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绩溪东关戴氏宗谱》概述
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发表时间:01-11 10:28

章锡辉

微信版第1409期

“解经紫殿无双士,郎宦华阳第一家。”这是一幅绩溪戴氏祠堂头门联。戴氏是绩溪历史上的旺族之一。本文就道光年间编修的《绩溪东关戴氏宗谱》作一阐述。

01  绩溪戴氏传承与迁徙

(一)世系源流据《绩溪东关戴氏宗谱》“世系源流”介绍:“戴出于宋,以谥为姓。始居亳之谯国,后分居四方。有徙江西袁州之宜春者,新安则自袁州徙。南唐保大中银青光禄大夫讳安之裔曰傑者,任福建汀州通判,授朝议大夫,徙居绩溪前山里,是为绩溪始祖。郡儒汪环谷谓:绩溪戴氏为‘衣冠世家’,而故老相传谓‘华阳无二戴’。盖家风清白,伦序素明,鲜有冒杂,见与乡评者如此。第因兵燹,自通判公下至忠公中间,名讳谱逸无可考。而玉甫公云戴氏迁绩溪今经三十余世,考玉甫公修谱时,上距忠公凡十三世,则自忠上至通判公当阅二十余世,然其详不可知矣,姑阙之,而自可据者,列图见于后。”从这段记录可知:绩溪戴氏始祖戴傑,且傑是南唐保大中银青光禄大夫戴安的后裔。戴姓从亳州迁至江西宜春的袁州,再迁新安绩溪的前山里(今绩溪尚田)。

(二)绩溪戴氏(系世图)迁徙概况一世祖忠,生子三椿、槐、株。椿生子抑,抑生子季旺;槐生子招,招生子三季仁、仲吕、馀盛。四世祖季旺、季仁由前山迁高枧。季仁公博学好古,为时硕儒。宋熙宁间,尝魁漕试。旧谱名曰贡元。后归隐。自前山迁居高枧,买田筑室,建槐溪书院,以教乡族子弟。立东西二轩,割田以资学费。院后圮。淳熙间,十世泳公重葺。季旺、季仁之后形成良骥公派、谊公派、琳公派。十二世玉甫公(良骥公派)迁至县城市北隅,开始修宗谱。十八世福缘公迁北京(谊公派)。十九世伏祖公(琳公派)迁歙县南乡牛坞口。十九世松公、桂公(谊公派)由城市迁一都东村。二十一世寿公(谊公派)由高枧迁十五都万富山。生子三:万孙、仲孙、元孙。仲孙迁天长县,元孙迁昌化张家坞。二十二世仁公(良骥公派)迁二都下村。二十三世鸣凤公、鸣铎公(谊公派)迁镇头。二十四世世恩公(谊公派)迁辛田。二十五世兆取公(谊公派)由东村迁休宁汊口。应鼎公(谊公派)由东村迁宁国黄莲坑。士清公、士伟公(谊公派)分别迁淳安、绩溪上马石。二十六世礼寿公、礼开公(谊公派)分别迁休宁黎阳和休宁临溪源武显岭。二十六世天相公(谊公派)迁柯溪。明吉公、明其公(谊公派)迁宁国张村。二十七世成永公、成二公(谊公派)由万富山分别迁绩溪十三都竹山、昌化十二都方培坞。贵法公(谊公派)迁歙县小溪,启信、启倍(谊公派)由十里岩迁旌德程家湾。二十八世华亮公、有德公、四宝公(谊公派)分别徙居休宁兖山渠、古溪湾和屯溪上村。二十九世顺和公、顺金公和顺燦公、顺芳公和顺辉(谊公派)分别徙居歙县呈田、休宁桃梅、休宁榆村。(三)从领谱看绩溪戴氏迁徙分布情况:绩溪戴氏领谱字号按《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共领51部。全县主要分布在上三里、河塝岱、东村、戴家庄、塔石、下村、村里、镇头、上马石、辛田、水村、竹山、下水村、柯溪、万富山等15个村。还有休宁、歙县、昌化、旌德、宁国等县。

02《绩溪东关戴氏宗谱》的编修情况

绩溪戴氏修谱,最早是十二世戴琼(字玉甫)修宗谱。但绩溪始迁祖傑公至一世祖之间二十余世,因年代久远已不知。嘉靖八年戴祥重修宗谱,共六卷。戴祥在《绩溪东关戴氏重编宗谱序》道:“嘉靖八年(1529)嘉禾公派谱修至廿三世,谊公派至廿二世,良骥公派、琳公派至廿一世。”因此,这次重修已修至廿三世。第三次修谱是由戴鸿儒主持修谱,共九卷。第三次与第二次修谱相距360年,遗失较多。戴鸿儒在《跋》中称“自明太守应和公续修宗谱以迄今,是迫于时之无可缓者。况兼咸丰庚申(1860)以后,粤匪之难,烽火连年。派丁之殁,于兵劫者十去其七八。旧谱之失,于煨炉者十不存二三。又迫于势之所当亟也。”由于修谱间隔时间长,加上旧谱遗失严重,在清朝“道光辛已年(1821),仅存祧主底谱”基础上编修戴氏族谱,对“有佚系之名讳,合编失考一卷,以俟将来核实,然后补之。”经过两年努力,于光绪十五年(1889)修成《绩溪东关戴氏宗谱》。

03《绩溪东关戴氏宗谱》的内容

(一)前言《绩溪东关戴氏宗谱》前言包括:清光绪己丑(1889)由恩贡生胡肇龄撰写的《绩溪县东关戴氏续修宗谱序》;续修宗谱时保留嘉靖八年重编宗谱的原序,有赐进士第中顺大夫寻甸军民府知府进阶亚中大夫前礼部郎中嗣孙戴祥,承直郎南京户部主事前进士门人婺源叶份,竹山程南,喻希旦,绩溪县儒学教谕胡仲芳、方玄成,元台州路儒学正舒頔,重庆府黔江知县裔孙戴善应等八篇,另附建宁路崇安县学教谕郡人唐仲《记》一篇。《绩溪县东关戴氏宗谱》凡例(含新增凡例)。

(二)《绩溪东关戴氏宗谱》总目卷首:帝王制作;进士题名;世系源流。卷一:一世至二十世。卷二:二十一世至二十五世。卷三:二十六世至三十世。卷四:三十一世至三十三世。卷五:失考总登。卷六:文翰卷包括记、序、跋、墓志铭、履历、排行、祠堂联。卷七:文翰卷包括书院诗、赋、跋。卷八:文翰卷。卷九;祠堂记、墓图、领谱字号(51部)。附:赐进士第文林郎浙江湖州府乌程县知县裔孙嘉猷的《书家谱后》,纂修者戴鸿儒的跋。(三)排行据《绩溪东关戴氏宗谱》,绩溪戴氏排行,由光绪丁丑年(1877)编,己丑年(1889)订正。本次修谱至三十一世,戴氏排行“按照编定字义,谨从三十一世起至四十六世,后仍望后起之人,续而增之,以期绵绵无已,是至幸。”排行为:循名定位,敦本道彰,缵传家学,锡祚其昌。

04《绩溪东关戴氏宗谱》的特点

(一)体例完备、内容丰富。《绩溪东关戴氏宗谱》包括:新旧谱序、卷首为凡例、敕谕、敕命、三世登科记、使华旋阙序、进士题名记、世系源流,卷一至四世系图、行传,卷五失考总登,卷六至八文翰,卷九墓图、后跋。宗谱纲目清晰,内容丰富,体例完善。(二)以实为证,删繁就简。《绩溪东关戴氏宗谱》确认宋授朝议大夫通汀州戴傑为绩溪戴氏始祖。对始迁祖之前的世系源流略述或不述,避免攀龙附凤之嫌,显得干净利落。对一世祖戴忠与始迁祖戴傑之间缺失二十余世,以“然其详不可知矣,姑阙之,而自可据者,列图见于后”,这样处理,做到有理有据。对戴家外甥舒頔序中认为绩溪戴氏“支分派衍,子姓日繁,徙于饶、于婺、于旌德、于泾县、于休宁、婺源者,皆是也。或因时而变,或随寓而占籍,其源盖出于绩溪之新荣乡前山里。猗欤盛哉!”但戴祥在第二次修谱时认为戴氏“休宁、婺源皆自绩溪徙讫无定论,而其是非皆不可考矣”,而不揽其功。保留旧序,以便查证。

(三)突出“文翰”,布局创新。《绩溪东关戴氏宗谱》最大特点在“文翰卷”。该谱总共九卷,其中卷六、卷七、卷八为“文翰卷”,占宗谱的三分之一。占比之高,较为罕见。卷六包括:玉甫公的《重建槐溪书院记》、汪溥的《嗣德堂记》、汪滢的《作德堂记》、汪玄锡的《重建槐溪书院记》、郑恭的《春坞池亭记》、舒頔的《送山长戴君之清忠书院序》、胡富的《宦游录序》、唐皋的《都门别意诗序》、程定的《宦游录跋》、戴祥的《绩溪考异志序余》、张士镐的《槐溪先生履历叙》……等26篇记、序、跋、墓志铭、履历、排行、祠堂联。可见体裁多样,作者更多绩溪历史的名人。卷七包括38首诗和1篇赋,都以“槐溪书院”为题。戴祥对这些诗和赋作了说明“自大忠公四传至季仁公,建槐溪书院,岁远倾圮。祥考求遗迹,锐意复兴。一时士大夫赠诗若文,无虑百余篇,间取一二附谱中”。作者都以当时进士为主,其中有正德九年(1514)甲戌科状元唐皋和嘉靖五年(1526)丙戌科状元龚用卿的赠诗。还有卷首“帝王制作”中辽藩光泽王“题槐溪书院”的赠诗:“古槐深荫溪边屋,代有高人如勤读。洙泗春风圣泽深,关闽道脉波澜续。清影同分坛杏芳,溪声泠泠书声长。濬源培根与剔蠹,须知宝此青氊光。”卷八有诗110多首,其中戴祥的诗超过二分之一。其余有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状元杨慎和正德九年(1514)甲戌科状元唐皋的诗文,还有舒頔、汪康范、胡松、胡富、胡宗明、汪溥等31位作者的诗文。(作者单位:中共绩溪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