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0世纪20年代,一批经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洗礼的宣城年青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宣城早期共产党人。他们为劳苦大众得解放,不畏艰难险阻,英勇斗争,不惜献出宝贵生命。宣城早期共产党人群体大致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在宣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人;二是旅外读书就业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人;三是宣城各地早期党组织发展的党员。在宣城自然和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下,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三种基本特点:一是多为知识分子,二是大部分出身家庭条件较好,三是年轻有朝气。表现了四个方面精神特质:一是勇于担当,二是信念坚定,三是不怕牺牲,四是坚持人民立场。
主题词:早期共产党人 构成 特点 精神特质
我们将20世纪20年代入党的一批宣城籍中共党员称为宣城早期共产党人。这些早期共产党人,在宣城大地上播下革命火种,从此中国共产党在宣城大地生生不息。他们为了劳苦大众得解放,不畏艰难险阻,英勇斗争,不惜献出宝贵生命,充分体现了我党伟大的建党精神。同时在宣城自然和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宣城早期共产党人的特点和精神特质。
01宣城早期共产党人群体构成
这一群体约有250人,他们中间有名有姓的40余人。我们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途径,将宣城早期共产党人群体大致可分为3个部分。
一是在宣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人。这一部分主要是受恽代英、萧楚女影响的宣城四师师生。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逐步兴起。以陈独秀、胡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向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的狂飚。1913年,在进步士绅的筹备下,于宣城创办了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简称宣城四师),一些进步的学者、革命活动家先后到校任教,他们批判旧的教育制度,宣传新文化,使宣城四师一时有“皖南新文化中心”之誉。1920年前后,恽代英、萧楚女应聘到宣城四师任教,在宣城四师期间,他们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宣城传播。在恽代英、萧楚女的影响下,宣城四师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开始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在他们中间诞生了宣城最早的一批共产党人,如李延瑞、梅大栋、梅大梁、谭梓生、范离、江干臣等。
二是旅外读书就业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人。这一部分主要是旅外宣城青年学子,最初接触了各种新思想,在各种思潮的比较中,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大多数后来成为宣城党组织的创始人和骨干。如,祖晨在芜湖省立五中读书时,起初加入无政府主义团体——“安社”。“安社”标榜反对特权、反对专制、反对礼教。五四运动后,由无政府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在日本入党。1927年11月中共宣城独立支部成立,祖晨任支部书记。史泗群在芜湖萃文中学任教时入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后回宣城参与建立中共宣城独立支部。夏雨初在上海入党,1927年9月创建了中共郎溪特别支部。王金林、周鹤甫在安庆入党,1928年冬共同参与组建了中共广德直属小组。谭梓生在上海法政大学入党,1925年回旌德协助梅大栋负责党的领导工作。
宣城还有一批年轻人入党后,一直在外为党工作。王稼祥在上海大学附中部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在中央工作,并参加了长征。汪原放在上海其叔开办的亚东图书馆工作,1925年由陈乔年、郭伯和介绍入党,后任亚东图书馆支部书记、中共中央出版局局长等。
三是宣城各地早期党组织发展的党员。宣城各地早期党组织建立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党员,开展革命活动。如,1925年10月,中共旌德三都补习学校支部建立后,发展党员30多人。1927年9月中共郎溪特别支部成立后,发展党员10余名。1927年11月中共宣城独立支部建立后,发展党员60多人。1928年11月泾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双花园支部建立,拥有党员10余人。1929年春浙江遂昌人傅金林建立宁国最早的党组织——中共宁国特支,发展党员90余人。1928年冬中共广德直属小组成立,发展邓国安、张国泰入党,1929年春中共广德特别支别成立,发展党员20人。他们是宣城革命运动的重要力量,大部分在暴动中牺牲或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杀害。
梅大栋故居暨支部旧址
02宣城早期共产党人的基本特点
20世纪初,宣城仍然是传统农耕社会,当地民众自给自足程度较高,现代工业几乎没有,仅有少量手工业者和经商者。宣城历来崇文重教,文化底蕴深厚,近代是皖南文化中心之一,民众得风气之先。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思想,首先在知识分子中传播,青年人更容易接受新思潮。在此条件下,形成了宣城早期共产党人的基本特点。
一是多为知识分子。宣城早期共产党人从小在私塾或现代中小学读过书,并进入高等学校学习过;有的还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如王稼祥、祖晨。
李紫翔(又名李延瑞),梅大栋、梅大梁(梅大栋的弟弟),在宣城四师读书。
谭梓生,因其父应聘到宣城四师任教,随父到四师就读,后进入南京南方大学、上海法政大学学习。
江干臣,先入宣城四师,后赴安徽大学预科班学习。夏雨初,先入芜湖萃文中学,后进入财政部银行讲习所、中国大学学习。
谭笑萍,省立第三中学毕业,考入上海国民大学,后转入南京南方大学、上海法政大学。
史泗群,曾学军、学农、学医各两年,又先后在合肥博济医院、安庆高等农业学堂学习。
朱剑农,考入安徽公学中学部,后在国立中山大学预科学习,解放后成为经济学家。
王金林,在广德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就读,学习成绩优良,考入安徽省立第一甲种农业学校读书,后考入安徽大学。
周鹤甫,先后在安庆第二模范小学、南京钟英中学读书,后考入江苏省立政法大学。
张国泰,先后在广德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浙江湖州吴兴公学和安庆东南中学读书。
王稼祥,先入芜湖圣雅各中学、上海大学附中读书。后由组织选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祖晨,在芜湖省立五中读中学,在北京大学作旁听生,考进厦门大学后,又赴日本长崎医科大学深造。
参加革命后,他们运用知识分子的专长,教育、发动、组织群众。祖晨在家乡办夜校,教农民学文化。王金林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针对性的编写一些革命歌谣。梅大栋创办农民补习学校,登台发表演讲。夏雨初在县城创办建平公学,讲授李大钊、瞿秋白等人进步文章,亲自编写教材。
祖晨遗像
二是大部分出身家庭条件较好。他们出身的家庭由于父辈勤奋努力或在家族帮衬下,能供得起孩子读书。他们中间有的在当地是名门望族,有的还是小地主、商人。
祖晨原籍湖北,清末,为逃荒,其父带领一家乞讨至宣城油榨沟落脚定居。由于其父勤劳好学,掌握了一手好竹编技术,外加善于经商的禀赋,数年间就由一个外来乞讨户变成了当地享有盛名的富裕之家,先后在镇子上开了竹器店、猪肉铺、加工大米的砻坊,田地产业俱全。
夏雨初祖籍湖北,清末,其曾祖父逃荒到郎溪毕桥蒋顾村,经过几代人努力,夏家在蒋顾村发了迹,购置了许多田产,成了毕桥一带小有名气的富庶人家。夏雨初的父亲,到县城购置了门面,开了爿盐铺。
史泗群祖上世代为官,其祖父为皖南镇台,父亲为清朝练军统帅。在参加革命前,他有过几份不错的差事。先在政府机关任绘图员,后在芜湖萃文中学任教。
梅大栋、梅大梁兄弟两人,在族人帮助下,由其母亲拉扯成人,还培养成乡里远近闻名的文化人,双双师范毕业。梅大栋宣城四师毕业留在附小任教。梅大梁毕业后,回家乡教书。
谭梓生、谭笑萍为堂兄弟,为旌德当地大家族。谭梓生父亲是晚清秀才,思想开明,仗义疏财。谭笑萍家境富裕,请有长工,大学毕业后任小学校长。
朱剑农生于旌德朱旺村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父亲是晚清秀才。
谭铁肩,出生旌德一个比较富裕的经商家庭,家有土地租给农民耕种。
王稼祥的父亲经商,其家族在当地是大姓。
张国泰生于广德花鼓塘一个地主家庭。
他们大多有相对不错的家境,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按常理,个人应该有比较好的前景。如,祖晨是家中长子,其父希望儿子长大后接掌家业,特意为他取名茂林,寓意儿子的人生像茂盛的林木一样生机勃勃。王稼祥的父亲是王氏宗族一支的嫡长子,只有稼祥一子,希望自己的独子成为有学问有本事的人。但他们放弃了唾手可得的优渥生活,走上了一条为天下贫苦人求解放的革命道路。
三是年轻有朝气。宣城早期共产党人大多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参加革命时,多为十几岁、二十几岁。
史泗群生于1889年,29岁入党,参与组建宣城独立支部,任军事委员。30岁任中共宣城县临委书记兼任军事指挥部主席。
汪原放生于1897年,13岁到叔父经营的芜湖科学图学社当学徒,接受了新思想。后到上海亚东图书馆工作,18岁入党,担任亚东图书馆党支部书记,30岁担任中共中央出版局局长。
谭梓生生于1898年,27岁入党,29岁任旌德县第一位共产党员县长,其后任井岗山根据地第一个红色县长——茶陵县县长。
梅大栋生于1901年,18岁参加五四运动,21岁入团,22岁入党,24岁创建皖南第一个党支部。弟弟梅大梁生于1909年,16岁入党。
祖晨生于1901年,24岁在日本留学期间入党。26岁参加北伐、南昌起义。27岁,任宣城特别支部书记。31岁任济南市委书记,32岁任青岛市委书记。
谭笑萍生于1901年,25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26岁成立中共下洋支部,任书记。后任中共旌德特别支部书记。31岁任中共旌德县委首任书记、
李紫翔生于1902年,21岁入党,是宣城首位共产党员,后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王庭甫生于1902年,2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5岁被委任工农特派员,担任旌德农民暴动总指挥。
夏雨初生于1903年,22岁入党。24岁组建郎溪特别支部,任支部书记,25岁领导了郎溪农民暴动。26岁被任命为中共上海市沪西区委委员,27岁调任中共中央特派员兼南京市委工人部长。
邓国安,生于1903年,26岁入党,27岁任中共广德县委书记。
王金林生于1903年,25岁入党。26岁参与组建广德特别支部,是负责人之一。27岁领导发动广德暴动,组建了皖南红军独立团,任团长。
王稼祥生于1906年,22岁入党,25岁到中央苏区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江干臣生于1906年,20岁时在家乡创办农民夜校,传播革命真理。21岁入党,参与组建中共宣城独立支部,任组织委员。
张国泰生于1910年,19岁加入共产党,并任中共广德县委委员。20岁任共青团广德县委第一任书记。
谭铁肩生于1911年,1926年入党。入党时年仅15岁,是早期共产党员中年龄最小的。
按现在说法,这批早期共产党人大多是20世纪初的90后、00后,年轻有朝气,以自己对革命的满腔热忱,投入到革命洪流中,锻造成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祖晨遗书
03宣城早期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
宣城历史上自然灾害频发,又是黄巢起义和方腊起义的活动区域。清末,宣城是清军和太平军激战区,经过十年战乱,再加上瘟疫、自然灾害,宣城十室九空,大量外来移民进入,爆发了大规模反洋教运动,形成宣城人民强烈的斗争意识。在革命洪流中,宣城共产党人锻造了自己的精神特质。
一是勇于担当。他们以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发动群众,发展党员,组建了各地党组织;在革命处于低潮时,组织农民暴动,反抗反动统治,或临危受命,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开辟新的工作。
1925年安源路矿党组织受到破坏,党组织嘱咐梅大栋妥善保管好共产国际赠送的马克思银像。梅大栋躲过层层盘查,带着使命,平安回到家乡。在家乡,创办了农民补习夜校,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党员,成立了皖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旌德三都补习学校支部,他先后两次被捕。
五四运动兴起,在芜湖读书的祖晨积极响应,成为芜湖地区青年运动骨干。1927年祖晨受党组织所派,成立了宣城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宣城县独立支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山东省委受到破坏,受党中央之命,祖晨化名李春亭赴山东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先后担任济南市委书记、青岛市委书记,在他的领导下,两地党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
学生时代,夏雨初就积极投身反帝爱国学生运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夏雨初先后成立郎溪县第一个共青团组织、第一个党组织,发动郎溪第一次农民暴动,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王金林参与创建了广德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广德直属小组。后任广德特别支部下辖支部的负责人和中共广德县委书记。1930年发动广德暴动,组建皖南第一支红军游击队,后改编为有七八百人皖南红军独立团,建立苏维埃政权,坚持斗争近两年之久,活动扩及到两省四县。
北伐期间,谭梓生被六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萧劲光委任为旌德县长,成为旌德县第一个共产党员县长。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离开家乡到湖北参加革命工作,后参加了秋收起义,并担任井岗山根据地首位红色县长——茶陵县县长。他是唯一参加秋收起义的安徽人。
谭梓生像
二是信念坚定。在国民党实行分共、反共白色恐怖政策、革命处于低潮时,他们冒着随时可能被杀头的危险,坚持革命理想信念,从未动摇。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旌德国民党反动县长上台,捕押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80多人,破坏县农会,收缴农民自卫军的枪支,旌德城乡一片白色恐怖。王庭甫受到县政府的通缉,并张贴告示,声称只要王庭甫发表脱党声明,向政府自首,交出共产党员名单,就可以在县政府内任官职。面对敌人的镇压、恫吓和利诱,王庭甫不但没有屈服,而且更坚定了斗争到底的信念。1927年5月,王庭甫等人领导仕川农民举暴动,打响了武装反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安徽第一枪。
广德农民暴动引起了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惊恐不安,先后发起三次“清剿”。面对严重的困难和挫折,王金林没有气馁,更没有消沉,他对红军战士坚定地表示:“不要灰心,我们要重整旗鼓,继续革命。”王金林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敌人法庭上,王金林镇定自若,大义凛然,他痛斥敌人反共反人民的罪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革命道理。他满怀信心地说“国民党腐败透顶,中国共产党一定胜利”。
祖晨在青岛被捕后,国民党认定他是青岛中共地下党的负责人,对他进行多次提审,希望从他的口中获得更多有用情报。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祖晨坚贞不屈。
谭梓生在上海被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正气凛然地宣告:“你们休想从我身上捞到一根稻草。我就是共产党员,你们可以消灭我的肉体,但是决不能动摇我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要杀要剐,随你们便吧!”
江干臣回到家乡孙埠,组建农民协会,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党组织暴露后,敌人对他多次搜捕,他仍然四处秘密活动,筹划武装暴动。由于被捕,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出狱后,他坚持为党工作,经受住考验,再次入党。
三是不怕牺牲。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他们身先士卒,面对危险前赴后继,毫不退缩,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旌德农民暴动中,王庭甫等共产党人冲锋在前。暴动失败,王庭甫等13人被杀害。牺牲时王庭甫年仅25岁。暴动过后,党组织遭破坏,梅大梁回到旌德秘密成立特支,继续开展地下工作,1928年被逮捕,被害时年仅19岁。
谭梓生奉命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途经旌德,主持成立中共西乡区委。并带领谭铁肩、谭冰瓯两名党员去上海工作,不幸被捕,三人同时在雨花台英勇就义,谭梓生时年31岁,谭铁肩时年20岁。
郎溪农民暴动失败后,国民党当局大肆逮捕,夏雨初等人遭到通缉。夏雨初离开郎溪到上海、南京继续革命,由于叛徒告密而被捕。夏雨初在狱中被施以酷刑、强行逼供,仍视死如归,据国民党《中央日报》记载“诸匪上绑时,高唱第三国际歌,大呼反动口号,神色自若,毫无惧色……临刑时,诸匪引颈而待,无畏缩之状”。从敌人的记述中,除污蔑之词外,可以看到烈士慷慨就义的英雄气概。
广德暴动失败后,王金林从容就义,年仅28岁。在前往刑场的途中,他不断高唱革命歌曲,高呼革命口号,视死如归。
祖晨先后参加北伐、南昌起义,回宣城建立党组织,筹备武装暴动,遭到敌人搜捕。在济南、青岛,他不顾自己患有严重肺病,忘我地投入工作。最后冒险通知其他同志转移时,不幸被捕。英勇就义时,大声向同志们告别:“同志们、难友们,这没什么关系,革命的细胞是新陈代谢的,永远死不完的,好好干下去吧!”
四是坚持人民立场。他们来自基层,注重社会调查,充分了解民众疾苦,与人民群众有深厚的阶级感情。着力从解决工农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实际问题出发,维护人民利益,受到人民群众的响应和拥护。
学生时代,祖晨发起学生运动支持芜湖人力车工人为反对增加牌照捐和车租举行罢工等一系列斗争。五卅运动时期,在家乡组织募捐,救济殉难志士家属。回到家乡,他白天做社会调查,晚上办农民夜校。在民校上课时,他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比作压在农友身上的两座大山,要想翻身过好日子,就得起来推翻他们。建立各行业工会,成立农民、学生、妇女等革命群众组织。在《湾沚镇店员工会告店员书》中,号召无产者和劳苦大众团结起来,同剥削劳动者的资本家、店主作斗争。带领大家开展抗租抗债斗争,惩办恶霸,开仓分粮,济苦救贫。宣扬革命成功后,要建设一个“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住的是楼房,穿的是缎绸,吃的白米饭,行路不用走,要想出远门,当天能回头,人在两地住,照样把话说”的美好社会。
王金林、邓国安等深入群众,他们用通俗的语言向农民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道理,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王金林在自己创作《农民歌》,中揭露社会不平等现象:“提起农民真正苦,流血流汗养地主。提起农民真可怜,家中没有半亩田。苛捐杂税租子完,妻子儿女不团圆。提起农民真伤心,一年挣了三元钱。不够吃来不够穿,他说穷人无算盘。土豪劣绅实在坏,逼迫穷人儿女卖。卖儿女来哭哀哀,眼泪汪汪往下筛。农民苦来实在苦,地主吃细我吃粗。”号召民众“手提钢刀和快枪,杀他娘的尽打光”。当时广德地区螟虫成灾,收成歉薄。富家屯积居奇,贫苦农民讨借无门。王金林、邓国安等从群众最迫切的粮食问题着手,高呼“打死比饿死强”,带领农民开展声势浩大的分粮斗争。他还创作《妇女歌》,抨击封建礼教,争取妇女解放。
夏雨初开展农民运动,打倒土豪劣绅和贪官污吏。恶霸陈富强占水渠,影响春耕,他派人将其捉拿归案,还将其4船的大米分给农民度荒。发动农民暴动,建立工农委员会,开仓济贫,平反冤狱,全城人心大快,一片欢腾。当时在老百姓中传唱“共产党队伍进城来哟嗬,油盐柴米有安排,百姓乐开怀”。
夏雨初墓园
梅大栋在宣城四师读书暑假期间,跟随恽代英开展社会调查。毕业后,到安源路矿参加工人运动。回到家乡他创办平民夜校,教唱自己编写的《八平歌》《农夫四季歌》等革命歌曲,提出了“平贪官”“平军阀”“平洋人”“平钱财”等八平主张。用通俗的语言揭露“农夫辛苦把田耕,变了银钱纳官粮”“倘若租米交不出,就要关死在牢房”等穷苦人苦难现象的根源;引导农民齐心协力“打倒列强除军阀”,建立新社会,才能过上幸福生活。
他们对群众、对战友、对同志有深厚兄弟般情谊。祖晨公派日本长畸国立医科大学读书。一次,他从宣城县政府领回学生官费补贴200块银元,路上见到穷苦人就救济,人还未到家,200块银元就全部散发完了。王金林担任红军独立团团长时,对战士非常关心爱护。行军途中,遇有生病或体弱的战士,他就帮助背枪携扶,过河上山。红军医生王培芝被敌人抓去,受到严刑拷打。王金林得知这一情况,立即拿出一百块银元,为他治疗刑伤。正是由于他的这些优良作风和高尚情操,同志们对他都非常尊重,在队伍中享有崇高威信。
参考文献:
《广德暴动》安徽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宣城地区党史资料丛书(一)农民暴动》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宣城中共党史人物传(第一卷)》宣城地委党史研究室,1999年印;《中共宣城地方史(1919—1949)》宣城市委党史研究室,2000年印;《祖晨烈士文集》黄山书社,2019年版;《洋川翘楚》旌德县委党史研究室,2021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