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旌德通往泾县的牛栏岭古道
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发表时间:02-23 10:34

方光华

微信版第1474期

从兴隆镇大礼村经月村,越牛栏岭至泾县濂坑。全程20公里,旌德境内10公里。

旌德县兴隆旧时有两条通往境外的古道,一条是从大礼村越黄华岭至太平县仙源镇。另一条是从大礼村经月村,越牛栏岭至泾县濂坑。前一条古道已经为国道330所取代,后一条古道从月村至牛栏岭依然隐藏在崇山峻岭之中。兴隆镇大礼村在旌德县北,属黄山北麓,西北与太平、泾县毗连。全村主要聚居着戴、刘、朱、吕四大姓。因山川秀丽,地阜物丰,人丁兴旺,人民生活富裕,旧有“小小旌德县,大大大礼村”之誉。大礼村的地标,270多年来一直为表灵塔所占据。

 表灵塔(江建兴摄)

表灵塔前曾经是大片的农田,塔后是成排的民居,背景是起伏的群山。从三溪方向入大礼村,远远地就可以看见雄伟的塔姿,犹如一支巨笔直指苍穹。表灵塔是旌德现存最高的古塔,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正月,乾隆十九年完工,历时7年。是大礼村朱、刘、戴、吕四姓捐银共建。塔为七层八面阁楼式砖塔,脚入地一丈二尺,周十丈,基为八角形,每边广一丈。每层高一丈五六尺不等,上顶合尖,高三丈六尺,下台高三尺六寸,总高约十五丈。用老砖五十余万块,费银五千余两。   清代文学家、书法家赵青藜撰写的《表灵塔记》说到建塔的缘由,是“述形家作用”,可占风水、旺村庄,寓有“砥末俗、挽颓风,进一乡、一邑、一世于隆谷,一如夫塔之回澜障川”。总之,表灵塔的字义,就是盼望当地士子,遵循“三纲、五常”之道,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学说,像塔一样岿然屹立,和“礼村”命名,如出一辙。

当地人按地形风貌,把大礼村比做一张大竹排,把表灵塔比做稳定竹排的排篙。传说很久以前,一群喜爱游山玩水的人,乘着大竹排到处寻幽探胜,游览风光。当竹排行至重峦叠翠、溪流环绕的大礼村时,被这里的旖旎风光陶醉而不愿离去。于是,插篙停排,在此定居,世代繁衍。由于这里山川秀丽,地阜物丰,得天独厚,村民生活日富一日。有文化的子弟又多外出经商,把财富源源不断地汇入村里。长老智者为防财源外流,便在村口建了这座象征排篙的表灵塔,以祈千秋不朽、风雨不移。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曾利用此塔作为碉堡,负隅顽抗。1942年2月、1947年3月和10月,在这里先后发生了游击队“三打大礼村”的战事。特别是第一次,旌泾太游击队趁大礼村迎神赛会之际,攻其不备,给伪自卫队以沉重打击。大礼村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戴戟的故乡。戴戟任皖南行署主任期间,对禁烟、兴教、交通建设等方面卓有成绩,为官清廉,有“虎为清官让路”之故事。1940年戴戟返大礼村祭祖时,族人在戴氏宗祠高悬由许世英题写的“桑梓帡幪”金字匾,以表拥戴。

戴戟像

大礼村与月村的距离也就一二公里,曾经的古道已被乡村水泥路所替代。大礼村和月村之间现在却是名声日噪的两处网红打卡点,一是兴隆梅园,一是“云上梯田”。两个景点均在三山村,三山村曾经的名字叫“月村”,因邻近高岭、桃子岭、濂岭三座山,并村时取了“三山”作村名。兴隆梅园面积500亩,为安徽十大赏梅地之一。梅园盛景,当在早春二月。是时,远处青山做大背景的缓坡低岭上全是梅花,一片连着一片,远远望去就是梅花的海洋。赏花的天气,最好来点细雨,要不时雨时晴,那样梅朵最见精神,梅园最展风情。举目望去,连成一片的紫红、粉红、纯白、淡绿的梅花,在微风中婆娑摇曳,简直成了花海梅浪。俊男靓女们此起彼落的欢呼声、啧啧的赞叹声、照相机快门的嚓嚓声,构成一幅华丽生动的人流海洋,他们和花海梅浪相映成趣,美不胜收。梅园的脚下就是三山村村委会驻地月村,月村村口乌溪河岸的那一排古树,把月村的历史全都浓缩进去了。三山村的“云上梯田”近年迅速在全国升温,宣城市有关部门把三山村定为艺术山村进行点化。“云上梯田”的美在水、在云、在光,是水、云、光的造化让其美轮美奂。清晨登高,朝霞中的滚滚云浪飘浮在万亩水田之上,给梯田罩上了忽隐忽现的朦胧面纱。霞染云涛之中,散布于梯田中间的村居农舍、树木修竹挣扎着露出婆娑的身影。村是一二十户组团,房是粉墙红(青)瓦,树是新绿披身,它们就在波光粼粼的水田中间,在云和雾、光和影的流动中闪现。

云上梯田(朱学文摄)

暮色远眺,夕阳将远山近景抹上一层金色,灿烂的晚霞把山间云涛染成层层红色波澜,使人不禁赞叹大自然造化之神奇。当你置身于版画般的梯田中,看着耕牛在田间犁耖,闻着空气中新鲜的泥土味,你会感觉到这是人和土地最亲密的接触,记忆中所有的乡愁都在瞬间被唤醒。田间小道绿树成荫,农家倚田临水而居。纵横纤陌,似筋如骨,呵护着一丘丘水田。池塘或大或小,溪流或直或曲,与成百上千块蓄水的梯田臂挽手牵,晃化为万千魔镜,映射着天光、云雾、树木、房舍……这样的画面从高处看、从空中看,云雾光影在流动,实景和留白在交替。粼粼水田、憧憧树影、俨然屋舍、鸡鸣犬吠之声相和,就像一幅从天上飘洒下来的巨画,铺展在兴隆大地上,那种五彩斑斓、如仙似梦的淋漓动态,怎不勾人心魄?发现“云上梯田”美的最早是摄影人,因为视角的变化,过去习以为常的景致在镜头里成了仙境。

山中穿行的牛栏岭古道(曹小兵摄)

今天原生态牛栏岭古道入口在湖田村民组牛栏岭居民点。湖田,俗称“泥田”;牛栏岭,又名“连塘岭”。桃子山、阴山、濂岭三山障于北。牛栏岭古道并不像旌歙古道那样用一块块石板横砌而成,因为岭山就是石山,表面上多风化的碎石,古道沿着小溪缓缓上山终达泾县濂坑。解放战争时期,牛栏岭古道是一条军事要线。皖南事变后许多新四军从此道撤离泾县。1941年,洪林在泾县濂坑组织了旌泾太游击队。为了打通此道,便利群众往来贸易和游击队活动,他们潜入旌德礼方村,责令保长撤除牛栏岭关卡,废除“不准濂坑群众外出买米”的禁令,同时镇压反动恶霸地主吕佩卿。以后,牛栏岭古道成了游击队活动要道。今天红色故事依然在三山村民口中传颂,在三山村红色纪念馆里向游人展示。

(作者单位:旌德县政协)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