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来生
微信版第1431期
绩溪县龙川村隔登源河对面的龙须山中,有一处景致名叫“龙草澄心”,其具体位置大概在龙峰禅院上行约里许。宋、明之际,“龙草澄心”日日游人摩肩接踵,文人雅士,官宦丽姝,甚至香客僧尼,咸来此地游览观光,并见识龙须
珍宝——澄心堂纸。而澄心堂纸,就是龙须纸。所谓“龙草澄心”,龙草者,龙须草也;“澄心”,则为存放龙须纸的“澄心堂”是也。那么,龙须草,龙须纸又是怎样与澄心堂和澄心堂纸扯上关系的呢?
原来,绩溪龙须山上到处都是龙须草,此草状如龙须,细长柔韧,极富弹性,拉扯不断。短则盈尺,长者一米还多。旧时当地农民常用它作种田拔秧系秧把的草绳,它和龙须山中的楮树是造纸的极好原料。
绩溪县龙须山
嘉庆《绩溪县志》记载说:“龙须草,似灯芯草而细,产龙须山,可为细席。”龙须山就是因为盛产龙须草而得名。《方舆纪要》卷二十八:龙须山在(绩溪)县东二十里,高五百仞,周三十里。山顶有池,四时不竭。产龙须草,所制澄心堂纸,为文房四宝中珍品。茎可织席。李白《鲁东门观刈蒲》诗:“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
而绩溪造纸历史悠久,唐宋之际,当地人以龙须草和楮树作为原料造纸,名“龙须纸”。访诸当地老人,皆谓因为其地名“龙须山”,纸的主要原料又是山里的龙须草和楮树,所以就把这种纸称之为“龙须纸”。并在山中建有堂屋储存龙须纸,这处存放龙须纸的建筑就叫“澄心堂。”澄心堂纸洁白如玉,名冠一时。“澄心堂纸弥珍贵,贡于皇家作画图”,成为绩溪山民纳贡的重要物品(明代以前龙须山麓设有税务机构名“坑口务”,遗址在今龙川灵山庵处,估计与龙须纸作为朝廷税赋的重要税源有关)。由于龙须纸的质地特别好,南唐李后主珍爱有加,特造“澄心堂”以藏之,故世称“澄心堂纸”。朝廷显贵,咸以拥有澄心堂纸为荣耀,竞相采购收藏。因此,那时的龙须山和龙川村,还真是热闹过一阵子。
明代龙须山和龙川村又连着出了胡富和胡宗宪两位尚书,胡富和胡宗宪,又使得这个地方声名鹊起,龙须纸贵,价倍巴蜀。最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欧阳修赠纸梅尧臣的故事了。据说当时欧阳修得到一些澄心堂纸后,欣喜之余,赶紧给好友梅尧臣寄赠,分享自己的喜悦。梅尧臣收到欧阳修寄赠的澄心堂纸后,非常高兴,为之作诗曰:
昨朝人自东郡来,古纸两轴缄縢开。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玩惊喜心徘徊。蜀笺蠹脆不禁久,剡楮薄慢还可咍。书言寄去当宝惜,慎勿乱与人翦裁。江南李氏有国日,百金不许市一枚。澄心堂中唯此物,静几铺写无尘埃。当时国破何所有,帑藏空竭生莓苔。但存图书及此纸,辇大都府非珍瓌。于今已踰六十载,弃置大屋墙角堆。幅狭不堪作诏命,聊备麤使供鸾台。鸾台天官或好事,持归秘惜何嫌猜。君今转遗重增愧,无君笔札无君才。心烦收拾乏匮椟,日畏撦裂防婴孩。不忍挥毫徒有思,依依还起子山哀。(梅尧臣《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
又说:
澄心纸出新安郡,触月敲冰滑有余;潘候不独能致纸,罗纹细砚镌龙尾。
梅尧臣是宣城人,世称宛陵先生,被誉为宋诗“开山祖师”。又与欧阳修为挚友,同为宋诗革新运动的推动者。梅尧臣在诗中明确指出,澄心纸出新安郡,其质量“滑如春冰密如茧”“蜀笺蠹脆”“剡楮薄慢”,均不及此纸之足堪“宝惜”,可与龙尾砚相比美也。
蔡襄临澄心堂纸帖
而享有如此大名、历史悠久的绩溪澄心堂纸,却在历来的郡县府志中,语焉不详。近读当代大书家胡锺吾先生1998年寄自台湾的一则资料,方始得知,澄心堂纸就是绩溪的龙须纸,澄心堂亦在该县龙须山中。绩溪的龙须纸有着非常了不起的辉煌历史。它不仅是因作为一种书画的材料并贵为皇家藏品的身份而显赫一时,而且还与王羲之的《洛神赋》相关联,这真是一件了不得的历史事件。胡锺吾先生的资料文字不长,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绩溪县志》载《文房四谱》云,“黟歙间多良纸,有‘凝霜、澄心’之号,复有长者,可五十尺为一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宋郡守谢公暨与理宗有椒房之亲,贡新安四宝:“澄心堂纸、汪伯元笔、李廷珪墨、旧坑石砚”。《新安志》云:“歙州绩溪纸,乃澄心堂遗物,其新也,鲜明过之。今造纸多出南方……”
按南唐李后主留心翰墨,所用澄心堂纸,当时贵之。而南宋亦以之入贡。是故澄心堂纸之出绩溪,其著名久矣。澄心堂纸所刻碑拓,天下宝之。徽州古称“黟歙”,大唐永徽五年,析歙东地置北野县,大历元年改置绩溪县,治于华阳镇,迄今一千二百余年(至1960年代,笔者注),邑小士多,文人蔚起,尤以澄心堂造纸刻碑,名闻遐迩。北宋鄂州太守罗愿,本歙州人,撰《新安志》,谓歙州绩溪纸,乃澄心堂遗物,益是征信。
宋参政苏简《文房四谱》所载:“黟歙间多良纸,……盖歙民数日理其楮,然后于长船中以浸之,于是以大薰笼周而焐之,不上于墙壁也。由是,自首至尾,匀薄如一。”按苏氏所指歙民,即绩溪之民也。《绩溪县志》略去“盖歙民”以下五十字,使后世对澄心堂纸长传造纸之法无从获知。
考澄心堂以长船造纸之地,在今绩溪县南,距城二十华里之艺林寺(明改义林寺)临溪小学附近。其地濒临登水,自临溪殷文桥溯流而上,由艺林寺经赵干至罗川一带段,水域平稳,溪无礁石,深广清澈,经冬不干,固宜于长船浸楮造纸之所。而艺林寺山环水抱,平畴空旷,风景清幽,更适于文人雅集,研究造纸技术,从事摹刻书圣碑拓之圣地也。
五十三年前(1914,笔者注),余……见张笠城氏,乾隆丁酉(1777。笔者注)在锺吾古国,即今江苏宿迁县,获南唐绩溪澄心堂本右军《洛神赋》……先君(胡商岩公,笔者注)有志续澄心堂之绪,集右军书《礼运》《孝经》诸篇,皆所以励不肖阐扬国故,重光吾邑文献,毋教数典而忘祖之殷训也。
壬寅(1962年,笔者注)岁腊,琉球书家谢花云石先生以八十高龄,首次来华访问,索观锺吾集补澄心堂本右军《洛神赋》,缪荷激赏,并谓南唐烈祖燕居之所,不可能造纸刻碑。是澄心堂究在中国何处?嘱考证释疑。因收集资料,就正吾师三原于右任先生,题字作复,乃确认澄心堂源出吾邑绩溪。……据《后山谈丛》谓,澄心堂纸肤如卵膜,坚洁如玉。此必见之,断为南唐烈祖所造,而以徽州志为误。殊不知宋儒苏简、罗愿早有著述,详记澄心堂造纸方法及其出处。欧阳公与《后山谈丛》作者陈师道虽同为宋人,但不知澄心堂出歙州绩溪之故实……南唐内翰赵彦,字元考,亦有澄心堂,盖以收藏烈祖建业文房书籍而袭名也。由是可知,澄心堂有三处,以绩溪澄心堂造纸刻碑为最古且最著。
至此,我们完全可以断定,绩溪龙须山沿登源河至临溪一带,在唐以前即是造龙须纸即澄心堂纸的最古老最著名的原产地,龙须山上大量的龙须草和楮树,就是造澄心堂纸的最佳原材料,就地取材,就地造纸,就地销售,形成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规模市场,终至于成为皇家贡纸、文人珍宝,就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了。
绩溪县登源河
如今,“龙草澄心”早已人去楼空,圮废已久。我们伫立遗址,手拈龙须仙草,耳听楮叶婆娑,遥想当年“春杵声声龙草地,长船列列到前村”的空前盛况,亦不失为是一件怡神养性的乐事,倘若能将“龙草澄心”重新建立,恢复古造纸工艺现场,作为一项仿古旅游来开发,或许可以一举而数得呢。
(作者系原绩溪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