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宣城古道:摊开郎溪的铺
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发表时间:03-29 16:16

言  莫

微信版第1494期

郎溪古称建平,迄今已步入千年古县行列。建平古代隶属广德州,处在南京(金陵)、杭州(临安)、宁国府(宣州)之要冲,其驿道发达,饱经沧桑,至今仍清晰可寻。古驿道上留下的一道道的深深浅浅的车辙,那是岁月的刻痕。

《广德州志》载:“州与建平皆四达之衢也,旧尝置驿,虽久裁废,而文檄交驰,各有程限。”可见,在建平置县前的唐代便有驿站设置。

宋元时,驿传采用“邮铺”“急递铺”以传递文书。驿站的“铺”,旧写作“舖”,“舍”的表意更加明确。郎溪置县在北宋,因而带“铺”的地名很多,所以我们总喜欢用“三省通衢”来介绍今天家乡的交通优势,那是有历史“铺”垫的。

白驹过隙,时过“铺”迁,铺道在时代发展中或改变或坚守。有些铺位置优越,由简陋铺舍发展为热闹的集镇,身份一变,就觉得拖在后面的“铺”字有些俗气,便一剪了之,现后缀没有了“铺”的“十字”“涛城”“钟桥”听起来是简单明快了许多,其实不然——剪断了乡愁,丢失了文化。如你想透彻了解,再看地图上、门户网站上、公文信函上标注为“十字铺镇”“涛诚铺镇”,你会觉得不但接地气有底气,而又不失庄重大气。反观那些处于边角村落的“铺”仍口口相传,不离不弃,如广宁铺、诸塘铺、方家铺等——这些铺,你如说成“广宁”“诸塘”“方家”,我敢说,你连回家都摸不着路——所以“方家铺”宁愿丢掉中间的“家”,也要留住后面的“铺”,有铺便能找到家。

明代嘉靖《南畿志》载:“建平递铺十二:由县前总铺而东达铺四,曰浮塘、涛城、长乐、白茅;西达铺二,曰广宁、诸塘;南达铺一,曰十字;北达铺四,曰邵家、谢家、阳春、顾置。”下面就按顺序将十二铺一一摊开,晾晾那些陈年旧事,晒晒今天的新鲜事儿(见《建平铺道图》)。

总  铺   嘉靖《建平县志》记:“总铺,在县治前。”总铺,相当于客运总站;县治前,即“衙门口”,公书檄文传递送达、县老爷也在此上马上骄。如“十字铺在县南四十里”,就是说十字铺在总铺的正南方向,距离“衙门口”四十里。“总”字很重要,它一是方位坐标,二是起始零距离。

浮塘铺   “浮塘铺在县东十里。”浮塘铺是个节点驿铺,往南通涛城铺去广德、杭州方向,往北接阳春铺通溧水、南京。“浮塘铺”因“浮塘湖”而来,因湖名而得铺名,这一路走来,真属不易,但近年来似乎活得很累很窝囊——总有人用“五塘湖”甚至用“梧桐湖”在干扰视听,今天“浮塘湖”正在被“东湖”所替代。这也难怪,“浮塘湖(铺)”确实土气,听起来没什么感觉,尽管有民间冷暖、有乡愁文化,但最有故事的浮塘铺很难改变走向消亡的命运。

涛城铺   “涛城铺在县东二十里。”涛城以境东有涛峰得名,古有形胜“涛峰秋望”。以古驿铺而成镇,是南京通往广德、湖州、杭州官道上的重要递铺。今为涛城镇政府驻地,郎溪东部门户,与上海白茅岭农场唇齿依护。

长乐铺   “长乐铺在县东三十里。”相传古名上乐,一乐姓书生曰:“吾不乐仕,长乐山林之间。”后改“长乐”。有没有这位乐姓书生不重要,有美丽的故事,有美好的愿景就好。

白茅铺   “白茅铺在县东四十里。”又名山下铺,今有“山下铺水库”“山下铺分场”。白茅铺以白茅岭得名,白茅岭是建平与广德的界山,这岭好风景,郎广两地争相抒怀,互置景观:建平曰“茅岭凝青”,广德曰“茅岭新晴”。解放初,上海市将这块飞地取名白茅岭农场。小小的白茅铺,现在迎来了高光时刻,作为“一地六县”合作区的“一地”,成为通往省际毗邻地区深度合作、等高对接,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阳光铺道。

上述四铺为“东达铺”,把四铺用线相连,基本是西北至东南走向,再把线从山下铺往东南延长,便接上广德之黄家铺、陆家铺、石凌铺、刘村铺一直铺至广德州城。

广宁铺    “广宁铺在县西南五十里。”但现在都愿写作“广林铺”,说是这里自古广布林木,故而得名——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宣州—临安铺道初建时,要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设一铺站,于是取广德军与宁国府各一字命名为“广宁铺”。今天可以将铺道最早的时间断代到南宋,因亁道二年(1166)升宣州为宁国府。“广宁铺”有着特别历史印记和人文记忆,因之不能记作“广林铺”。这里向东去“广”衙门70里,向西至“宁”府衙70里,广宁铺就是这条道上的中心点,不偏不倚——你说“广宁铺”不设这里设哪里!要说文化含量,广宁铺数第一。

诸塘铺   “诸塘铺在县西南六十里。”明《建平县志》写作“诸塘铺”,清《建平县志•邮舍》亦写作“诸塘铺”,但村名却误为“朱塘铺”,“诸”错成“朱”,此为始作俑者,至80年代初《郎溪县地名录》竟写成“朱堂铺”,三个字耽误了两个,这也太离“铺”了。这一错不打紧,“朱堂铺”从此正式登“堂”入“铺”。原来还想呼吁一下:找回老地名,还我“诸塘铺”,现在看这架势,只能心平气和地放弃——你要开个导航,“诸塘铺”还没写完,“朱堂铺”就跳了出来。

十字铺   “十字铺在县南四十里。”宣杭官道与建平至鸦山古道在该地相交,呈十字,因此得名。十字铺与西边广宁、诸塘二铺相连后进入宣州界,与东边广德之柯匠铺、誓节铺等相联,构成江南著名的宣杭官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要问哪铺名气大,十字铺说第二,第一只好空缺。十字铺这个地名也凭其在通驿上的显赫位置历经数朝数代而历久弥新。

再说说北四铺。

邵家铺   “邵家铺在县北十里。”此铺地名已不存,允许大胆推测——邵家铺即是现在的钟桥。宋绍熙二年(1223),由于钟桥始建,将原来的旧驿道向东移到钟桥,钟桥名气渐大,似钟声远扬。到了满清时代,钟桥铺盖住了邵家铺,连桥下跨过的这条名曰北溪的河流也改称之谓钟桥河。正是:钟桥声自远,一铺路人知。

阳春铺   “阳春铺在县北二十里。”该铺是北向四铺中留下的唯一地名,现大多记为“杨春铺”,查志书典籍求证,应为“阳春铺”。“阳春”义项较多,删减为以下两条,一为乐曲名:“阳春白雪”;二为阴历二月为“阳春”,十月又称“小阳春”。倾向于后者,以示建铺辰光。阳春铺现处于经济开发区的腹地,S214省道旁,车水马龙、南来北往中,还有谁念及这儿还有一个铺,而且铺名韵味悠长。

谢家铺   “谢家铺在县北三十里。”谢家铺地名丢失不久,踮起脚还能看得到——《郎溪县地名录》上有文载有图记,原属定埠乡。对照方位比划距离,今新发镇的谢家湾即是谢家铺。至于“铺”何以成“湾”,那一定是官道卷起铺盖离你远去。

顾置铺   “顾置铺在县北四十里。”查清雍正《建平县志》有“顾置铺村”,属五都后(县北四十里)。现在的顾置村还在,叫“顾址村”,已经离郎溪地界有五里地了,属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难道《建平县志》有误?《景定建康志•驿铺》记:“右二十五铺系南路,直抵广德军界顾置铺。”指明了顾置铺确属建平。这一带苏皖政区版图变化,涉及许多的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这是铺道驿站之外的另外一个有趣的话题。把北达四铺与东达四铺串起来,便是南京(金陵)至广德、杭州(临安)的官道在郎溪(建平)境内的八个递铺,十里一铺,——驿路八十里,铺道千百年。南一、西南二、东四、北四加上总铺,计十二铺,与《南畿志》相吻合。《建平县志》还有一“方家铺”——“方家铺县南二十里。” 难道是《南畿志》里漏计了一铺?方家铺,现属十字镇。从总铺(县府)到十字铺四十里地,在中间二十里处设方家铺,但这四十里地属县道,而宁杭、宣杭可是官道,相当于今天的国道,显然县道上的方家铺是低了一个等级,所以未被《南畿志》记录在案。

当然郎溪历史上远不止十三个铺。原在郎川河南岸也有很规范的递铺,有桥南铺、钱旦铺、傅村铺、忠义铺和高庙铺。明嘉靖《建平县志》载:“自桥南至高庙五铺,系本县通广德旧路,洪武八年知县王克友因山径崎岖革废,改路东行,别立浮塘等铺。”原来在洪武八年(1375)后,新设的郎川河北岸的浮塘等四铺替代了原来的桥南等五铺。旧铺渐荒废,但如静心寻觅,其踪迹仍隐约可见:城南有清溪渡,渡河到南岸南门村即桥南铺。沿郎川河往东,钱旦铺即是今日钱村,接着有傅村便是傅村铺无疑了。忠义铺,亦铺亦渡,“秋阳嗔我紧追程,急泊临流一短亭”(《午热憩忠义渡》)——南宋绍熙年间杨万里巡察建平经过这里,并写下诗句为千年古驿津渡立此存照。

郎溪丘陵山地与平原相间,河流密布,水道驿路也是古建平重要的驿传形式,郎川河自东而西穿过郎溪,汇南漪湖后入水阳江,直通大江,还有皖苏交界的胥河,扼于要津。商帮军旅,宦旅民游跋涉风尘之路,又登上漂泊之舟。

野桥田径滑,官路柳条新。

流水伴丽日,野花留晚春。

点空知去翼,冲绿有归人。

自笑谙歧路,无劳更问津。

这是北宋苏门四学士张耒途宿建平时作的五言律诗《建平途次》。“官路柳条新”,他走的是哪条官道?“无劳更问津”,他过的是哪个渡口?

千秋铺道,留与今人评述。

(作者系郎溪中学退休教师)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