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南宋绩溪知县——虞俦
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发表时间:03-15 09:36

章锡辉

微信版第1486期

从古至今,绩溪人对宋代绩溪历史上的名宦苏辙念念不忘。苏辙不仅是一位政绩卓著的好官,更是一名文学家。在绩溪短短几个月时间,就留下了36首脍炙人口有关绩溪的诗歌。但很少有人知道宋代担任绩溪县令的虞俦,他不仅是南宋名臣,也是一位文学家,而且也留下了数十首交口称誉绩溪的诗歌。

关于虞俦,《宋史》无传,清陆心源《宋史翼》亦未补。历代《绩溪县志》未见任何纪录。但其生平事迹可见于《诚斋集》卷一三一、《吴郡志》卷七、嘉靖《宁国府志》卷八及隆庆《仪真县志》卷四中。虞俦一生历经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官至兵部侍郎。

宋韩元吉《苏文定公祠碑》(《南涧甲乙稿》卷一九)曰:“歙之绩溪县西隅有亭曰‘翠眉’,不知其何人作也。前则二小山对出,自亭而望,妩然如眉,地势平衍林木茂蔚。元丰末,苏文定公为县,爱其幽清,时往游焉,赋诗其上。公去而邑人思之,即亭为祠。……绍兴中,好事者饰县廨一堂,名以‘景苏’。后令曹训刻公在绩溪所为诗三十六篇于石而摩公之像于亭。岁月寝久,栋宇弗支。淳熙十年(1183),公之曾孙秘阁修撰谔为江南东路转运副使按行邑中,来拜祠下,出俸钱付县吏曰:‘修之,勿以烦民也。’时奉议郎宣城虞俦方祇县事,愧而谢曰:‘此令之职也。昨为令者以频岁救荒,故未能及。俦至甫几月尔,固将及之,其敢用公之私钱?’某适以行役过县,俦道其所以,且愿得文以为之记。……今虞君之政,惓惓慕公。而徇民之思,以志于公,所游之地皆绩溪者,殆公之桐乡也。”⑴

从韩元吉这祠碑可以看出虞俦在淳熙十年(1183)任绩溪县令。但嘉庆《绩溪县志》卷八《职官志》“县令”栏目中载:“隆兴年间,贾俦,宁国人。饮食服取给于家,召为监察御史。”⑵这里存在两处错误:一是虞俦在隆兴元年(1163)登进士第,初任授广德军和湖州教授。不可能在隆兴年间任绩溪县令。二是姓名错误,将虞俦误写为贾俦。本文将对绩溪宋代县令虞俦作一阐述。

一、虞俦的家世

虞俦字寿老,宁国府宁国县人。父虞璠,西山隐士;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人文纪中》载:“虞俦,字寿老,父璠,倜傥尚节,隐居西山。”民国《宁国县志》卷十一《人物志·隐逸》载:“虞璠,隆兴初隐居西山,建草堂读书。倜傥尚气节,有高士风,子俦、佃克世其学。”可见俦父虞璠隐居避世于宁国县西山,一心埋头读书,不慕名利,态意潇洒,颇有东汉高士之风。民国《宁国县志》卷一《舆地志·古迹名胜下》载:“虞璠草堂,县南五里,璠,宋侍郎虞俦父也,隐居于此。”俦父所建的读书草堂,被列入宁国县古迹名胜之中,成为当地一景。平日里“朝散公诗酒为乐,客至,必取其车辖投井中,摽从者出之门外,禁无得歌《骊驹》,于是卧尊罍,飞琖耸,投壶奕綦,赓酬诗句,大笑为乐,不极欢不止”(杨万里《太宜人郎氏墓志铭》)。可知俦父雅爱诗酒为乐,广交天下友朋,性情放荡不拘。

母太宜人郎氏(1108—1192),外祖父郎侗,乡先生,宁国县人。宋杨万里《太宜人郎氏墓志铭》(《诚斋集》卷一三一)⑶载:“太宜人郎氏,宁国府宁国县人。父侗,乡先生也……故朝散郎虞公璠,先生忘年友也,遂归之。”虞璠因与郎侗有忘年情谊,与郎氏得成婚配。“太宜人生而静专”“事姑孝”“遇下以宽,有过失,未尝答骂,又为之开释。一家之中,上无卞急,下无赍志”“太宜人既不惮烦,且为备前具,以待不时之须,是以朝散公益得以交天下名胜。”可见俦母性情温和,为人雅静贤淑,处事大方得体。“见其子冠牙为部使者,又以高宗慈福庆恩,三封至太宜人。”郎氏又因五子皆登仕籍,而获封太宜人。

虞璠生五子:价、伸、俦、佃、倬,虞俦行居第三。长兄虞价;次兄虞伸,历迪功郎、黄州黄陂县主簿;弟虞佃,字耘老,举进士,仕至钦天监丞;次弟虞倬,字汉老,以乡贡进士入太学,仕宣义郎,但早卒未仕。虞俦夫人余氏,生三子,皆仕。长子虞衢,为迪功郎、镇江府丹阳县主簿;次子虞衡,武冈守、朝请郎;末子虞,字以发,承务郎、监蕲州蕲春监。

二、虞俦的宦海生涯

虞俦(约1140—1205),字寿老。隆兴元年(1163)进士。乾道三年至六年(1167—1170)任广德军教授。淳熙三年(1176)任湖州州学教授。宋《嘉泰吴兴志》卷八《公廨》载:“教授厅,在州学之西,淳熙三年(1176),虞俦重建今厅,壁有题名记。”约淳熙七年(1180)至九年(1182)丁父忧。《尊白堂集》中多有悼念先君之作,如《鱼袋山》《谒先祖墓》《元衍曹居士挽诗》等。淳熙十年(1183),为奉议郎,知徽州绩溪县。虞俦“历知绩溪,以廉静著”,又“饮食服用悉取给于家,诸司上其治状。”⑷淳熙十三年(1186)二月,主管官告院。《尊白堂集》中存有制文98篇,诏文10篇,札子19篇。四库馆臣言其“仅存制诰札子二体,已不免多所散佚,而辞命温雅,议论详明,于当时废弛积弊言之尤切,其意亦颇有所取者。”⑸淳熙十四年至十六年(1187—1189),任太学博士。期间积极上书《轮对札子(臣闻兴一代之治者)》《乞宣示殿试考官务求切直之论札子》《轮对札子(臣恭惟国家圣圣相承)》等,针对治道之法、选贤之道、惠民之策等现实问题能够指斥时弊,尽心陈言。但此时年近半百的虞俦也心生“三年博士冗不治,半生铅椠宁非痴”⑹之感。

绍熙元年(1190)正月,官国子监丞。二月,除监察御史并提点湖南刑狱公事,积极上书《轮对札子(臣闻邦本之安危)》《轮对札子(臣至愚极陋)》《乞顺天意修人事以答天变》等,劝言光宗选用贤良,严惩贪吏,勤政修身,为民造福。绍熙二年(1191)八月至绍熙三年(1192)闰二月,以朝奉大夫权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公事。同年十二月兼权明州(今浙江宁波)。同月罢兼权知州。绍熙三年(1192)九月,母去世,至绍熙五年(1194)十一月间,虞俦居乡丁忧。孝满后作《甲寅十一月朔旦冬至》《余居太夫人忧三年泪枯老眼》《余壬子秋丁太夫人忧》等篇,诗中尽道对亡母的思念、不舍之情。

绍熙五年(1194)十二月至庆元二年(1196)二月,虞俦以朝奉大夫、直秘阁知湖州。庆元二年(1196)二月至十二月,知婺州(今浙江金华)。庆元二年(1196)十二月,以朝散大夫、直焕章阁权知平江府。三年(1197)四月,转朝请大夫。十一月,除直显谟阁、江南路转运副使。十二月,改除提点两浙西路刑狱公事,兼知平江府。四年(1198)六月,罢兼知府。九月,除直宝文阁、知庐州、兼淮南西路安抚使。庆元四年(1198)九月至庆元六年(1200)二月,淮南东路转运使。庆元六年(1200)二月,官太常寺少卿。同年八月,官起居郎。作诗《夜梦有人惠丝鞋一双,次日报除左史》,“左史”为“起居郎”之别称,记录皇上言行。十月,虞俦又兼实录院检讨官。同年底,与泉州观察使张仲舒出使金国,报谢改元。

嘉泰元年(1201)八月至十一月,以中书舍人兼实录院同修撰。十一月,权兵部侍郎,仍兼实录院同修撰。嘉泰二年(1202)四月至三年(1203)五月,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嘉泰三年(1203)五月,罢兵部侍郎,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九月,罢提举该官。归乡,构茅屋别墅,名“尊白堂”,挂白居易像。辑著诗文而成《尊白堂集》。虞俦一生为官近四十年,关心民瘼,为政清廉,告官归乡后生活陷入困顿。但他拒绝老友陈猝上言为其增添俸禄,并作诗《杜门绝俸呈陈猝》以明志。

开禧初年(1205),虞俦卒于家乡,诰赠“少师开国公”,敕立翁仲、石虎、石马、石羊各二于墓前。夫人余氏,诰封秦国夫人。明成化辛卯年(1471),宁国县奉例致祭先代名贤墓,县令郭恂作《祭侍郎虞俦公草堂墓》。弘治癸丑(1493)宁国知府范吉立碑于虞俦墓前,以书生平事迹纪之。据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五十九《舆地志·陵墓一·宁国府》载:“侍郎虞俦墓在宁国县北双溪。”可知虞俦逝后葬归家山。又,嘉靖《宁国府志》卷九《禋祀纪》载:“乡贤祠在府学内,合祀六邑乡贤……祠内神位祀:……侍郎虞俦。”虞俦生前倍受乡人推崇,逝后牌位列入乡贤祠,广受后世祭拜。

三、虞俦的绩溪诗文

虞俦身为南宋名臣和文学家,因慕白居易之为人而名其堂为“尊白”,留有《尊白堂集》,清代编纂《四库全书》时收录。编为诗4卷、文2卷,存诗874首、词2首、文124篇,著述颇丰。杨万里谓虞俦诗作“清警”⑺,言其有“经济之学,丽雅之文,孤介之节”,更赞其诗歌“突过黄初,压倒元、白不音也”⑻。南宋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陈贵谊为其《尊白堂集》作序,序中言其文“衍裕雅重,根柢经术,绪密思清”,其诗“词章粹厚不迂,有乐天之遗风也。”清代四库馆臣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谓其“所作韵语类皆明白显畅,不事藻饰,其真朴之处颇近居易,而粗率流易之处亦颇近居易。盖心慕手追与之俱化,长与短均似之也。”

虞俦在绩溪任职从淳熙十年(1183)至淳熙十三年(1186)二月,前后三年的时间里留下了几十首关于劝农、祈雨等诗文。

(一)劝农诗。古代政府官员在春夏农忙季节,巡行乡间,劝课农桑,称劝农。虞俦在绩期间写有《劝农二首(五言诗)》《和劝农诗二首(五言诗)》《劝农(七言诗)》和《石照劝农晚归有雨》等六首劝农诗,其中《石照劝农晚归有雨》:“疏林拂拂见旌旗,短镫翩翩度翠微。十里好山供客醉,一犁春雨劝农归。水流花出红成队,麦雨天连绿打围。投老田园今晚矣,不须五十始知非。”可以看虞俦非常勤政爱民,尽心履行地方官员的职责。

(二)祈雨诗。“罗愿《新安志》曰:‘郡在万山间,其地险狭而不夷,其土骍刚而不化,水湍悍少潴蓄,民之田其间者层累而上指,数级不能为一亩。……十日不雨,则仰天而呼;一遇天泽,山水暴出,则粪与禾荡然一空……’此说虽合郡而言之,而在绩溪为尤甚。”⑼绩溪山多田少,水土易流失,每逢旱灾,祭神祈雨成为当政者安定民心的一种方式。

虞俦在绩溪时,有大量诗篇描写祈雨过程,如《县中迎石金山甘灵大士就放生池祈雨早上偕簿尉往炷香二首》《连日祷雨犹未应也数语漫述皇恐之意呈簿尉二首》《过登源英济庙祈雨(五言)》《过登源英济庙祈雨(七言)》《王簿不惮暑途亲扣石金祈雨盖有志乎民者也以小诗简之》《再用韵简王簿二首》《徽州绩溪县六月二十五日迎汪王于县防祈雨未之应也七月三日率同官再祷焉酌献方毕阴云四合甘霔大霈因以小诗纪实》《和主簿王伯伦喜雨》《主簿昨示喜雨之作末章用李文饶故事非所敢闻用韵回纳》《六月二十一日戊寅率同寮诣登源祖庙中迎英济祷雨是日也雨随车至越翼日已卯继之至中宵方霁自辛巳至于乙酉遂沛然霑足丙戌敬送神因书二小诗以纪灵异二首》《偕簿尉过石照山祷雨九首》等22首。

从这些诗歌中看出,虞俦任职期间,为解决缺水灌溉问题,亲自率簿尉到登源祖庙迎英济王(汪华)祈雨,或迎石金山甘灵大士就放生池焚香祈雨,或迎汪王于县祈雨。从《徽州绩溪县六月二十五日迎汪王于县防祈雨未之应也七月三日率同官再祷焉酌献方毕阴云四合甘霔大霈因以小诗纪实》可以看出:虞俦“六月二十五日”第一次祈雨“未之应也”,“七月三日率同官再祷焉”第二次得以“甘霔大霈”,庆幸之余写诗纪实:“何须祷旱必桑林,试扣丛祠丐一临。再拜炉烟方裛裛,四周云气已骎骎。田龟向去亡凶兆,垤鹳新来有好音。多谢神灵怜老令,肯倾膏泽慰民心。”

(三)官况诗。根据韩元吉《苏文定公祠碑》描述,虞俦任职时,苏辙公祠由于日久失修破败不堪,恰苏辙曾孙行邑拜祠,见此景况欲出俸钱重修公祠,“时奉议郎宣城虞俦方祗县事,愧而谢曰:‘此令之职也。昨为令者以频岁救荒,故未能及。俦至甫几月尔,固将及之,其敢用公之私钱?’”刚刚上任不久的虞俦见此羞愧难当,自叹失职,并亲自主持重修苏文定公祠的工作,“以公之爱其处,规制仍旧,不敢侈也。”⑽谨遵前训,维持前制,颇受时人赞誉。

绩溪县小,经济和财政状况欠佳,虞俦用自己俸薪重修苏文定公祠。在他的《两日绝市无肉举家不免蔬食因书数语三首》《再用韵述怀》《政在簿书丛中王簿示二诗推案漫述数语》《学录李诗翁以诗访予于乳溪之上且求县学积俸偶值窘匮恨不能满其意漫以数语送之第饥来不堪煮耳》中有“小县经年常乏俸,頽墙过午尚悬单”“灯火半生徒自苦,虀盐并日不嫌单”“文书堆案汗如洗,雁鹜满庭声甚喧”“学宫乞俸能多少,骥子怜渠蚤候门”等句。虞俦任职绩溪,“以廉静著”,又“饮食服用悉取给于家,诸司上其治状,”因颇有政绩,获得肯定与推荐。

(四)念友诗。虞俦是一个极重情谊、感情丰富的人。他有大量表现母子之情、兄弟之情的诗篇。他的《忆友人》《求杨仲才芍药》《又主簿和双莲诗所以期待甚厚再韵为谢》《饯别新安使君徐子宜太丞分韵》充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紫鸾栖棘乳溪边,不羡群飞漫刺天”“纶阁翻阶无复梦,乳溪临槛想传杯”“底事乳溪迷簿领,相望泮水费怀思”“我昔弦歌乳溪侧,嗟哉所割真鸡肋”。这四首诗歌的诗句反复提到的“乳溪”位于绩溪县城西北。

他的长诗《饯别新安使君徐子宜太丞分韵》,这是虞俦送别上司徽州知州徐子宜的诗,既是对徐子宜的祝福,更是对自已任职绩溪期间“期民疾苦”的反思。“我昔弦歌乳溪侧,嗟哉所割真鸡肋。期民疾苦得饱谙,离彼三年能记忆。”离开绩溪三年了,作为首次主政一方的虞俦仍不忘“期民疾苦”。“丁男个个事播殖,红女家家动纺织。可怜卒岁无完褐,纵使丰年有菜色”,尽管绩溪人男耕女织,勤奋劳作,即使是丰年生活仍然艰苦,究其原因是“夏税未毕秋税来,县家小缓州家逼”,虞俦感到很无力又无奈,寄希望将任新安使君的徐子宜,“德星往矣勿复道,田里从兹无叹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只是虞俦一个美好愿望吧。

(五)闲适诗。作为把闲适诗学上升理论高度的唐代白居易认为:或公退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者,谓之闲适诗。而虞俦因“尊白”而名堂,在绩溪官闲时,虞俦写下许多诗歌,表现自己的忧民之心。《春蚕行》中“愚儒请遗天下衣,各使苍生有环堵”;《田家叹(二首)》“山前雨脚如麻下,田里水头犹屋高。祗恐无秧可重插,农夫相视敢辞劳。”《病起据案无绪辄书二十五韵呈簿尉》“催科正火急,日夕竢诃谴”《同主簿过翠眉亭(二首)》。“老去催科非所学,向来凋瘵愧斯民。”“简书岂不怀朋友,德意安能及吏民。”《病后有感作》《出郊》“万山深处长官贫,不惯将迎懒是真。”可以说虞俦公务之余,虽身处闲适之境亦心系百姓疾苦,称得上一名廉吏和干吏。

注释:⑴⑽《苏文定公祠碑》:《南涧甲乙稿》卷一九,宋韩元吉撰。

⑵嘉庆《绩溪县志》卷八《职官志》。

⑶《太宜人郎氏墓志铭》,《诚斋集》卷一三一,杨万里。

⑷⑸⑹《尊白堂集》,《四库全书》集部四。

⑺《答湖州虞察院寿老》,《诚斋集》,杨万里。

⑻嘉庆《绩溪县志》卷三《食货志》。

⑼《答太常虞少卿》,《诚斋集》,杨万里。

(作者系中共绩溪县委宣传部干部)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