊于弘治年间,至万历时已罕睹,故鼎祚有此宏愿。本年八月鼎祚至南京,曾寄书姚汝循:“鼎祚来金陵校刻《说郛》,原本讹舛,闻公家槴上有之。此书虽不尽雅驯,有可永日。”(《答姚叙卿使君》,《鹿裘石室集》书牍卷八)姚汝循,字叙卿,号凤麓,浙江永嘉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累官南京刑部郎中、大名知府。鼎祚校刻《说郛》,今未见诸家书目著录,不知未完成,或仅藉其校勘他籍耶?
万历二十三年(1595) 编《[口医]嘘胪志》成
梅鼎祚《与吕玉绳》:“明年(指万历二十一年)则一病几殆,因复跳而南及姑孰,翻二藏者前后几三载,……将破涕为欢,以笑为道也,辑古今之俳谐为《[口医]嘘胪志》三十余卷。”(《鹿裘石室集》书牍卷九)又,万历二十九年《答汤嘉宾》:“近戏撰《[口医]嘘胪志》数十卷,悉子瞻要人说鬼及应春梦婆遗意也。”(《鹿裘石室集》书牍卷十)可知该书的大致内容。书成后,有吴人童某愿出资刊刻,然亦仅刻数卷,因资乏而中止,今遂不得见矣。
万历二十四年(1596) 编《唐乐苑》成
《唐乐苑》是《古乐苑》的续集。其始编于万历二十一年之前,该年梅鼎祚《答方伯文明府》:“弟往刻《古乐苑》五十余卷,昨为《唐乐苑》亦三十余卷。”(《鹿裘石室集》书牍卷十一)是《唐乐苑》尚在编辑中。本年鼎祚寄书吕胤昌:“更续《古乐苑》而为《唐乐苑》四十卷,力不能板传。”(《与吕玉绳》,《鹿裘石室集》书牍卷九)当已编竣。然《明史》卷九十六《艺文一》、《江南通志》卷一九二均著录该书为三十卷,嘉庆《宁国府志》卷二十四记为二十卷,民国《安徽通志稿·艺文考稿》集部卷三十又录为三十八卷,莫衷一是,疑此书未能刊行,各家以传闻而误记也。
万历二十六年(1598) 编纂两朝实录
先是,申时行任内阁首辅,欲开史局以修明历朝实录,欲引梅鼎祚与之,后未果。万历二十年,鼎祚过苏州访申时行,似申仍有此意。二十二年三月癸卯,神宗始开史局(《神宗实录》卷二七一),本年秋,鼎祚以所纂订两朝实录寄申时行:“两朝实录,椟藏有年。初亦私有所札记,将图就质台端。比且史局广开,鸿典肇举……”(《奉答申相公》,《鹿裘石室集》书牍卷十)其事当以申氏已休致未果。鼎祚所纂之两朝实录,当指《大明实录》,十二卷,今存元至正十二年至明洪武三十一年,《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有录。
万历二十七年(1599) 校订《半山藏稿》
《半山藏稿》二十卷,浙江永嘉王叔果著。其侄王光蕴任宁国府同知,与鼎祚交笃,遂请鼎祚为之校订。鼎祚校订完成后并推荐南京刻工丘羲民为之雕板。今万历二十八年刻本目录前有“后学宣城梅鼎祚校”字样。
约万历二十七年(1599) 编撰《宛陵禅莂》
梅鼎祚辑有《释文纪》一书,在搜集该书资料的过程中,他特意将与宣城有关的禅事汇为一编,是为《宛陵禅莂》。本年,他寄书南京报恩寺僧洪恩:“弟子比欲为《宛陵禅莂》一书,无极老师塔铭愿惠一幅,往为罗使君开堂敝郡,所讲何经,时吾师为首座,能记忆否?此宛陵一大因缘也。书成,就吾师序之。”(《与三怀师》,《鹿裘石室集》书牍卷十)今《鹿裘石室集》文集卷十八有《书<宛陵禅莂>四则》,阐述编书缘由及收辑史料标准,然此书是否完成,有无刊刻,不得而知,未见于明末以来诸家书目。
万历二十八年(1600) 《青泥莲花记》编成
《青泥莲花记》专记青楼之人或事,十三卷。原刊本序后署: “万历庚子白露之候,江东梅鼎祚禹金撰。”可见编竣于本年秋。《鹿裘石室集》文集卷十八有《书青泥莲花记十一则》,叙其编纂是书之用心,然《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四讥其“劝百而讽一”,眼光不免狭隘。今鹿角山房刊本校后志署“万历壬寅春闰,宣城梅膺祚诞生志”,可知刊刻于万历三十年,鼎祚从弟膺祚曾参与校订。
万历三十一年(1603) 校订《思澄楼稿》
《思澄楼稿》,四川定远张一鲲著。张一鲲曾任江西道御史,至宣城与梅鼎祚相识,遂成莫逆。万历二十五年,张一鲲即将其所著《思澄楼稿》寄鼎祚,嘱鼎作代为校订,然鼎祚因病一直未暇。本年,张一鲲再托同乡、无为州知州李作舟渡江催促,鼎作才得以完校并作序(《思澄楼稿选序》,《鹿裘石室集》文集卷三)。
万历三十二年(1604) 编纂《三才灵记》成
《三才灵记》,即《才鬼记》《才幻记》《才神记》。其详情可参见《鹿裘石室集》文集卷四各书序。《三才灵记》有万历三十三年蟫隐居刻本,《才鬼记序》后署“万历甲辰十月朔,宣城梅鼎祚撰并书”,可知初编成于本年。今上海图书馆有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收入。
万历三十二年(1604) 开始编纂《历代文纪》
自本年至万历三十八年,梅鼎祚编纂《历代文纪》凡十五种近三百卷,至崇祯年间才陆续刊刻问世。其详情请参见拙文《梅鼎祚历代<文纪>的编纂与刊刻》,载《宣城历史文化研究》2021年第3期,这里不再赘叙。
万历三十四年(1606) 校订《李氏家集》
据谱,宣城李氏一支为唐末诗人李咸用后裔,李咸用诗集《披沙集》即完整保存于《李氏家集》中,与今《全唐诗》本文字多有出入。梅鼎祚应邑人、时任浙江常山县丞李成器之请,为之选定家集,以作续谱之用。鼎祚并为作《宣城李氏家集序》,今存《鹿裘石室集》文集卷二,《西溪李氏宗谱》录此序,后款:“万历丙午夏月日长至,宣城千秋乡人梅鼎祚撰,句甬林芝书。”
约万历三十五年(1607) 为俞安期增订《诗隽类函》
俞安期(1550—1630?),字羡长,苏州吴江人。跟梅鼎祚一样,俞安期也久困棘闱,爱好编书刻书。其所编《诗隽类函》凡一百五十卷,正文卷首题有“宣城梅鼎祚增定”字样,可见梅鼎祚曾为是书的编定提供了资料。该书刻于万历三十七年,则鼎祚参与是书编纂在此之前,权系于此以待考。至于鼎祚具体提供了那些资料,是否参与过全书的策划,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
万历三十六年(1608) 作《长命缕记》传奇
《长命缕记》三十出,其具体创作年代不详,其《长命缕记序》曰:“凡天下吃井水处,无不唱《章台》传奇者,……是时道人年三十余尔,又三十余年而《长命缕记》出。”(《鹿裘石室集》文集卷四)《玉合记》作于万历十四年,三十八岁,其后“又三十余年”,作者已不在人世,“三十余年”当是“二十余年”之误。《长命缕记》若本年作,则为《玉合记》之后二十二年。又,《长命缕记》第一出《提纲》《临江仙》云:“寿星南纪正当阳,老人作戏逢场。”似为鼎祚六十自寿作,本年鼎祚六十岁。
万历三十七年(1609) 校订《冰川诗式》
《冰川诗式》四卷,宁国府通判梁梦阳伯父梁桥著。梁梦阳万历三十二年任宁国府通判,三十三年改东昌府通判,旋离任。其请鼎祚代为校订《冰川诗式》,当在三十六年,时梁梦阳在户部任职。今万历三十七年《冰川诗式》刻本,卷首有鼎祚作“重刻冰川诗式序”,序后款:“万历己酉之秋七月既望,后学宣城梅鼎祚敬撰。”徐朔方《梅鼎祚年谱》系此事于万历三十三年,误。
万历四十二年(1614) 编纂《玄对山水》
《鹿裘石室集》文集卷四《玄对序》:“甲寅夏五,梅雨浃旬,颇饶昼晏。属从子劝条摘郦注之所称奇丽者,因及诸书,偕徐甥穆如更广之,芟芜撮胜,讫于六朝,以存古之遗。唐无与焉。凡三卷,题之《玄对》……明年春,徐甥谋于劝,授诸梓。”可知此书乃与从侄梅士劝、外甥徐昭庆共同编纂,刻于万历四十三年春。今存《玄对》刻本卷首题“江东梅鼎祚汇裁,从子梅士劝、从甥徐昭庆辑录”。
天启三年癸亥(1623)
万历四十三年(1615)八月二十四日梅鼎祚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其一生所作诗文,由其子梅士都、梅士好结集为《鹿裘石室集》刊刻行世。集凡六十五卷,其中诗二十五卷,文二十五卷,书牍十五卷。
从以上年表可知,梅鼎祚自青少年起,即已立志纂述,从此遂一发不可收,至临终尚欲校刻陶弘景集(《与韩君陈》其一,《鹿裘石室集》书牍卷十三),其一生收罗文献之久且夥,有功世人之巨且远,堪为时代及乡梓之楷模,我辈后人当永远铭记之。
(作者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